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情變幻的上半年,基金公司的規模巨變可謂激烈,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9家基金公司公募規模超千億元,天弘基金仍穩居第一,此外,有43家基金公司規模實現了增長,62家基金公司規模縮水。
62家基金公司半年規模縮水
上半年結束,公募基金資產規模未能保住8萬億關口,整體小幅縮水。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108家基金公司合計總規模為79152.50億元。而去年底,所有基金公司合計規模為83470.05億元,縮水比例為5.17%。其中,股市下跌導致偏股基金規模縮水,以及貨幣基金年中凈贖回是上半年基金規模總體縮水的主因。
就基金公司的表現而言,今年上半年共有19家基金公司規模超千億元,天弘基金依然穩坐規模第一的寶座,規模由去年年底的6739.3億元,增長到8505.2億元。以5044億元規模排名次席,工銀瑞信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南方基金分別以4822.18億元、3948.37億元、3366.84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三位到第五位,嘉實、匯添富、博時、建信和中銀位列第六到第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博時基金為規模前十大榜單新晉成員。去年年底,博時基金以2053.82億的規模排在第十二位。據了解,該公司上半年發行30多只新基金,其中有多只委外基金。而去年年底排名第七的則因規模縮水964.25億,跌出前十大榜單,以2300.66億的規模位居第十二位。
事實上,不僅前十大榜單基金公司位次變化激烈,在108家基金公司中,97家基金公司的規模和位次均發生了變動。
合計62家基金公司規模出現縮水,其中縮水規模最大的為易方達基金,半年規模縮水1711.22億元。排在其次的是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和建信基金。上述公司盡管縮水規模較大,但相比千億總規模,縮水比例相對并不明顯。
部分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則受到沖擊較大,其中有7家基金公司規模遭腰斬。如中金基金,從去年年底51.43億元降至13.53億元,規模縮水超七成,華融證券、長安基金的規模縮水也在六成以上。此外,光大保德信、新沃基金、華宸未來、的規模均遭腰斬,相應的這幾只基金的名次滑落也較為明顯。
盡管市場整體狀況不佳,但仍有43家基金公司規模逆市增長。最明顯的如天弘基金,規模增加1765.90億元,也是唯一一家規模增長超千億的基金公司。博時基金、工銀瑞信、匯添富規模也分別增加444.45億元、393.67億元、332.88億元。
從規模變化率上看,部分基金公司逆襲迅猛。如東興證券(24.070, -0.37, -1.51%)的公募規模從去年年底的4.8億元,增長到45.24億元,規模擴大843.08%,排在其次的金元順安、圓信永豐、方正富邦、北信瑞豐的規模增長比例分別為743.14%、233.75%、110.35%、106.69%。
債券和QDII基金規模增長
在弱市之中,不同產品類型的表現也分化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基金均有不同程度的縮水。債券基金和QDII基金規模增長明顯。
根據統計,股票型基金今年上半年數量合計共591只,去年年底則為564只,絕對數量有所增加,但基金數量占比則從20.97%下降至19.19%。從基金規模來看,股票型基金從去年年底的7007.37億元縮水至6064.61億元,縮水規模為942.76億,縮水比例為13.45%。
在市場持續低位震蕩之下,混合型基金的倉位靈活更顯優勢,相比之下,基金公司也更愿意發行混合型基金。從數量上看,混合型基金從去年年底的1206只,增長至1425只,今年上半年增加219只基金,數量占比也從44.85%上升至46.27%。
但同樣受累于市場下跌帶來的凈值回撤疊加贖回,從規模來看,混合型基金同樣縮水嚴重,去年年底,混合型基金規模為22815.49億元,到今年6月底,混合型基金的規模為19590億元,半年縮水3225.49億元,縮水比例為14.14%。
此外,去年火熱的打新基金也迅速萎縮,頻頻遭遇大額贖回,成為混合型基金縮水的重災區,這也是混合型基金縮水的重要原因。
整體而言,貨幣基金依然占據公募的“半壁江山”,截至6月底規模占比55.15%,較去年年底的54.83%相比有所增長,但其規模縮水2097.14億元,縮水比例為4.58%。這主要受到年中資金面趨緊影響。記者還注意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火爆市場的保本基金的增長規模也格外搶眼,今年上半年基金規模增長超一倍,從去年年底1520.96億元,增至3218.29億元,規模增加1697.33億元。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基金新聞 頻道推薦
-
基金分析:南方穩利1年跌幅高達6%?其實并沒2017-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