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天氣漸冷。雖然股市行情火熱,但是我的內心卻儼然比周邊的空氣更冷。我投身資管行業已經第九個年頭,經歷了牛熊,也經歷了冷暖。資產管理行業無疑是一個冷冰冰的行業,你只有業績做得出色才能看到別人笑臉,而稍有閃失就只能看到屁股。
在過去的21個月里,我管理的賬戶收益率87%,這依然不能阻止這一個月以來股市暴漲30%給我帶來的郁悶。無論你過去業績如何出色,連續8個季度盈利,在股票型公募基金業內排名前30,都被一朵叫“滿倉踏空”的烏云遮蓋了。
郁悶的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行情讓我對自己的投資邏輯產生了質疑。在過去8年多的從業生涯里,無論是2007年的大牛市,或是2008年的大熊市,乃至2009年的反彈以及隨后幾年的震蕩行情,我都能從宏觀和邏輯上獲得合理的解釋,但這一波的漲幅已經遠遠超出我所能理解的范圍。
其實,從一進入2014年,我就感到有點無力。雖然從宏觀邏輯上來講,中國股市應該依然是成長股的天下,但是年初就出現了題材股、概念股暴漲的局面。成長股能從中國經濟轉型中獲益,例如,電子行業產能轉移就能惠及一批企業。而所謂的題材股或者概念股就是,它們可以講一個貌似邏輯合理的故事,但實際上很難實現。例如手游行業,去年整個行業有100%的增速,如果光看增速那是機會無限,但實際上很難有一家公司持續盈利,公司實際經營狀況很難對應股價中反應的預期。
相比2013年成長股的上漲,今年很多股票的漲幅都讓人難以理解。但我看到眾多人都在“裸泳”,也只能脫了褲衩一個猛子扎進去,邊游邊祈禱退潮時我已經上岸。相比2013年我對很多上市公司股價的自信,今年我發現市場中真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數量大幅減少,在操作上我也不再敢重倉集中持股,而是采用相對分散的投資策略。
年初由于擔心題材股炒作后業績無法兌現,我早早減倉題材股。此舉導致在一季度題材股暴漲的情況下,我10%的收益率只能排到中等偏上,相比2013年的前十大幅下降。第二季度,我單季度降倉集中持有成長股,使我該季獲得6%的回報。我的基金凈值居然回升到了2013年10月份的水平。同時,半年16%的回報,也使我的排名再次回到了前10行列。第三季度,題材股更加瘋狂,很多都是純炒作,要實現它們講的故事至少需要3、5、甚至10年,甚至大部分根本無法實現。真不知道是它們傻還是我幼稚。或許我不關注基本面、只看K線,收益率可能會更好一些。在這個季度中,我繼續投資自己看得明白的成長股,單季度盈利11%,勉強讓我的業績停留在30名左右。
在三季度末期,我擔心市場會重復一季度題材炒作的結果,于是提前減倉。從該季度成長股的表現來看,這次減倉還算成功,但是降息等因素所帶來的大象狂舞,卻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認為,降息對于券商這類正在加杠桿的行業無疑是大利好;可促使銀行類股價格反彈,但它們難以出現系統性反轉;同時,我認為,如果我是保險業的投資組合經理,我現階段應該降低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久期與權重,增加權益類投資的比重。但顯然我低估了險資的調整組合速度與決心,結果我與這波大幅上漲失之交臂。
資本市場里混跡的時間越長,膽子越小。我逐漸理解2007年趙丹陽解散自己私募基金時候的感受了。現階段,無論大盤股還是小盤股,下單買入都需要一定勇氣,同時在市場瘋狂的階段,也不敢預測市場的頂部,因為很多預測者在股指期貨上狙擊指數都以爆倉收尾。你可以不參與其中,但不要輕易去逆勢操作。順勢而為,是我一入行就聽到的一句話。雖然始終以此作為自己的口頭禪,但也是在十年后我才讓這句話真正走進心里。但順勢,是要順應“大勢”,而非一時狂熱。過于有節操的投資人會在市場瘋狂階段被拋棄,我顯然被拋棄了。市場到了目前這種境地,我也只有冷眼旁觀了,而對于排名,我只能一聲嘆息。
目前很多人認為小盤股都是在裸泳,但我看來,大盤股的裸泳程度遠超越了小盤股。對于未來市場是牛市的判斷,我并不否認,但每個人參與牛市的路徑不一樣,或交易,或持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自己想做的就是,保持冷靜,按自己的節奏投資,長期獲得穩定的回報,贏得更多的笑臉。
責任編輯:王姍菲
- 最新基金新聞 頻道推薦
-
前三季度新基金先鋒榜:低風險產品逞強2016-10-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