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一行三會等多部委分別發布互聯網金融相關領域專項整治工作的具體細則。其中,銀監會聯合十五部委發布《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與前期發布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較為一致,要求P2P網絡借貸(下稱“網貸”)平臺落實信息中介性質,規范網貸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網貸行業近幾年呈現出“快、偏、亂”的現象,除了規模增長勢頭過快外,也存在業務創新偏離軌道的傾向。目前大部分網貸機構偏離信息中介定位以及服務小微和依托互聯網經營的本質,異化為信用中介,存在自融自保、違規放貸、設立資金池、期限拆分、大量線下營銷等行為,導致風險事件時有發生,如部分機構銷售不同形式的投資產品,規避相關金融產品的認購門檻及投資者適當性要求,在逃避監管的同時,加劇了風險傳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累計問題平臺1700余家,約占全國機構總數的43.1%。
專項整治工作分三步走
根據《方案》,本次網貸專項整治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摸底排查階段,準確掌握網貸機構相關數據,摸清行業底數,建立較為完整的行業基本數據統計體系。二是分類處置階段,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礎上,根據轄內網貸機構的風險程度、問題輕重、處理方式將其劃分為合規、整改及取締三大類,制定差別化的整改措施,及時糾偏,做到“一戶一策”。對于穩健經營、運作規范、未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合規類機構,要鼓勵合規發展,實施持續監管,督促規范經營;對于運行不規范、風險控制不足、存在觸及“紅線”的整改類機構,要出具整改意見,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責令繼續整改或淘汰整合,并依法予以處置;對于涉嫌從事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的取締類機構,要嚴厲打擊,堅決實施市場退出,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三是驗收規范階段。專項整治工作期間,銀監會將會同有關部門適時赴各地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查和評估,及時推廣好的經驗做法,發現專項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省級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的網貸行業實施清理整頓后,應對檢查、查處、整改情況進行自查和總結。
按照相關規劃,摸底排查工作已于今年7月底前完成,清理整頓工作將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而最后的驗收總結階段將于明年3月底前完成。
校園貸是重點整治對象
雖然銀監會出臺了專門針對網貸平臺的專項整治方案,但一些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已經進行業務轉型,并不單純做網貸業務,而是實現了“混業經營”,如增加了結構化理財產品、收益權轉讓等業務,雖然此次整改工作強調加強“穿透式”監管并加強跨部門、跨區域監管協作,但《方案》并未具體明確實現資產穿透后具體協調監管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校園網貸近年發展迅速,校園網貸業務涉及機構類型復雜,表現形式多樣,包括P2P網貸機構、消費公司、分期購物平臺、傳統電商平臺以及利用自有資金為大學生提供“賒銷”服務的機構等,風險不斷顯現。因此,銀監會明確將校園貸作為本次網貸專項整治工作的重點,對校園網貸違規行為進行分類處置,對涉嫌暴力催收、發放高利貸等違法違規機構采取暫停校園網貸業務、整改存量業務、加強對借款人的資格審核,落實第二還款來源等。同時,在《方案》中明確提出借款人應當具備與借款金額相匹配的還款能力,并將網貸機構進行虛假片面宣傳、誤導消費者等行為列入禁止行為清單。
拍拍貸首席執行官張俊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互聯網金融在這兩年的快速發展,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之外,單是網絡借貸在9月份已經達到近7000億的在貸余額規模,互聯網金融事實上已經成為另外一個“影子銀行體系”,一旦互聯網金融爆發系統風險,監管無法實施有效管控,因此監管層十分急迫地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到整個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中來并開始進行整治。國務院和銀監會分別出臺的專項整治方案都反復強調實施“穿透式監管”,這也就意味著監管和整治工作會以平臺從事的具體業務性質來定性,許多打著“智能投顧、科技金融”旗號的平臺,雖然改名不叫P2P,但并不能規避監管和整治。互聯網金融行業將毫無意外的迎來行業洗牌的提速,是否合規成為生死劫。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天津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國美金融當選副會2017-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