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自此“互聯網+”一詞開始高頻出現在各行各業和各種場合。
去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談及對“互聯網+”的理解,“互聯網+”是一種能力,是因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其有幾大特征:連接性、開放性以及去中心化。
6月16日的中國“互聯網+”峰會上,馬化騰再次談到“互聯網+”時直率地表示,這是一個“必須擁抱,否則就會落伍”的領域。
解決數據上的“最后一公里”
“我在前不久貴州大數據的一個會上和總理交流,就大膽地提了個建議說,當時我們拿自身和阿里巴巴的案例做對比:如果在十年前,淘寶的小店主、店家因為沒有營業執照或者不能開發票而被政策完全清掉,那可能就沒有今天的阿里巴巴了;如果5年前微信誕生的時候,因為簡單地認為這個沖擊了運營商,通信受影響而出臺政策把它直接關閉,就沒有今天微信的市場。”
馬化騰對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提到,把互聯網當作一個各行各業都可以積極擁抱的能源的形式來理解的話,所有的行業都應該更加清楚地看到互聯網不是一個無關的新經濟、新領域,而是一個息息相關的必須擁抱,否則就會落伍的一個新領域。
不過,他也敲了個小小的“警鐘”。他提到,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在好幾個重要的領域,比如在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隨之而來的是,通信領域出現了不良信息的傳播,金融領域接連發生非法集資等現象,這些都是未來要特別關注、特別警醒的問題。
另一方面,馬化騰曾多次表示,現在的騰訊只做兩件事——內容和連接器。
昨日,他再次提到,“互聯網+”其實在未來有很多創新機會。對騰訊而言,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在這種大環境下的定位已經很清晰,就是做連接器。
“我們希望提供一個連接器的基礎功能,基礎的組件能夠把服務和用戶連接起來,以及把政府擁有的龐大的數據開放出來,解決‘最后一公里’,和用戶對接起來,其實各地政府在過去十幾年做智慧城市已經儲備了很強大的數據基礎,就差最后一步的開發,這方面是大有可為。”
就此,他表示,未來騰訊圍繞“做連接器”主要是三個方向:第一,開放云服務能力,同時把它商業化,包裝成好的產品,給社會、政府和合作伙伴;第二,地理位置信息LBS;第三,關注安全。
“數字GDP”:集中沿海地區
昨日,騰訊研究院與京東、滴滴出行、攜程等互聯網企業代表共同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顯示,“互聯網+”指數高度集中于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
例如排名前三的省級區劃是廣東、北京、上海,其“互聯網+”指數之和為35.5。換句話說,單這三個省市就占整個數字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個一線城市分列第一到第四名,“互聯網+”指數之和達到28.26,占據整個數字中國的四分之一。
但中西部地區同樣不乏“互聯網+”的熱點、亮點。例如在“互聯網+雙創”方面,重慶排進全國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漢、鄭州、西安、長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重鎮都排進“互聯網+雙創”前20。
一批黑馬城市也脫穎而出。細分行業中單項排名超越實體經濟排名的現象在中西部很常見。例如零售行業中銀川零售指數排名領先統計局社會零售銷售總額100個位次,再如信陽醫療指數排名領先實體醫療行業195個位次。
對于此次指數的發布,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郭凱天表示,“互聯網+”的過程,是線上數字中國和線下實體中國共振融合的過程,也是政府和企業相互學習促進的過程。期待未來線上、線下的和諧發展,傳統和新興的共生共贏。
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產業經濟中心主任孟昭莉表示,目前雖然“互聯網+”的市場基礎仍然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二、三線城市也正在逐漸跟上。這些城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成為“互聯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增長引擎,蘊含眾多市場機會,可能在未來2~3年成為新經濟的投資高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金融家訪談 頻道推薦
-
66歲的郭臺銘再創業,退休之前要再掙兩萬億!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