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30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出席并發言。
張承惠指出,當前金融行業自身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如果不推進跨界、創新的話,恐怕很難應對。商業銀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銀行經營壓力在不斷加大。“盈利點在哪里?是銀行面臨的重大的挑戰。”張承惠認為,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目前在某些領域,互聯網金融已經對銀行和一些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開始產生實質性的沖擊。
對于資產結構的調整,張承惠認為,互聯網金融會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一些機構已經開始專業化的嘗試。比如有的網貸機構,專門做汽車抵押貸款,或者專門做住房抵押貸款,還有些機構專門去做網絡增信、利用互聯網進行系統評級等類似一些業務。張承惠認為,這種專業化的趨勢還會繼續深化。
張承惠表示,P2P網貸或將隨著行業的規范化帶來規模化。隨著監管壓力和合規成本的不斷增加,小規模的缺少實力的機構必然會承受不了,面臨關閉、并購等,未來只有做的大的、精的平臺才能存活。
“互聯網金融自身有著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它有很便利的條件在平臺上開展綜合性的業務,比如說P2P除了做網貸別的不能做的,有一些金融服務信息公司可以做一些綜合性的業務,因為只有綜合性的業務才能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利益的互補、成本的分攤,風險的轉移,互聯網金融綜合化的趨勢或將進一步發展。”
張承惠相信,金融服務外包亦會進一步發展,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而且金融服務外包已經或者正在由初級的服務的形態轉向中高級的形態。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我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點,我想說一下跨界、融合。第二點我就想說一下跨界、創新的發展態勢。
各位身在這個時代當中有的已經感受到了,我們正處在一個大調整、大變革的時期,我們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發展模式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也就是說歸納起來一句話,還是從過去傳統的追求數量、追求速度、追求規模的粗放型增長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率的集約型增長的轉變。在這樣的增長模式,或者說大家說得比較多的新常態下,金融服務面臨著新的要求。
簡單地來說,可以歸納成三大類:
1、要服務于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我們現在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階段,應該說有幾塊,第一塊是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是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我們的傳統金融能不能夠有效地為創新創業服務,這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還有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會帶來大量的并購重組的金融服務需求,還有大量的過剩產能的去產能的,用市場化方式去產能的所附加的金融服務需求。
另外,企業在當前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越發地富有彈性,最終還是要走向市場化,這么一個過程中企業經營風險比較大,金融它本身就是管理風險的行業,怎么樣幫助企業克服環境劇烈變動所帶來的風險,更好地管理風險、轉移風險,我覺得這是當今這個新形勢下金融行業提出的,也是金融行業應該負擔的歷史的使命。
還有一點就是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國際資本流動的越發頻繁,而且市場開放了,波動性一定會大,我們會對國際市場產生影響,國際市場的波動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這里邊同樣有一個風險管理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綠色發展,在綠色發展、綠色經濟過程中,金融也要由棕色向綠色發展,綠色金融也是最近一直在提倡的,這個也是我們這個新形勢下給金融行業提出的新的要求,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需要服務于經濟轉型升級和走出去。
二、我們現在要走出去,走出去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多樣化的融資,更加靈活的融資服務,同時要提高在海外市場獲利的能力,這些金融機構都應該滿足企業的需求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在新形勢下,我覺得民生保障這一塊是一個非常新、也是很重的一個需要提供金融服務的領域。我們都知道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中國目前已經直面人口老齡化挑戰,我們是在人均GDP只有七千多美元,還沒有達到富裕社會的情況下,還在工業化的中期就進入了人口老齡化時代。在發達國家通常是在進入了工業化的后期,已經達到了收入比較富裕的社會情況下才進入老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有一系列的養老、醫療、健康方面的新的需求。老齡人口中現在有好幾千萬失智、失能的問題,空巢家庭的問題,城鎮化率快速提高,現在大概每年平均提高兩個百分點,這個過程中金融服務的問題,還有脫貧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說都是我們傳統的金融服務恐怕是不能滿足這些新的需求的。
歸納起來,我覺得要求金融服務更加綜合化、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便利化,也就是說需要金融服務更加地有效率,這是我想談的跨界、創新是時代要求中的第一點。
第二點,在當前金融行業自身面臨的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如果說不推進跨界、不推進創新的話,恐怕很難應對這樣一些壓力,這些壓力歸納起來也是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來自市場化的挑戰,首先利率的市場化,利率的自由化對我們的金融機構,當然主要是銀行,但是對保險公司、對證券公司實際上也有著巨大的影響。殫智竭受到沖擊的是銀行,銀行的凈息差最近這幾年在不斷地縮小。所以大家也都知道商業銀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這個對銀行來說經營壓力是在不斷地加大了,它的盈利點在哪里?是銀行面臨的重大的挑戰。
另外,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市場準入不斷地放開,來自其他的民間資本、實體經濟的競爭,這個從剛才一些專家學者的發言,大家其實已經可以看到的,我們的金融領域不再是一個很高門檻、很難進入的這么一個領域了,正在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其他的資本在進入,其他的金融界之外的企業在進入,這些挑戰對我們已經在這個里邊的,在比較傳統的金融機構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
第三點就是影子銀行,當然影子銀行中間有相當一部分是銀行自己在做,但是也有很大的一塊就是來自于銀行之外的類金融機構、準金融機構對我們傳統金融機構構成的挑戰,還有金融機構不同業態之間也產生了競爭激烈。比如說現在大家討論得比較多的就是保險資金,保險資金頻頻舉牌,當然它舉牌很多的基本上都是行業里邊領先的企業了,實體經濟的企業在舉牌比較多。但實際上對金融機構來說,對銀行、對證券公司來說,保險資金也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沖擊力的。
這是來自市場化的挑戰。第二點我覺得是來自互聯網的挑戰,互聯網金融對我們傳統的金融機構已經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當然在幾年前大家還在很放松地說互聯網金融只是遠方地平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是現在我覺得在某些領域,已經對我們的銀行、對我們的一些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開始產生實質性的沖擊了。
從短期看,互聯網沖擊的可能是一些業務,一些比較特定的金融業務。但是從長期看,我覺得互聯網非常有效地解決了信息和溝通成本的問題,其實信息的不對等,和溝通成本、交易成本的高昂,這本身就是金融機構存在的理由,未來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說某些金融業務不再需要金融中介了,我覺得這是對金融行業的一個最本質的挑戰,大家是點對點地交易了,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金融中介了。
第三點挑戰就是來自當前宏觀經濟的挑戰,隨著經濟增速的下行,我們銀行的不良率在上升,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在上升,還有有效需求在減少,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在減少,而且由此帶來了資產荒,現在一直說缺少好的資產、缺少好的項目,面對這些挑戰,金融業如果不尋求變革、不尋求創新,不尋求一些跨界的融合恐怕會有一些機構面臨著挑戰。
第二點我就想說一下跨界、創新的發展態勢。第一點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現在跨界創新已經非常普遍了,而且這種跨界創新的趨勢還將繼續持續下去。
這里邊有幾個方面:
一、跨業經營,或者叫綜合經營,我們現在看到越來越多的金融集團,越來越多的金融控股公司,或者以前的金融集團在不斷地擴大,不地拿條子全牌照的方向發展,還有一些新興的也在加入進來,跨業和綜合經營的趨勢,包括產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組建金融集團,這個是非常普遍的。
二、合作,我們可以看到銀行、證券、基金、信托、保險等等多種金融業態之間的合作,前面也有演講者已經提到。
三、金融科技化,我覺得傳統的金融機構正在大量地使用數字技術來優化自己的流程,優化自己的風險管理的工具。
四、金融機構的內部重組、流程再造。
五、資產結構的調整。
比如說像銀行,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信貸業務的比重正在不斷地下降,有一些金融市場的業務和一些新的業務占比在不斷地上升,比如說資產管理、債券的交易、衍生品的交易、同業拆借、投行等等這樣一些業務種類和比重在不斷地增加,這是傳統金融機構我們現在的一些現狀,而且我覺得未來這種態勢還會持續下去。
第二點,從互聯網金融來看,互聯網金融會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一些專業化的嘗試,已經在有些機構出來了。比如說有的網貸機構,他專門做汽車抵押的貸款,或者專門做住房抵押的貸款,還有的機構它專門去做一些網絡的增信、網絡利用互聯網進行系統評級的這樣一些業務,所以專業化的趨勢我覺得還會繼續深化。
再一個發展方向就是規范所帶來的規模化,我們都知道P2P現在名聲比較臭,有很多投機者、心懷叵測的人進入這個行業,由于風險在加大,所以監管部門現在已經出臺了網貸管理辦法。我覺得隨著規范化,帶來的結果恐怕就是規模化,為什么?因為從現在規范的一些條款來看,監管壓力和合規成本是在不斷地增加,比如說通過安全技術認證這個是需要成本的,需要信息披露的要求,信息披露如果說是規范化之后,信息披露的成本也是比較高。比如說它有審計的要求,年度的審計、年報要經過專業的審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門來提出報告,這些都會加大合規成本。合規成本加大的同時,小規模地缺少實力的機構必然會承受不了,或者關閉、或者被其他的機構并購,這是未來的規模化,只有做得大的、做得更精的機構、這樣的平臺才能存活下來。
第三個趨勢就是綜合化,因為互聯網金融它自身有著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它有很便利的條件在平臺上開展綜合性的業務,當然現在有一些規范的要求,比如說P2P除了做網貸別的不能做的,有一些金融服務信息公司可以做一些綜合性的業務,因為只有綜合性的業務才能實現不同業務之間的利益的互補、成本的分攤,風險的轉移,所以我覺得綜合化的趨勢恐怕未來還會進一步地發展。
第四個趨勢我相信就是金融服務外包會進一步地發展,規模也會進一步地擴大,而且金融服務外包它已經或者正在由初級的服務的形態轉向中高級的形態。
最后一點我想講一下在跨界創新的新時代里面,對金融機構來說,和一些從事金融領域的外包機構的來說,它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大數據的獲取能力和處理能力。
二、機構內部的管理流程的適用性,因為你整個技術基礎在改變,你的流程需要調整,還有就是它的風控能力。
三、我覺得就是要有一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們特別是國有的金融機構約束機制在不斷地強化,激勵機制在不斷地淡化,這個約束激勵是不平衡的,未來怎么樣構建一個更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是一個大問題。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對于政府來說,在這種跨界和創新的時代,需要政府營造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更有效地提高政府的服務效率。對于監管部門來說,主要是要把握好風險和創新的關系,因為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對矛盾,但是你不能因為只防范風險、壓抑地創新,也不能放任創新,而讓風險不斷地增大。我覺得就需要我們的監管部門更加靈活,更加有適應性,具有更高的分析判斷能力,所以在這個時代不僅對金融機構市場是這樣,對政府、對金融監管部門都是新的更大的挑戰。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余額寶近期七日年化收益重回3%以上2017-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