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來得很突然,令外界擔心的事情終于發生,險資入侵伊利股份,中國第一大乳業企業伊利正面臨來自外部資本任性破壞的風險。
9月18日,伊利股份披露權益變動報告書,9月14日,陽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旗下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計持股比例超過5%,由此觸發舉牌。公告顯示,9月14日,陽光保險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統增持伊利股份無限售流通股股份5667900股,占其總股本的0.09%。本次增持前,陽光保險已持有伊利股份297572165(2.98億)股,占有總股本的4.91%。本次增持后,陽光保險合計持有3.03億股股份,從而合計持有伊利股份總股本的5%。
緣何突然舉牌伊利?
翻閱伊利股份2015年度三季報顯示,截止去年9月30日之前,陽光保險都尚未進入伊利股份,而今年初披露的2015年報,陽光保險便突然進入,去年四季度3個月時間內大幅買入1.09億股,占伊利總股份的1.83%,位列伊利股份第五大股東。隨后伊利股份披露的2016年一季報和半年報顯示,陽光保險持股比例均未發生變化。 //
因此,陽光保險再度開始大幅增持伊利超3%股份直至宣布舉牌,時間點恰好是今年7月、8月到中秋節前。而這一舉牌時間點與萬科復牌、寶能繼續增持、恒大舉牌萬科的時間線基本重合。
7月4日,萬科A復牌連續2個跌停后,寶能宣布再度增持萬科股份,而8月4日,恒大系也高調殺入舉牌萬科,加之恒大此前對廊坊發展、嘉凱城等一系列舉牌,引發二級市場掀起新一輪產業資本和險資的舉牌熱潮。
事實上,去年底寶萬大戰掀起的首輪險資增持潮,陽光保險的系列舉牌動作的時點就頗為耦合,操作手法也相當凌厲。
去年11月30日萬科A開啟大漲,拉開“寶萬之爭”序幕,而隨后的12月1日,京投銀泰、中青旅和承德露露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公告,陽光保險也在11月30日一天之內同時舉牌上述3家上市公司,一時震驚A股市場,賺足眼球。
截止目前,陽光保險重倉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伊利股份、承德露露、中青旅、鳳竹紡織、京投發展(京投銀泰)、勝利股份、涪陵榨菜、恒立液壓、雙匯發展等多家上市公司。
與此前陽光保險舉牌的承德露露(8.43%)、中青旅(7.46%)、京投銀泰(5.35%)等上市公司不同,此次舉牌的伊利股份無論從整體市值、行業地位還是品牌影響力,都同其他被舉牌上市公司有著明顯區別。
伊利股份市值接近1000億,而承德露露、京投銀泰和中青旅三者總計市值也僅僅三百多億元,這意味著陽光保險此次舉牌伊利股份,需要動用的資金量與此前舉牌不是一個級別。
并且其提前潛伏半年多之后突然出手,恰好配合寶能萬科恒大股權戰輿論高峰期。時間點選擇之巧、出手速度之迅捷,似乎更像是一場籌謀已久的舉牌計劃。
舉牌背后動機值得深思
陽光保險作為國內七大保險集團之一,縱觀其重倉持有或舉牌的A股上市公司,其與寶能系、安邦系、恒大系、生命系等險企的投資偏好有明顯不同。
“恒大系”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建筑等領域;“寶能系”舉牌的對象主要在地產、商貿、公用事業等領域;“安邦系”、“生命系”舉牌的對象則主要在地產、銀行、商貿等領域;
而陽光保險舉牌的對象主要在食品飲料等領域。比如其舉牌的伊利股份、承德露露,持股的雙匯發展、涪陵榨菜等。
本次舉牌乳企龍頭藍籌股伊利股份,陽光保險的“胃口”相比去年似乎明顯大增。而對于舉牌伊利股份后陽光保險的下一步行動,也成為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
有市場人士推測,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顯然不止是“看好未來發展前景”如此簡單。由于伊利股份的行業地位優勢明顯、前景預期良好,以及豐裕的現金流,成為當前資產荒背景下的稀有品種。不排除其后續繼續增持伊利股份。
該名人士指出,陽光保險舉牌伊利股份等大藍籌股的舉動,更像是資本運作的一個跳板,不排除繼續增持,獲取公司控制權。未來,陽光保險完全可以通過控制伊利股份,達到其資本運作的更多目的。
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陽光保險未來奪取伊利控制權后,參與戰略決策,利用伊利股份盈利能力以及現金流,擴展非乳業業務,將伊利股份作為一個平臺,進行其擅長的股權投資,從而從中謀利。作為市場上的“白馬股”,被廣泛看好的伊利股份,若是淪為險資攫取利益和資本布局的工具,著實讓人心痛。
農業禁不起資本折騰 專家呼吁夯實政策籬笆
作為實體經濟中的支柱產業,農業一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眾多行業專家也紛紛表達了農業、食品等領域尤其不能經受資本任性沖擊的觀點,并呼吁效仿國外出臺相關特殊保護政策。
乳業專家宋亮認為,乳業產業鏈比較脆弱,因為奶牛養殖生產周期長,固定投入大,從犢牛到產奶至少18個月,而生牛乳屬于難以保存的產品,這造成了牛奶生產彈性差,奶價周期性波動,這是行業特性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下,正是中國乳業龍頭企業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從牧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市場銷售,“一個企業管一條產業鏈”。因此乳業投資一定需要長期、穩定、專業和建設性,這與資本熱錢“快進快出”的逐利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宋亮建議,考慮到目前乳業正在進入到新一輪的調整、整合階段,正在面對全球奶源產能過剩,因此國家和監管部門需要限制資本熱錢炒作乳業股甚至將其當成資本運作的跳板,否則下一步一定會看到無數奶農利益受損,無數乳品產業鏈相關企業彷徨無措,甚至整個中國乳業的混亂崩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和農村發展學院、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仝志輝擔心,大規模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幾乎占據了農業生產的全部鏈條,從個案和具體時間段觀察,可能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但“從長遠和全局考慮,它削弱了農民從全產業鏈條獲取利益的能力,導致農戶后續自我發展動力和能力不足,不利于農業深層問題的解決”。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2016年險資今年僅舉牌7次 未來將告別全面開花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