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商務部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在對滴滴優步中國合并案進行調查。社會對國內兩家最大的網約車平臺合并的討論一直熱烈持續,隨著商務部的正式介入調查,相信調查結果將很快問世。當然,商務部的調查結論也并非是最終結果,當事公司后續也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的方式,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目前,業內認為滴滴合并案屬于依法申報情況和涉嫌壟斷的觀點,主要分為幾類:一是,兩家當事公司在網約車中國市場份額超過百分之九十;二是,公司營業額達到了《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數額標準;三是,合并后網約車價格上漲,對消費者不利;四是,合并后可能產生不利于競爭的情況。
從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來說,反壟斷的根本目標不是限制公司“做大做強”,而是為了促進競爭,立法目的在于規制濫用壟斷地位限制競爭的行為,而非單純的限制壟斷份額,對正常的市場行為不能動輒適用“有罪推定”。同時,不管是滴滴還是優步中國,剛過“燒錢”階段,營業額并未到法律規定的申報標準。更何況,網約車的“相關市場”應定性為城市出行,包括出租車、公交車和地鐵在內,網約車份額尚不足總量的百分之一,離“壟斷地位”還差得遠。
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看,滴滴合并后的網約車價格有所上漲,這并非是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壞事。一方面,資本補貼不可能持久,應盡早終結“唯資本論”,讓市場競爭回歸到以安全、科技、綠色和高效之中。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的“專車新政”中強調了網約車與出租車的“差異化”經營,反映在價格上,勢必會比出租車價格有所上漲,這也符合不同用戶差異化出行的實際。
從互聯網經濟發展趨勢看,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平臺合并符合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方向,更有利于市場秩序和用戶權益。
首先,“大平臺”是互聯網“免費時代”的前提。目前,我國主流互聯網服務都是免費的,網絡平臺的盈利渠道主要是依靠增值服務和大數據廣告。以網約車為代表的新一代互聯網+平臺模式,仍主要依靠線上線下提成的盈利模式。可以說,作為工業4.0產業革命為代表的網約車平臺,在盈利模式上仍處于較為落后的3.0時代,這種盈利模式的進化勢在必行。滴滴合并后產生的統一平臺,將形成更大的大數據商業化基礎,這就為精準營銷、開放性平臺、大數據運營等互聯網生態圈做好了準備。未來的網約車平臺將不再以“抽成”的方式實現盈利,最終劃清與傳統出租車“份子錢”的界限。
其次,“大平臺”是制定產業標準的前提。越大的平臺,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大,形成的標準也應該更嚴格。有了更高的產業標準,將會提高整體行業門檻,有利于消費者權益保護。
最后,從經濟學角度看,“大平臺”會減少制度和重復建設成本,變得更有效率。若商務部最終否認滴滴與優步中國的合并,人為引入其他市場主體,這既不符合市場競爭秩序,也會增加社會經濟成本,必然再次引起資本混戰,降低我國互聯網+平臺競爭效率。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天津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國美金融當選副會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