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成立近半個世紀以來,英國與歐盟的關系從未理順過。對于加入歐盟,英國一開始是拒絕的,后來為經濟形勢所迫才不得不加入。此后又經常與歐盟不合拍,被指為“三心二意”的成員。再后來,英國拒絕加入歐元區,反對歐盟走聯邦主義道路,一心尋求政治獨立。可見,英國雖然加入了歐盟,卻與之始終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
關系的疏遠不單是那一道英吉利海峽,其根本原因是歷史關系影響下的主權捍衛以及國際戰略關系的選擇,導火索是歐債危機的爆發與黨派爭端,中間牽扯的是千絲萬縷的制度束縛和經濟利益糾纏。
英國脫歐影響:
興業證券(行情7.21 -0.14%,買入)發表研報分析,英國退歐主要有以下方面影響:
經濟方面,退出歐盟的第一個直接好處就是每年節省下向歐盟財政交納的80億英鎊。由于歐盟資金主要根據各國國民收入決定出資比例,所以英國一直以來是歐盟財庫的主要貢獻者。退歐不但免除此類經濟負擔,同時也免受南歐國家潛在危機拖累,實現財政預算相對自由。
此外,歐洲大陸失業率高企,因而在英國的歐盟移民持續增長,當前凈流入已超過總凈流量的50%。退歐之后移民政策可以進一步收緊從而騰挪出更多就業崗位及勞動力福利;也不必再恪守歐盟繁冗的勞工法,進而激活勞工市場。最后,脫歐可以擺脫歐盟繁文縟節的束縛(英國約70%的法律受歐盟法律制約),比如不用再實行歐盟共同農業政策。
金融方面,由于英國有全球通用的語言、穩定的法律體系、靈活的就業市場、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比多數歐洲國家更低的企業稅,這一切都不會因退歐而產生巨變。反之金融危機后,歐盟對于諸多較高風險金融業務(比如投行業務),嚴加管束,這讓很多英國銀行家心生不滿,退歐將解禁諸多業務從而帶來商機。
政治方面:政治軍事主權的獨立是英國一貫所向往的,主動掙脫桎梏,可以轉而深化與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以及傳統英聯邦伙伴國家的多元關系。
弊端:
經濟方面,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與歐盟國家的年貿易額超過4000億英鎊,占英國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15%。雖然退歐不意味著英國獲得額外的貿易障礙,但脫離貿易市場后的損失在所難免。據稱離開歐盟后,英國奶制品出口到歐盟市場,進口關稅可能高達55%。而且英國退出歐盟之后,需和歐盟簽訂新模式下的貿易協定,但無論雙邊協定、關稅同盟還是加入歐盟經濟區,將仍需接受歐盟條款的約束。此外,將近300萬個與英國對歐貿易有關的工作崗位或受到沖擊。
金融方面,英鎊、歐元面臨貶值壓力。為了應對英國退歐造成的綜合影響,無論英國央行還是歐央行,都會走向進一步寬松,從而導致英鎊、歐元的走軟,與此同時,具有避險特性的日元、美元則相對走強;
政治方面,退歐之后,英國徹底失去在歐盟的話語權,其在歐洲的政治影響力也將相應削弱。
總體而言,在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國際事件產生的市場情緒傳染力提高,風險偏好變化的一致性也相應提高,而市場情緒形成的風險偏好金融資產的風險溢價影響力在逐步擴大。在資本流動自由化的金融市場上,這種風險溢價的波動帶來的是金融資本跨市場、跨國界的快速流動,而這種投機性流動又加劇了資產價格的波動。
雖然說,目前英國退歐成為短期決定全球風險偏好最重要的因素。但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強度和時間長度都是非常有限的。
退歐事件對A股的影響
首先,英國退歐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如日本、香港等均有受到波及,A股也不例外。不過總體來看,相對比較開放的金融系統,A股受到的沖擊會相對小一點。
其次,市場前期由于有英國退歐等風險事件存在,市場資金存在一定的警惕,落地后反而可能會產生一個短線買點,因此投資者無需過度恐慌。
最后,全球金融市場波對無疑會助推投資者的避險情緒,黃金由于其獨特的避險資產特性而受到市場追捧。倘若英國最終退歐,全球金融市場對不確定的預期增強,避險情緒上升,黃金的反彈空間可能會進一步擴張,可適當關注避險資產。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期貨新聞 頻道推薦
-
期貨午盤:期債多空激烈爭奪 臨近午間再度轉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