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媒體爆出消息,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方案將出臺。
消息引用多位財稅人士的判斷,稱財政部加快了遞延型養老保險方案的調研工作,預計年內出臺的可能性很大,這也將成為當前個稅改革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上月底,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一次會議上也提出,要研究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政策。
雷聲又響了,但愿這次是真的要下雨。
保險業翹首以盼多年
盡快推出個稅遞延型養老險,已經成為2016年保險業的新看點。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險,是指允許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的投保人在個稅前列支保費,等到將來領取保險金時再繳納個稅,這是一種通過降低投保人當期稅務負擔的稅收優惠。
對這一稅收優惠,保險業已經呼吁了多年。
今年年初,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說,2016年爭取盡快推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抓緊制定試點方案,并組織好實施。做好稅延保險信息平臺建設、稅延保險監管制度制定、示范條款設計等試點準備。
6月13日,在2016陸家嘴(行情600663,買入)論壇上,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又表示,要順應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的期待,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落地,推動傳統養老模式向醫養轉變。
這已經是項俊波N次表示要推動個稅遞延型養老險落地了。
上海試點10年無著落
一直以來,個稅遞延型養老險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從醞釀到屢次傳出“試點”已有10年的時間。上海2006年就開始研究方案。
2009年,國務院文件明確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在上海試點個稅遞延型養老險。之后,上海保監局還牽頭組織8家保險公司(中國人壽(行情601628,買入)、平安養老、太平洋(行情601099,買入)、太平、新華、泰康、英大泰和、長江養老)成立了試點工作專項小組,并向財政部上報了試點方案。
2013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披露稱,上海將在2013年開展個稅遞延型養老險等創新試點。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將適時開展個稅遞延型養老險試點,曾讓保險業界興奮不已。
此后每年幾乎都有爆出“個稅遞延型養老險試點將落地”的消息,但一直是“只聞其聲,未見其形”。
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上海被寄予厚望。根據券商機構的報告測算,如果上海試點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一年可以為上海帶來約100億元的保費增量,向全國鋪開后,每年貢獻的保費增量將超千億元。
然而,現實是上海各家保險公司至今仍無一款個稅遞延型養老險的相關產品落地。相關人士表示,這個保險產品必須有制度才能做,目前政策還處于懸置狀態。
實際上,就在今年初還有很多保險業人士認為這項政策落地的幾率越來越渺茫。原因是,今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并沒有提及它,而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有提及。
協調多個部門十分困難
今年8月份,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發布《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5》顯示,去年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6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
據悉,目前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的稅收優惠額度保持在每月500元~1000元。商業養老保險作為補充已刻不容緩。
業內人士分析,國家鼓勵稅延養老初衷應該是國家養老金不足,引導個人補充商業保險,用保險來分擔政府的醫療和養老壓力。但是對什么時候推出、如何推出個稅遞延型養老險政策,國家一直很慎重。
上海保監局相關人士表示,個稅遞延型養老險牽涉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人社部、保監會等多個部委甚至地方政府,要協調多個部門十分困難。“如果只是保險業一家在推進,我們早做出了。我們也希望早點出來,不僅對保險業有利,對老百姓(行情603883,買入)也是有利的。”
國家稅務總局就曾明確表示,我國不具備搞個稅遞延型養老險的條件,原因是,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制是分項稅制,且對退休工資或退休金予以免稅,不具備將企業年金遞延至個人退休領取環節征稅的基本條件。
健康險:170億撬動4000多億
2015年8月,個人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落地,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啟動試點,對試點地區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按照24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個人所得稅前予以扣除。
目前,共有16家保險公司獲得了稅優健康險銷售資格,其中11家保險公司已開展相應業務。保監會表示,2016年將在總結前期稅優健康險試點的基礎上,完善方案,推動全國試點。
對我國啟動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健康保險的政策,并且允許作個稅扣減,在改革進程上是一大進步,但從實際效應看減稅功效仍有限。專業人士預計,未來還將循序漸進地推廣其他個稅扣減項目的進程。
據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測算,如果商業健康保險稅優政策全面實施,且由此引發的健康保險需求完全釋放的話,那么未來商業健康險的年增長保費約為4000多億元,而政府在此方面稅收讓利大概是每年170億元左右,相當于用170億元稅收讓利的杠桿,撬動了4000多億元保費的健康險市場。
個人稅優健康險有點尷尬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并不理想。從3月4日人保健康簽發保險業第一張稅優健康險保單至今,全行業共計承保17525件,保費收入僅為2180萬元。
今年上半年,太平洋壽險上海分公司已完成個人稅優健康險保費130萬元,承保客戶人數達到1200多人,市場份額超過50%。
而人保集團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保集團個人稅優健康險保費收入僅100萬元。
人保健康副總裁董清秀坦言,目前,個人稅優健康險作為政策性保險業務,“賣好不賣座”。
這種尷尬局面的出現遠非一家之力可以扭轉。目前,監管部門正在向相關保險公司收集關于改進個人稅優健康險的意見和建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2016年險資今年僅舉牌7次 未來將告別全面開花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