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盈利主要靠客戶資源的積累,與銀行、券商相比,期貨公司客戶資源依然不多。另外,與銷售期貨產品相比,期貨公司從事基金代銷只能拿到百分之一點幾的代銷費利潤很薄,所以期貨公司更傾向于向已有客戶銷售期貨資管等產品,證券類或固定收益類產品不賣或少賣,即使賣也僅將其作為綜合服務中的一塊”。
劉駿的感受代表了期貨行業的普遍看法。目前國內近160家期貨公司選擇基金代銷與否首先考慮的是盈利前景。按中期協最新公布的2013年期貨公司分類評級結果,排名第一的中國國際期貨有限公司去年的凈資本14.26億元,權益總額47.5億元,手續費收入3.2億元,凈利潤1.47億元。這一數字顯示期貨公司整體體量較銀行券商距離仍在。中證期貨資深分析師劉慧源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近日大商所等減半征收套保手續費并降低了部分品種的交易手續費,但很多期貨公司并沒有“順延”交易所對客戶減免。很多業內人士都在議論,今年因交易所對期貨公司的手續費返還近乎為零,期貨公司利潤已大幅縮水。期貨公司如果只做通道業務可能會只有死路一條,但在創新業務選擇上,各家又很慎重。
不過好消息是,中證期貨、永安期貨等業界排名靠前的公司也有望取得IPO資格,這意味著這些公司或有更多探索勇氣。
難分一杯羹
從國外市場的經驗看,全方位、多層次銷售渠道的構建也是基金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保障和標志之一。根據修改后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今年6月1日起期貨公司已可參與基金銷售。獲得基金代銷資格后,下一步期貨公司面臨的最大障礙或是如何在銀行、券商、保險及基金直銷等群雄林立的市場中長久分到一杯羹。
且不說國內銀行經多年耕耘已建立起了穩固渠道,外資行近日也在試圖深耕國內基金市場。以母行在新加坡的大華銀行為例,近日該行也取得了境內基金銷售業務牌照。“我們并不想用各種產品,去讓我們客戶覺得很困擾”,大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個人金融服務部主管周曼說。外資銀行采取了另外一種策略,即將產品和服務整合推出,比如將銀行卡、網銀、投資理財產品到期自動轉存等服務相結合,目前期貨公司還無上述優勢。除銷售結構性理財產品外,大華銀行同時握有境內境外基金的代銷牌照,還可結合股票、債券等做資產配置,外加外幣管理方案和房產投資建議。
面對無形壁壘,期貨公司將如何突出重圍?國內某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與銀行等相比,期貨公司的優勢是更懂期貨市場,期貨公司的客戶多是從事對沖或投機的機構和個人,期貨公司更長于期貨類或杠桿類基金產品的銷售。與之相比,銀行多銷售貨幣基金或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產品,收益較低;券商以銷售股票類投資基金為主,收益時高時低風險略高。邵劍秋也認為,期貨公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能吸引部分客戶。
“一開始期貨公司客戶的思路要變”,上述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以前他們習慣于做多、做空雙向交易和當天買賣,而基金主要是單向買漲,最快只能做T+1買賣。不過隨著基金公司獲準投資期貨品種,部分基金也會具備雙向投資功能。此外,預計期貨公司初期代銷的基金不會是債券型基金,可能限于ETF、指數分級基金等品種,尤其是指數分級基金這種杠桿類基金”。
目前市場上的指數分級基金有20-30種,ETF有60-70種。目前鵬華300ETF可以做多加入融資融券后也可以做空,通過相關操作也可使其加帶杠桿。上述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期貨公司代銷的基金能為期貨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也能讓更多從事期貨交易的人熟悉基金產品。
據劉駿觀察,未來期貨行業產品化、機構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個人客戶將逐漸讓位于機構戶,期貨公司主要還要靠提供增值服務來實現“安身立命”。“目前還看不出基金代銷會為期貨行業帶來變革性影響。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期貨公司的服務跟了上來,其銷售基金、固定收益類產品時或也會如魚得水”,上述私募人士稱。
責任編輯:陳川
- 最新期貨新聞 頻道推薦
-
國慶黃金周黃金大崩盤 廈門金價每克便宜約202016-10-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