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人民網2012年登陸主板市場以后,另一“國家隊”新聞網站新華網也宣布邁出逐鹿資本市場的關鍵一步——10月28日,新華網成功登陸上交所。截止10月31日收盤,公司已錄得兩個漲停板,目前報價39.87元/股。
作為脫身于新華社的國有企業,這家滿19歲的老牌新聞網站是如何摒除沉疴的?又是在征戰資本市場和互聯網行業的競技之中殺出一條血路的?上市之后的新華網,還有哪些“算盤”呢?
利用資本助力傳媒 是必須要做的事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田舒斌在本月與投資者進行網上交流時表示,登陸A股市場對新華網具有重要意義,這為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按照披露的財務數據,新華網在經營記錄期間取得了總資產和盈利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2016年1-6月的營業收入是5.32億元。此外,招股書顯示,公司2016年1-9月預計實現營業收入7.57億元-7.67億元,同比上升40%-42%;同期預計實現凈利潤1.61億元-1.72億元,同比漲5%-12%。
從營收構成來看,公司營業收入過度依賴網絡廣告的特點正逐年淡化,以其招股書來看,在保證了規模呈逐年上升態勢的情況下,其網絡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從2013年的63.7%下降至2016年1-6月的41.8%,這意味著,在互聯網滲透萬物的當下,新華網不斷發展,不再是一個簡單依靠網絡廣告收入的“媒體”,而是一個在產業上下游不斷布局,不斷孕育新動能的互聯網文化企業。
眼下,投資新項目成為很多媒體改變經營困境,尋求持續發展必須要做的事。這種方式在國內很多媒體的實踐中已被反復驗證并得以運行。
事實上,自2014年6月預先披露過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之后,新華網愈發加快資本布局的腳步。
2015年1月,新三板上市公司、知名互聯網廣告投放服務商銀橙傳媒公告,公司向新華網定向發行542萬股,新華網的戰略入股將促成雙方在廣告投放、數據分析、媒體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互補。
同年3月,新華網牽手康美藥業成立健康智庫股份公司謀局健康大數據平臺,開展健康數據挖掘、健康行業搜索引擎、健康精準營銷等應用產品和業務線,出資達1.3億元。
歷經6年,新華網轉企改制后,正從單一的新聞網站“無縫”融合多項產業,并向外界透露了向一家真正的互聯網企業蛻變、征戰資本市場的勃勃野心。
做強主業適度多元 構建“互聯網+”生態圈
當資本“碰撞”媒體,技術將比你想象的更為重要。新華網的招股書中有這么一段話:面對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形勢和激烈的競爭環境,全媒體信息及應用服務云平臺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支撐公司各方面的業務拓展和事業發展。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委員高青此前披露,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資產總額18.14億元,本次發行所募集資金擬投入五個項目投資總額為14.97億元。公司擬投入募集資金13.8億元。
“募集資金用途中有6.4億元用于全媒體信息應用服務云平臺項目,主要還用于移動互聯網集成、加工、分發及運營系統業務項目,新華網政務類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項目,新華網新媒體應用技術研發中心項目和新華網在線教育項目。”新華網正企圖構建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生態圈。
田舒斌在路演當天披露,未來將不斷加快戰略轉型步伐,推進科技、資本、人才與傳媒深度融合,在互聯網行業的激烈博弈中獲得新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公司在網絡媒體行業的領先地位,拓展新媒體未來空間。例如,公司正在研發的主要技術系統及產品為“炫+工程”,該項目以新聞信息服務和社交應用服務為主,基于云計算、大數據、智能化知識處理等技術,具體包括炫商、炫數據、無人機應用系統、個性化內容推薦系統和大數據分析系統等技術子平臺,為未來業務的發展以及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做強主業,適度多元,是新華網發展中牢牢堅守的準則。在構建“互聯網+”生態圈的同時,它也沒有放棄加強原有的核心優勢:內容的權威、及時、原創性以及廣泛影響力的品牌優勢和傳播優勢——這源源不斷地吸引著資本方的注意。
作為脫身于新華社的國有企業,新華網積極探索的態度和擁抱資本市場的信心和決心無可厚非,而它也正在以一天天的成長將戰略發展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無論如何,互聯網的沖擊無疑正改變著這家傳統國有媒體企業的基因,2016年亦將是新華網持續變革中的眾多節點之一,如何讓資本市場的波詭云譎成為發展的助力,同時不斷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未來,眼下,應該是新一個起點。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滬指雖終結七連陽 三理由促A股仍向好2016-10-18
- 兩岸創投資金青睞“互聯網+”2015-06-16
- “互聯網+”模式創造臺農漁業好時光2015-05-07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雙11來了,說說電商貸款這件煩心事兒!2016-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