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稱,央行總行于8月1日下發相關文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對已經備案的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就備案材料及相關業務信息的真實性開展專項核查。
北京商報記者聯系文件中的電話,對方稱不方便接受采訪,不過對于該文件并未否認。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也從知情人士處求證到了該文件。
據北京商報記者得到的文件顯示,征信機構須于8月4日前將加蓋公司公章的自查報告提交到央行營業管理部,并且監管層將在8月6日-12日進行現場核查。此次專項核查對象主要是截至今年7月末,已在人民銀行備案的所有企業征信機構、信用評級機構及其分支機構,核查內容主要包括相關機構的基本信息;高級任職人員(含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情況;組織機構設置以及從業人員情況、業務范圍、業務規則情況以及業務系統情況。
事實上,央行此舉與前不久出現全國首家失聯征信公司不無關系。此前,央行在官網發布《關于要求望洲征信服務有限公司報告經營情況說明的通知》指出,望洲征信失聯,且已無法查詢到工商登記注冊信息。
易觀高級分析師李子川表示,如今實行企業自查及央行征信管理小組現場核查是必要的。他表示,截至目前,央行對業內企業征信機構常規監督內容包括企業收錄數據體量、數據提供者及使用者數量、信用產品產出情況,網絡安全及異議處理事件頻率、小微及三農覆蓋度等內容,偏向結果管理,對于展業過程是否合規及資料真實性缺乏基礎。
對于目前企業征信的發展情況,李子川介紹,自2014年央行進行首批企業征信備案工作以來,審批通過企業總量保守估計在100家以上。在行業的發展初期,企業征信市場仍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產品供給不匹配的瓶頸,2015年雖有機構實現收入,但還無一家實現盈利,如果不加以約束,企業極易出現不規范經營行為。“各方雖看好征信服務行業,但是在實踐方面,仍面臨數據分割/信用數據壟斷、行業多頭管理,造成業務準入門檻高、市場退出保障機制不全等問題。”李子川進一步補充道。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銀行新聞 頻道推薦
-
央行兩日凈回籠近3000億 國債期貨開盤直線走2017-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