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既是“十三五”戰略規劃中倡導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也是今年G20杭州峰會的重要議題。綠色金融是一個外延極為寬泛的概念,所有金融企業都需要倡導綠色,普惠金融也不例外,基于數字技術提升普惠性的數字普惠金融自然亦在其列。
日前,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接受本報《理論周刊》專訪,他認為,一般意義上的綠色金融往往就綠色而談金融,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但綠色理念下的數字普惠金融,其內涵還應當包括金融業態中市場秩序,尤其是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當前,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既有助于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深入發展,也是踐行綠色金融理念的有效途徑。
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也是綠色金融的內涵體現
記者:作為一種以技術手段支撐為主要特征的金融形式,數字普惠金融實現綠色理念的關鍵是什么?
陸岷峰:在我看來,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是關鍵所在,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維護消費者權益與發展綠色金融的目標高度一致。消費者權益包括其金融自由權,即消費者有權自由獲取金融資源,并根據其自身需求而選擇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而由于金融發展水平的限制,造成地區發展與社會群體金融可得的差異性。當今,數字普惠金融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突破當前金融體系的地理局限、物理局限,旨在為金融消費者拓寬金融自由選擇權。并且作為一種子金融,同樣要堅守金融行業的綠色發展理念,雖然它以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在推進普惠金融建設,突破金融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加深金融地區覆蓋面和服務深度等方面有突出作用,但這一切的最終效果仍體現在金融消費者的消費滿意度上。而綠色金融的目標也在于讓人類有個更好的生態環境,因此,維護消費者權益與發展綠色金融在某種意義上說具有內在一致性關系。另一方面,金融消費者權益受侵害的現象較嚴重,如互聯網金融行業魚龍混雜,消費者所接觸到的金融產品與服務良莠不齊,其知情權、隱私權等基本權利受到侵害,這顯然與綠色金融理念相沖突。
其二,保護消費者權益是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必備環境。綠色金融是針對目前我國金融發展狀態而提出的新發展方式,綠色金融有多層次含義,一方面以環境保護作為重點,要求金融機構將環?;貓?、風險以及成本因素融入其業務范圍,引導資金流向環境友好型產業;另一方面綠色金融概念主要指金融產業的可持續,要求關注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目前我國金融行業對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還不到位,數字普惠金融有力地擴大了小額信貸的覆蓋面,同時也最大范圍地提升了消費者金融服務需求度。但是,由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消費者權益常常受到傷害,P2P問題平臺總量激增,眾籌平臺實際上已淪為一種營銷手段。因此,不從根本上解決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普惠金融的發展難以進一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理念的實現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
其三,保護消費者權益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內在動力。以人為本強調的是一切依靠人,一切為了人,綠色金融理念強調的就是以人為本發展的基本原則。數字普惠金融的以人為本就是一切依靠金融消費者,一切為了金融消費者。金融消費者的需求既是檢驗金融服務質量的最終標準,也是金融服務的根本目標和動力。數字普惠金融確實在解決金融消費者信貸的可獲得性,服務的覆蓋面方面取得突破;但在提升服務的同時尚未完全保障消費者的金融自由選擇權,消費者對于金融服務的要求趨向多元化、個性化,特別是金融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這既是數字普惠金融建設中的差距,也是進一步發展的目標和動力。由于金融消費者的需求是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不斷給普惠金融發展提出新的目標,從而也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數字普惠金融中
消費者權益侵害源于四個維度
記者:由于數字技術的固有缺陷,數字普惠金融的虛擬性為消費者信息、資金的安全性出現的侵害提供了條件,特別是在消費者知情權方面,數字普惠金融也因互聯網技術下消費者與金融機構的先天地位不平等而出現更嚴重的趨勢。數字普惠金融中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根源在哪里?
陸岷峰:當前,金融消費者權益侵害事件處于高發期,表現在消費者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金融消費信息嚴重不對稱、交易資金處于高危狀態等多個方面,這些侵害在數字普惠金融表現得更為嚴重,其根源在于:
一是現行法律不覆蓋。目前我國一般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法律基本形成體系,但是對于金融行業并非完全覆蓋,有關數字普惠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存在缺失。對金融行業起到約束作用的主要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法》、《債券投資基金法》、《保險法》等針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法律體系,而在數字普惠金融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存在混業經營趨勢,金融服務復雜性加強,維護消費者權益難度更大?,F存的法律體系對于維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推進綠色行業發展缺乏專業性,操作困難。專門性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能針對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做出明確的行業指導,相關部門應出臺具有專業性的法律文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做出明確規范。
二是監管模式不完善。數字普惠金融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金融模式,在模式上具有相當的創新性,而目前我國對金融行業的監管部門主要是“一行三會”,且實行分業監管的監管模式。數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具有多樣性,互聯網金融產品通常兼具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多種業態性質,致使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出現權責不明的情況。針對分業經營的傳統金融體系而設立的分業監管機制已難以完全適應互聯網金融的混業經營趨勢,專業性的監管機構的缺失為行業的不規范運營埋下隱患,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三是行業自律不健全。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速,而行業道德體系難以與其相適應而出現滯后現象,內部規范作用因此大大減弱?;ヂ摼W金融行業出現多種不規范運營平臺,其中包括以欺詐為目的的互聯網金融傳銷機構、經營不善而攜款潛逃的問題平臺等,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ヂ摼W金融行業的道德規范是其行業環境的一大體現,對于維護消費者權益、規范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推進數字普惠金融需正視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道德問題。
四是維權意識不強。據調查顯示,60%以上的消費者對于權益保護信息不甚了解,其中對此了解不多的群體占總數的50.1%,極度缺乏相關知識的占11.3%,比較全面了解的僅為9.3%。從其獲知渠道看,多數消費者將大眾媒體作為主要獲知渠道,通過主動學習相關知識的消費者占少數。另外,消費者對于金融權益的不同要求體現其維權意識的強弱,而多數消費者對于公平交易具有強烈的訴求,而對于其信息安全方面的權利,消費者的關注度卻并不強。在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的過程中應重視提升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從消費者訴求出發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創新與整治。
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的
治本之策
記者:既然維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是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對于凈化互聯網金融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那么,目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重點要放在哪些方面?
陸岷峰:消費者權益保護是發展綠色金融的最終目標之一,也是包括普惠金融、民生金融、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等一切金融的最終發展目標。數字普惠金融是對傳統金融的一種創新,是踐行綠色金融理念有效方式,是普惠金融在新時代的升級版,它在解決金融的信貸獲得權及服務面方面實現質的飛躍。按唯物辯證法基本觀點,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數字普惠金融的另一面就是因技術等原因在消費者權益被侵害方面較傳統金融更嚴重。消費者信息安全、信息不對稱、支付資金安全等諸多問題都影響消費者權益的實現,該類問題既有法律約束、監管職責等原因,也有行業自律、數字技術等原因。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健康發展,需從完善法律制度、增強消費者維權意識、凈化互聯網金融環境等多維度來實現,從而實現綠色理念下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首先,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體系。在數字普惠金融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存在混業經營趨勢,金融服務復雜性加強,維護消費者權益難度更大。專門性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能針對該行業的特殊性做出明確的行業指導。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為解決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規定消費者權益范圍,明確金融企業關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責任,可加強對消費者信息安全、知情權的保障。因此,中國也應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狀況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范互聯網金融行業運營,為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供綠色環境。消費者權益涵蓋信息安全、資金安全等多方面,配套的法律體系有助于加強政策的可操作性。應制定《金融隱私權法》等法律以保障消費者金融自由權、金融隱私權等權益。
其次,健全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機制。數字普惠金融是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金融模式,而目前我國針對分業經營的傳統金融體系而設立的分業監管體制已難以適應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混業經營趨勢,缺乏專業性的監管機構使得消費者權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美國針對金融消費者權益問題而專門設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在解決該問題時起到重要作用?;ヂ摼W金融存在虛擬性,且其超越了地域、行業的桎梏,監管難度更大。因此,我國監管部門應根據數字普惠金融的特點設立專門性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使得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消費者權益得以保障。該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應對金融機構做出明確的制度約束,及時披露運營不規范現象,協助解決權益糾紛問題。
再次,健全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退出機制。目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主要是運營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包括經營不善的問題平臺以及惡性詐騙的互聯網金融傳銷組織等。因此,為維護消費者權益,有關部門應完善市場準入機制。此外,互聯網金融市場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也是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一大源頭。互聯網金融平臺一旦被撤銷或是破產,消費者的利益將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應健全市場退出機制。提高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門檻,將風險因素、注冊資本金因素、軟硬件設施因素等納入準入標準,從源頭降低消費者權益受損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天津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國美金融當選副會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