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專電 題:創業板7周歲:總市值破5萬億,增長超37倍
新華社記者劉慧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掛牌上市以來,創立于深交所的創業板市場已經誕生7周年。截至2016年9月30日,創業板已有540家上市公司,整體市場規模已達52361億元,為2009年10月創業板成立時的37.41倍。
7歲的創業板成長得怎么樣?通過相關數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成長如何?近三成創業板公司市值破百億
從平均市值來看,創業板公司成長迅猛。截至2016年9月30日,創業板公司平均市值已接近100億元大關,達96.99億元,而這一數字在創業板成立時僅為49.99億元。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創業板公司已達153家,占創業板公司總數的28.33%,而創業板成立時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僅有3家。
收益咋樣?創業板指實現115%正收益
創業板指自2010年6月1日設立,至2016年9月30日幾經起伏,但仍在波折中實現了115%的正收益,遠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16%的水平,也高于MSCI全球指數57%的水平。
創業板公司平均凈利潤也從2009年的5822萬元增至2015年的12075萬元,增幅達107.4%,與指數的增幅基本一致。
“紅包”多嗎?創業板7年現金分紅589.17億元
在業績高速增長的同時,創業板公司注重投資者回報,以現金分紅的形式回饋投資者。自2009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合計現金分紅589.17億元,占凈利潤總額的20.65%。
誰在減持?機構減持占47%
截至2016年9月,創業板已有479家公司部分限售股解禁,累計解禁1392.4億股(含送轉股,下同),占總股本的54.8%;累計減持557億股,占已解限股份總數的40%,占總股本的21.9%。
減持結構中,機構投資者減持263.8億股,占比47%;個人投資者減持211.7億股,占比38%;高管減持僅有81.4億股,占比15%。
截至2016年9月,創業板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累計減持量占其可減持股份總額的12.18%,減持規模并不大,減持比例略低于其他板塊。
誰領“風騷”?計算機、醫藥生物(愛基,凈值,資訊)和傳媒行業表現亮眼
上市后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前100名的公司(2015年以前上市的創業板公司)中,計算機、醫藥生物和傳媒行業占據前三名。
創業板公司集中分布于電子信息技術、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愛基,凈值,資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愛基,凈值,資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占比約71%,已經成為新經濟(愛基,凈值,資訊)的晴雨表。
7年來,創業板公司平均研發強度達5.1%,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對自主創新的投入使創業板公司保持了較強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0%以上。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銀行新聞 頻道推薦
-
首份銀行業成績單敲警鐘:銀行業集體負增長來2017-01-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