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24日銀監會公布網貸業監管政策《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到目前已近兩個月。據記者了解,自出臺辦法至今,包括投哪網在內的17家平臺新上線了銀行存管業務,目前共有59家平臺接入銀行存管。雖然較2000多家平臺基數而言上線存管的平臺依舊很少,但是增速明顯加快。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銀行存管已成為考核平臺合規的重要指標。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在辦法發布之時,共有42家平臺接入銀行存管,而截至目前,上線銀行存管的平臺數為59家,也就是說,在最嚴監管政策出臺兩個月內,有17家平臺完成了銀行存管業務對接。
“兩個月新增17家,這個速度應該說是比較快的。”理財范CEO申磊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辦法明確了網貸機構需將資金存管到銀行,銀行不必擔心網貸機構出現的風險可能波及自身,使得銀行開展資金存管有據可依。不過在資金存管細則沒有公布的情況下,多數銀行在這項業務上難免有所遲疑,因此在此條件下仍有17家平臺完成銀行存管,是很不容易的。
合力貸CEO劉豐表示,新增的17家在前期都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從現存2000多家平臺僅有不到百家完成存管接入來看,提高存管覆蓋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投手資產總監吳錚表示,從技術層面分析,由于銀行技術開發排期比較久、對接一個平臺至少需要2個月,而且銀行的存管體系與互金平臺的適配度與第三方支付相比尚有差距,這也有待進一步磨合。
鑒于網貸機構信息中介的定位,為了鼓勵網貸行業發展,辦法并沒有設置很多準入門檻,包括資本金、管理層背景等方面均未有準入門檻。不過,對銀行在資金存管方面的硬性要求,使得該項規定成為目前平臺合規的最大障礙。“由于銀行對于自己的存管業務設有門檻,比如說注冊資本金,有些銀行要求1000萬元,部分銀行甚至要求1個億,這直接會將很多小平臺拒之門外。因此說,銀行存管會成為一大難點。”申磊坦言。
目前來看,對于沖在資金存管陣地前方的小型商業銀行來講,其接入網貸平臺后,借貸雙方會大批量新增開戶,其資金存管管理、對接費用對此類銀行具有一定誘惑力,因此他們較大銀行更加有積極。但另一方面,銀行又不希望過多為網貸平臺“背書”,進而面臨平臺跑路風險、輿論指責、監管壓力。劉豐表示,目前多數銀行仍以觀望為主,相信在后期《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征求意見稿)》出臺后,相關政策會更加明朗。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天津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國美金融當選副會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