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密集監管及限額等規定影響,部分網貸平臺業務受到一定沖擊。行業加速分化的過程中,平臺現馬太效應,實力強好的平臺越來越好,同時也有不少中小平臺正在謀求轉型艱難求生。
行業整體收益下降
監管細則發布后,紅嶺創投宣布明年3月將停發大標,宜人貸則表示三個月內完成限額整改。業內人士表示,同一自然人在同一平臺借款上限20萬元的限制對行業業務影響較大,監管限制下,一些平臺開始轉型或開始合規性整改,這就會導致過渡期內發標減少,或標的額度降低。
據零壹財經數據,在監管細則出臺以后,約80%平臺成交額環比出現下滑。網貸之家發布的《P2P網貸行業2016年9月月報》顯示,P2P網貸行業9月實現了1947.17億元的整體成交量,環比增長1.93%,而8月份該數據為4.40%,監管落地后增速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一些主營消費性信貸的合規平臺,則基本不在限額影響范圍之內。拍拍貸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平臺9月成交額為26.66億,環比8月增長28.08%,是行業增速的14倍。
而監管的要求對實力較強的平臺影響并不大,反而凸顯馬太效應。據了解,對于監管前后的變化,拍拍貸截取了8月24日監管發布后到9月30日、共37天的平臺數據,并與監管發布前37天的數據進行了對比。數據顯示,8月24日至9月30日,拍拍貸成交額為32.86億,相比前37天增長38.58%;平臺新增貸款余額14.52億,相比前37天增長34.24%。
“小額消費信貸的合規優勢,會隨著網貸行業的逐步規范化越來越明顯。”拍拍貸CEO張俊表示,三季度拍拍貸平臺上20萬元以上借款占比僅為0.02%,1萬元以下的消費性借款占比則高達98.34%,單筆平均借款額度為2716.54元。
中小平臺退出
隨著監管趨嚴、投資收益下滑等多種因素影響,線上理財服務也面臨新一輪的調整。7月20日,知名平臺美利金融宣布停止線上理財平臺運營,將用戶賬戶本金與利息結算,并退回至用戶賬戶,轉向專注于資產端業務。
良性退出已成為監管出臺后的常態。據網貸之家調查,8月24日《暫行辦法》出爐后,停業轉型平臺的數量占比明顯多于問題平臺。此前一些運作不規范但問題又不是很大的平臺,在資金存管、信息披露、網絡安全、賬戶合規等方面不愿投入大成本改造去滿足監管要求,于是在監管來臨前清盤退出就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據了解,在監管之后廣州貸等企業選擇了清盤退出市場。而不少中小型平臺也選擇轉型如專做私募、消費金融等來謀求合規。中小平臺的工作人員透露,以轉型做私募、消費金融為例,由于本身就是紅海市場,現在在轉型進入工作開展難度也較大。
投資者以安全合規為標準的投票正在進行中,規模較小的平臺被分流成為趨勢,大平臺虹吸效應更加凸顯。拍拍貸告訴藍鯨互聯網金融,拍拍貸平臺上的投資行為在監管出臺之后表現得更為活躍。8月24日到9月30日,拍拍貸用戶投資額共計39.88億,相比前37天增長30.80%。此外,拍拍貸三季度新注冊投資用戶共40.67萬人,環比二季度增長了131.75%。
張俊認為,前兩年行業的火熱吸引了一大批資本和制度套利者進入,激烈的競爭推高了整個行業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很多中小平臺在資金端并沒有線上流量的優勢。而目前,網貸行業的發展已進入優質平臺與巨頭競爭的下半場,未來將是一個存量淘汰的時期。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天津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國美金融當選副會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