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7月開局如期上演了“吃飯”行情,但月末的大跌重創“中小創”,讓基金基本不賺錢。多家公司旗下基金扎堆重倉tmt、新能源汽車等板塊,在7月的行情中虧損明顯,如長盛、東吳、國聯安、國海富蘭克林等。而消費類基金整體領跑。
消費類基金領漲
7月末的大跌坑了中小創,讓扎推中小創的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收益明顯落后于權益類基金。
WI ND數據顯示,7月份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最高,為1.51%,有143只基金凈值下跌,占比約30%,主要是跟蹤創業板、新能源汽車、計算機的基金跌幅較大,包括華安創業板50ETF、富國中證新能源汽車、華安中證細分地產ETF,跌幅為7.59%、6.30%、6.12%。跟蹤消費和煤炭的基金則漲幅領先,華夏上證醫藥衛生ETF、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招商上證消費80ETF漲幅8.34%、7.92%、7.44%。
而主動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則是漲跌各半,算術平均收益為0.3%。安信消費醫藥以8.13%的收益領銜,易方達消費行業、安信價值、前海開源股息率、交銀消費新驅動漲幅超過6%。國聯安科技動力、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景順長城中小板創業板、添富移動互聯、華安智能裝備跌幅靠前,分別為9.76%、8.62%、7.23%、6.78%、6.57%。
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則為負,剔除巨額贖回導致的上漲,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0.12%。共有4只基金跌幅超10%,西部利得成長精選、泰達宏利領先中小盤、富安達新興、金鷹核心資源,跌幅分別為11.57%、11.10%、10.85%、10.37%。這4只基金也成為7月份市場上虧損最多的基金。此外還有國聯安優選行業、上投摩根成長先鋒、東吳新產業精選、上投摩根文體休閑等8只基金跌幅超過9%。
建信優選成長則領漲混合型基金,同時也是全市場唯一一只漲幅超過10%的基金。其H和A類份額分別上漲10.36%和10.28%。融通新能源、易方達中小盤、建信積極、南方成份精選分別上漲9.04%、8.81%、8.25%、8.02%。
多家公司一拖多一損俱損
結合此前公布的基金二季報,7月漲幅居前的基金多配置航空、食品飲料、家電、黃金、煤炭股。例如,南方成份精選重倉黃金、家電、食品飲料等;易方達中小盤則重倉白酒、汽車、家電等。而跌幅居前的基金則主要是重倉電子、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如泰達宏利領先中小盤主要持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資源類、充電樁、智能駕駛、區塊鏈等;富安達新興成長則重點持有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板塊。整體來看,7月份業績支持、偏藍籌的板塊和個股表現明顯較好。而中小票則遭遇殺估值。風格有明顯的轉換跡象。
根據7月份業績來看,長盛、東吳、國聯安、國海富蘭克林、浦銀安盛等公司旗下有多只基金明顯重倉電子、計算機、傳媒等。以長盛基金為例,7月份混合型基金中有117只跌幅超過5%,長盛旗下長盛電子信息、長盛新興成長、長盛互聯網+、長盛中小盤分別下跌9.06%、8.99%、8.88%、7.60%,跌幅均較大,均以TMT為主要配置,且前三只基金均由同一基金經理管理。如果風格持續轉換,有一損俱損的風險。
東吳旗下5只基金跌幅超過5%,其中東吳新產業精選、東吳價值成長、東吳新趨勢跌幅分別為9.53%、8.07%、6.00%,這三只基金均由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在配置上也有較高的相似之處。以東吳新興產業精選為例,該基金二季度末即配置了新能源產業、電子、傳媒等。
國聯安優選行業、國聯安科技動力兩只基金雙雙下跌超過9%,分別為9.98%和9.76%,國聯安紅利、國聯安主題驅動則下跌8.23%和5.87%,這4只基金也擁有一位相同的基金經理,且對電子、傳媒的配置占比較高。
近期A股風格持續從題材炒作到業績為王切換,由中小票向藍籌方向轉換,因此業內人士建議,持有上述風格基金的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市場風格的變化。
責任編輯:莊婷婷
- 基金勾勒2017年投資路線圖2017-01-03
- 工行支行5名高管被控銷售非法理財產品 稱完成工作任務2016-12-26
- 基金難賣銷售牌照卻瘋漲 賣家喊出2700萬天價2016-11-30
- 基金與恒大同時介入5只股票 4只遭基金減倉2016-11-21
- 一年也沒收復“失地” 這些基金年末越跌越深2016-11-21
- “抱團取暖”中小創 基金三季報布局揭曉2016-11-15
- 四只恒大概念股被基金大幅減倉逾五成2016-11-07
- 男子勾結銀行管理層 銷售無擔保基金吸金6.7億2016-11-07
- 前十月業績榜出爐 多只基金10月異軍突起2016-11-02
- 3季度國家隊基金凈賺52億 制造業金融股仍為首選2016-10-27
- 最新基金新聞 頻道推薦
-
基金分析:南方穩利1年跌幅高達6%?其實并沒2017-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