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6年最后一季度的險資,將在未來如何平衡收益,成為資本市場關心的話題之一。業內人士和券商分析師認為,保險業正面臨多方面挑戰,應通過回歸風險保障、創新模式、優化資產負債匹配等方式把握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機遇。未來,保險公司將更注重股權投資、另類資產配置以及投資的長期性和穩健性,通過增加境外資產配置平緩投資收益率,優選長期性資產。
保險業有待模式創新
10月13日,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2016中國壽險業十月前海峰會”上表示,人身保險業要高度重視、認真分析低利率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低利率將對人身保險業帶來全方位的影響和重大挑戰。目前,人身保險業正面臨五方面沖擊:一是對過于依賴利差的定價機制產生沖擊,二是對資產驅動負債的商業模式產生沖擊,三是對放大資本杠桿的擴張路徑產生沖擊,四是對激進投資的應用方式產生沖擊,五是對傳統思維定式的風險管理體系產生沖擊。
黃洪表示,雖然低利率會給人身保險業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但我國人身保險業仍然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人身保險業可以踐行四條路徑:一是要拓寬發展領域,創新商業模式,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二是調整產品結構,改革保險供給,結合現代醫學和大數據的發展,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三是優化資產負債匹配,降低風險隱患,各人身保險公司要主動對資產負債進行匹配管理,促進資產端和負債端的良性互動和動態平衡;四是加強經營管理,實現降本增效。
保監會資金運用部副主任賈飆在“第三屆北京保險國際論壇”上表示,目前,保險資金運用新常態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長期低利率環境,二是“資產荒”,三是大資管背景下的資產管理主體多元化。險資運用要關注資產負債的良好互動,即資產負債管理。從這個角度來講,首先要堅持的是“保險姓保”,保險業要回歸風險保障;其次要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對于壽險公司而言,實質上是在“死差”上下工夫;再次是創新運營模式。
賈飆表示,保險資金運用應實現資產多元化,在現有的約束條件下,保險資金要服務于保險主業,沿著保險資金的性質進行投資。例如,從長期性的角度看,保險資金可以投資養老、醫療、健康及一些重要的基礎設施,這些項目可以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又能支持承保業務,這是保險資金未來發展的方向。另外,保險資金可以在支持經濟轉型中發揮作用,如進行創業投資,考慮投資創業投資的母基金或者私募股權母基金,以適應保險資金的特點。
資產配置關注多方機會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國別研究中心王穩表示,保險投資是組合投資,資產組合是變化的,目前保險資產組合中的股票投資比例長期在15%以下。目前,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都存在重要的結構性機會,保險資產組合必須去分析這些市場。此外,匯率變化和大宗商品市場的狀況也應當關注。
安邦保險董事長兼CEO吳小暉表示,保險業在資產端應當做好資產配置的創新,滿足百姓醫療、養老、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資產配置的創新可以帶來上市公司資本融資結構的改革,企業運營管理結構的改革,企業治理結構的改革。利用保險優勢,可以改變中國投融資結構,為初創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本支持,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資本支持。保險行業在資本市場買入中國藍籌股,為中國誕生世界級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同時,保險資產配置在國民養老、醫療、教育、健康等產業,將為國民幸福帶來更多保障。因此,保險企業應當思考如何用創新思維對待保險資產配置,創造保險與社會的共贏空間。
安信證券分析師趙湘懷認為,未來保險公司將通過增加境外資產配置平緩投資收益率。2014年以來,包括保險在內的國內資管機構積極增加另類資產配置,這種趨勢仍將持續。隨著保險業制度完善,險資將更加注重股權投資。持續低利率導致長期負債者資產端收益面臨較大壓力,壽險公司面臨的利差損風險將下降,險企將更注重投資的長期性和穩健性,優選長期性資產。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2016年險資今年僅舉牌7次 未來將告別全面開花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