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十一”的臨近,物流行業也更加熱鬧非凡。
10月18日,貓寧電商的宣布成立,被普遍認為是蘇寧強大的自建物流對接菜鳥網絡的流量和數據資源。10月21日,EMS與騰訊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互聯網+”為物流行業帶來“刷臉取件”等未來更多新的想象。而在10月22日的“2016中國互聯網(愛基,凈值,資訊)+物流高峰論壇”上,鐘鼎創投合伙人尹軍平認為,中國的“物流+互聯網”創新才剛剛開始,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物流業的黃金十年。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14.6%,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被認為是實現物流“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國家政策方面,“互聯網+”也被視為物流發展的利器。在今年7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了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對于擴大總需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
產業鏈節點的物流融合
“互聯網+物流”其實在業內早已不算陌生,從車貨匹配的APP,到依托于大數據的平臺化服務系統,物流企業在以各種方式主動“觸網”。
鐘鼎投資也做了一個內部的“互聯網+”圖譜,從園區、干線、國際、同城、宅配等物流的細分領域,來進行投資標的選擇。而面對中國物流雜、散、亂等問題,平臺化的聚合也被認為是改變這一現狀的行業發展趨勢。
作為物流產業鏈上的樞紐,物流園區擁有最為密集的交易節點,天地匯執行總裁何常春認為,互聯網能為物流行業帶來交易場景的改變。同時,物流園區在互聯網的風口下,可以成為創新型商業模式的切入口。天地匯通過甩掛車運輸方式降本增效;同時通過一套信息系統,協調整個基于物流園區全網的資源調動和運營體系。
互聯網對于干線物流的改造始于美國,并主要以無車承運的模式來進行。國內智慧物流公司真好運,利用北斗互聯網搭建信息平臺,實現了對約35萬輛車入網監控,以及每30秒一次的信息反饋。真好運董事長曹猛表示,全程監控帶來對貨物和時間的管控,恰好是解決物流時效和成本等痛點問題的良策。
在宅配方面,互聯網和大數據帶來的對快遞速度的提升較為明顯。宅急送在今年6月推出的云微倉,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將合適的產品及數量提前置于更靠近消費者的微倉庫,從而能更快速響應客戶的訂單需求。此外,宅急送還將云微倉開放給產業鏈上各相關方,以實現真正的平臺化。
開放共享的國家級平臺
物流融合是我國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我國物流成本長期高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被認為是源于各物流單元之間信息化、標準化的欠缺。
打通物流行業的物流、信息量和資金流,從而降低物流成本,依靠于基于互聯網的物流融合發展,更亟待于全國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傳化物流高級副總裁朱曉暉認為,未來物流行業網絡大數據的建設,應該國家建一部分,行業建一部分。而傳化物流目前正建立一套基于公路港的全國信息系統,據朱曉暉介紹,傳化網將耗時5-6年建立起全國性的物流信息網絡,將外部園區、多式聯運的各種運力資源和企業的倉儲設施等整合進一個物流運營體系中。同時,傳化網也將通過金融和生態增值業務方面,激活物流行業的資金流運轉。
九軒資本總裁劉億舟認為,互聯網的介入本質上是將私有云整合為共有云,將局域網變為廣域網;而互聯網對物流行業帶來的不應僅僅是信息閉環的構建,同時也應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和價值閉環。運滿滿利用自身平臺擁有的數據資源,通過尋求與阿里云的戰略合作,建立起物流行業的數據生態,以及服務于全行業的開放平臺。“此外,我們借鑒北美市場的發展,也建立起基于數據庫的誠信體系。”運滿滿聯合創始人苗天冶表示。
互聯網及大數據不僅能帶來物流行業效率的提升,也能在促進政策的準確定位和落地上發揮正向作用。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戴定一看來,國家政策在定位于提升行業效率以外,更應該維護政策的公平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則應提升數據在未來政策制定中的話語權,通過數據平臺實現民主決策。此外,基于信息化的監控,而非人的監管,能夠帶來政策的更好落地。
(編輯:駱軼琪)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余額寶近期七日年化收益重回3%以上2017-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