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辦的發布會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介紹了我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創新發展的最新情況。據介紹,大病保險從2009年在廣東湛江率先推出試點,2012年在全國試點,2015年國務院決定在全國城鄉全面實施。截至今年9月底,已覆蓋10.5億城鄉居民。其中,16家保險公司在全國承辦了605個項目,覆蓋9.2億人。
毫無疑問,大病保險的推出,是醫改工作的創新,也是保險工作的創新。在目前的條件下,政府沒有能力對居民看病做出全面托底。即便有這樣的經濟條件和經濟能力,也不適合政府全面托底。如果那樣,會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更低、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更嚴重。讓更多的保險元素進入醫療衛生領域,把居民的個人利益與政府利益、企業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可能是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
事實也是如此,作為朝陽產業,保險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所接受,保險企業開發的可供居民選擇的保險產品也在不斷增多。可以這樣說,在城市居民中,擁有保險產品的家庭比重已經相當高,多數家庭都至少有一款保險產品。
廣大居民保險意識的增強,對保險企業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開發出適合居民需要、又能被居民接受的產品,成為保險企業和廣大居民能否良性互動的關鍵所在。如果保險公司不能適應廣大居民對美好生活和良好體魄的追求,設計出接受度很高的產品,兩者的互動就很難實現。其中,大病保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款保險產品,也是能夠與政府管理目標相結合的一款保險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保險企業的服務意識和觀念來看,多數保險公司是愿意在“保險”二字上下工夫,為廣大居民提供良好的保險服務的。但是,有些保險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些偏差,陷入純粹的利益泥潭。譬如一些保險公司對萬能險的過度利用及投資,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保險的價值,而將萬能險當作了企業牟利的工具,將萬能險的高杠桿資金大肆進行股權收購。一旦收購出現問題,萬能險將不再保險,并給投資者帶來極大的利益傷害。顯然,這是與保險的初衷不相符的,與保險投資的要求也是不相符的。
保險還是應當以“保”為主,以確保居民購買了保險以后能夠應對重大風險、避免重大損失。如果保險企業自身在投資過程中,都不充分考慮風險,不把防范風險放在突出位置,自身都難以保險了,那廣大居民購買保險還有多大的安全性可言。保險企業在設計保險產品時,還要更多地考慮居民的防風險需要,而不要將理財與保險割裂開來,用理財替代保險。保險只有以“保”為主,理財等其他價值才能最大化,否則一切歸“零”。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保險新聞 頻道推薦
-
2016年險資今年僅舉牌7次 未來將告別全面開花2017-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