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國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在11月20日召開的首屆全球互聯網保險創新論壇上所言,近年來,全球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保險異軍突起,成為全球保險業特別是中國保險業一大亮點。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互聯網保費總額飆升近69倍,達2234億元;互聯網保費在保險業總保費中的比重也從0.2%攀升至9.2%。短短數年間,互聯網保險業務規模急劇擴張,產品結構日益多元,銷售渠道深刻變革,跨界融合不斷加劇,技術創新加速迭代。
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從全球來看,當前四大技術的成熟與應用正革命性地影響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周延禮表示,首先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生成的分布式共識機制以及客戶信息的全面驗證模式有力地保障了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大大降低了
信用和鏈接成本,可能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
其次是物聯網技術。在物聯網技術下,傳感器可以獲取客戶的歷史數據并實時觀察客戶行為,通過收集海量客戶數據,能夠對細分人群的風險數據進行精確分析,UBI車險、可穿戴設備都是這方面的有益探索。據調查,互聯網車險公司采用新技術,可實現車險綜合賠付率降低16個至22個百分點。
再次是人工智能技術。從銷售、客服環節,到后續精準定價、精準營銷、風險控制、保險反欺詐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均可提供諸多支持。采用全流程人工智能分析技術可使費用率降低10個至12個百分點,使賠付率降低6個至10個百分點。
最后是基因診療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在國際上早有實踐,美國一些商業健康險產品已將基因檢測的相關費用和治療藥物納入報銷范圍,但是基因檢測在醫療保險中應用也有一些特殊規則,特別是不能作為是否給予投保的標準、不能因之提高客戶保費。
上海保交所董事長曾于瑾也在論壇上闡述了對保險科技的看法。他認為,保險科技首先體現在數據的融合和共享。數據是保險生產的原材料,沒有足夠多的數據,保險產品的定價只能采取試錯的辦法,這樣將產生很高的成本,運用大數據將大幅降低成本。其次,體現在新型保險消費場景的運用。利用金融科技,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可以建立新型保險交易場景和交易模式,重塑保險生態圈,實現保險交易現代化。再次,還體現在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解決困擾行業發展的道德逆選擇問題。區塊鏈具有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征,當區塊鏈的節點達到足夠數量時,這種大眾廣泛參與的信任創設機制,就可以形成信任、達成合約、確立交易、自動公示、共同監督,降低保險成本。
發展中蘊藏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的背后也蘊藏著一系列問題。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在論壇上直言,當前互聯網與保險業之間的跨界融合主要浮于表層,多數是將線下產品搬到線上銷售的簡單“搬運”,尚未真正深入到商業模式層面;互聯網保險快速發展吸引了各路資本競相布局,在擴大了參與范圍的同時,相關行業規則尚不健全,容易滋生風險交叉傳染、無資質非法經營和經營行為不規范等各類隱患,需要有關各方高度警惕。
保監會發改部副主任羅勝也表示,互聯網保險如此美好,自然不會輕易達成。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還存在兩類限制性因素,一類是基礎環境因素,另一類是規則體系因素。
就基礎環境而言,我國過去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包括公共數據在內的數據開放性不夠,遠遠不能支撐互聯網保險的需要。保險經營所需要的如診療控制、藥物、投保人病例、生活狀態等大部分數據存在商業化應用的障礙;保險公司在技術方面并沒有先天優勢,完全外包的模式也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如何建立與公司成本、業務需求相適應的技術環境,是保險公司互聯網化過程中一個實踐上的難題;互聯網生態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何實現保險業務流程的拆分和解耦,實現保險流程和基礎業務流程的吸收和嵌入,建立靈活的管理和業務機制,都需要時間去探索。
就規則體系而言,互聯網保險的成長,實際上是社會利益整體調和的過程,包括監管制度在內的社會規則的調整。總體而言,保險監管對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態度是開放的,甚至在某種意義上認為,大的沖擊更可以迅速和徹底改變行業,沖擊來的越早越大,這個行業相較其他行業就更可能建立全面的領先優勢。因此,既不能過度監管,又不能不監管。
跨界轉型任重道遠
“當前全球公司開始致力于金融科技與保險的深度結合,主要集中于數字銷售、大數據技術、網絡安全、健康管理、天氣監控、交通出行、在線平臺、支付與投資管理等8大領域,市場規模達380億美元。”周延禮在論壇上列舉出一組數據。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跨界轉型成為擺在傳統保險公司面前的一道難解的必選題。
對此,羅勝表示,首先要做好戰略準備。保險公司對于互聯網保險市場的變化要保持高度敏銳。同時,因為互聯網化涉及到公司內外部的一系列調整,需要從長計議、及早謀劃,制定真正符合公司自身需要、可以落地的戰略。
其次要選擇好轉型方式。向互聯網保險的遷移是一個過程,要有分解動作,先后順序。有的公司采取基本盤不動,只是在個別領域單兵試點,邊試邊進;有的是整體推進、逐步轉換;還有的則同時進行,既打游擊戰又打陣地戰。保險公司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設計和選擇,還要注意如果沒有整體協同,那么單點突破能否成功則可能是個問題。
最后要找準切入點。對大公司而言,首先應該加強以IT能力為核心的競爭力打造,完全外包并不是好模式。其次,要盡快打造和建立生態鏈,能布局的盡早布局,不能布局的要爭取入局。對小公司而言,則要建立靈活的業務機制和管理思維,尋找適合自己的容身空間。
責任編輯:肖舒
- 百度副總裁朱光:技術創新是實現普惠金融唯一途徑2016-11-18
- 2016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出爐2016-11-14
-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謀變 獎優汰劣倒逼技術創新2016-09-05
-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謀變 獎優汰劣倒逼技術創新2016-09-05
- 國產馬桶蓋“逆襲” 以技術創新帶動品質升級2016-05-13
- 最新互聯網金融 頻道推薦
-
統計局:網上銷售增速放緩主因是基數越來越大2016-11-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