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具有著百年品牌歷史的江蘇銀行即將迎來合并重組十周年的日子。合并重組十年來,江蘇銀行資產總額翻了近10倍、年利潤已達百億量級,已成長為一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較強的現代股份制銀行。
今年8月,江蘇銀行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完成六年來A股市場銀行股“首秀”,更是近十年首家上市的城商行。十年來,江蘇銀行不忘初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努力實現與實體經濟制造業共生共榮,以更快、更簡單、更具活力的金融服務,創造金融之美,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視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為天職
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中,具有現代意義的地方銀行先行者江蘇銀行宣告成立,江蘇銀行品牌由此萌生。歷史上的江蘇銀行從誕生之日起就以“服務民生、支持本土工商業發展”為宗旨,積極探索現代管理模式,大力開展業務創新,為民族工業發展貢獻力量。2007年1月24日,新生的江蘇銀行在省內無錫、蘇州、南通等10家城商行基礎上合并重組開業,是江蘇最大的法人銀行。自創立以來,江蘇銀行順應融合開放的時代趨勢,始終堅持服務實體、服務民生的基本職能,持續推進融合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十年來,江蘇銀行資產規模由1839億元增長到1.56萬億元,排名全國商業銀行第18位、城商行第3位;年凈利潤由14.8億元跨入百億區間,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
十年來,隨著經濟環境不斷變化,銀行業整體的改革轉型步伐也在加速邁開。在創新發展、提升效益的同時,江蘇銀行始終牢記銀行的初衷,無論金融如何改革創新、經濟金融形勢如何發展變化,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是銀行的本份,江蘇銀行牢固樹立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是銀行天職的經營理念,積極引導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截至今年9月末,江蘇銀行制造業貸款余額1085億元,是該行貸款占比最高的行業,高于全省同業平均水平。同時,通過各類直接融資工具支持制造業融資245億元。在主要措施上,江蘇銀行通過考核引導增加實貸投放,在KPI考核中設置了實貸新增考核指標,引導分行增加制造業實貸投放;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釋放信貸資源,該行存量信貸資產證券化50億元,釋放的信貸資源主要用于支持制造業;通過壓降貼現增加實貸投放,制定實施了貼現逐年壓降計劃,三年壓降450億元,空出的規模調劑給有信貸需求的制造業企業。
著力提升精準服務能力
十年來,江蘇銀行主動響應國家和地方的導向與戰略,積極探索城商行在合并重組基礎上的科學發展之路,以專業智慧聚焦客戶需求,為全面推動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的實體經濟制造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影響,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經營困難與融資難交加,加上信息不對稱,銀行難以準確把握企業的經營和風險狀況,存在著一定的恐貸和惜貸心理,實體經濟制造業,尤其是傳統行業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江蘇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著力解決服務過程中“本領危機”和“盲人摸象”現象,著重加強自身研究力量,在總行成立9個專項研究小組,各分行也設立研究小組,緊緊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地方發展戰略,開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專項研究。
為了更加準確全面掌握制造業企業信息,江蘇銀行自主研發了“筋斗云”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建立客戶交易行為和交易習慣的分析模型,準確判斷客戶需求。該平臺具有“客戶360視圖”功能,可以對客戶股權、財務、交易等信息進行全方位畫像;通過企業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動態挖掘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實現智慧營銷和智慧服務。目前,江蘇銀行已借助“筋斗云”服務平臺,篩選出各類制造業企業1074戶進行優先支持。
在服務重點上,江蘇銀行主要聚焦到三個方向:第一類是高端先進制造業,江蘇銀行陸續制定了生物醫藥、機器人制造等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模板,截至9月末,該行先進制造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17%,占比提升3.9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和汽車制造業居前三位。第二類是綠色制造業,江蘇銀行在總行設立綠色金融事業部,重點支持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目前,該行綠色信貸余額402億元,占對公貸款7.9%。第三類是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江蘇銀行已經審批重點工業投資項目和重點技改項目133億元,投放21億元。
順應多元需求加速創新
從銀行業發展歷史上看,十年可能僅是滄海一粟,但在互聯網思維高度發達的今天,十年似乎太長了,能夠產生萬千的創新與變革,銀行的著力點也從最初的存款、貸款轉向多元化、全資產經營。金融組織、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推陳出新,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加深,使得整個金融系統競爭加劇且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日漸多元化。
江蘇銀行人通過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的十年歷程認識到,傳統的貸款業務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伴隨大資管時代的到來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必然要求銀行服務圍繞企業需求向綜合化、多元化轉型。為此,江蘇銀行確立了“雙核三極”的業務格局,按照“股權+債權”、“表內+表外”、“境內+境外”三位一體的思路,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創新。
據了解,針對客戶降低融資成本的需求,江蘇銀行設立多只產業基金和并購基金予以滿足。目前,該行發起設立各類基金30余支,規模達400多億元。其中,為支持以工業制造為強縣戰略的寶應縣制造業發展,江蘇銀行參與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保盈投資基金,用于機械裝備、新能源發電等重點產業發展。針對客戶盤活存量資產的需求,江蘇銀行推廣實施企業資產證券化予以支持。該行率先發行全國首單商票收益權ABS和銀票收益權ABS,為大量持票制造業企業探索出一條融資新渠道。同時,江蘇銀行還為企業提供貼身服務,幫助客戶“走出去”拓展業務。截至9月末,江蘇銀行支持紅豆集團、中江集團等“一帶一路”走出去企業112戶,累計授信金額達200億元;發起設立江蘇“一帶一路”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30億元。
堅守市場定位助力小微
在我國實體經濟中,大中型企業無疑扮演了主力軍角色,而對面廣量大的小微企業而言,他們規模雖小,但作用并不“微”,不僅可以分擔巨大的就業壓力,還能為經濟快速發展添加活力。但在現實中,由于缺乏擔保抵押,融資難已成為困擾小微企業的頭等難題,甚至成其難以為繼的核心因素。
當前,我國資金供給總體比較充裕,但不少企業仍在喊融資難、融資貴,這與經濟下行期,商業銀行風險偏好下降有關,同時也發映出我國金融供給結構失衡,資金難以流到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
十年來,作為江蘇最大的法人銀行,江蘇銀行堅守“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市居民”的市場定位,把支持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的重點。截至今年9月末,江蘇銀行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超過2700億元,積極探索研發出助推小微制造企業發展的一系列產品。如純信用、純線上的小微網貸產品“稅e融”,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效率低問題。
位于江蘇南京的某貿易公司由3個80后小伙創建,從事IT銷售和服務。迫于手續繁冗復雜,公司負責人從未考慮過銀行貸款,直到一條信息改變了他。“江蘇銀行和江蘇國稅為小微企業提供免抵押、免擔保的純信用貸款產品‘稅e融’,隨借隨還,無需任何紙質材料,當天申請8秒下款。”該負責人如是說。之后找到江蘇銀行客戶經理,從輸入公司稅務信息到開戶、辦卡、放款,一小時內就全部完成,30萬元“稅e 融”貸款順利拿到。
目前,江蘇銀行“稅e 融”授信客戶超過1.3萬戶,累計放款120億元,并成功在甘肅、長沙等地實現同業合作。
江蘇銀行積極探索投貸聯動模式,創新推出投融貸業務,已投放14家企業;與多家創投機構合作設立PE基金14支,投資規模近35億元,發起成立“江蘇銀行投貸聯動合作聯盟”;先后扶持320多家企業實現主板、中小板、新三板上市。基于對風險補償機制的創新,江蘇銀行推出“轉期貸”“快易貸”等產品,已累計為2000戶小微企業提供轉續貸資金100多億元;“蘇科貸”業務全省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池規模已超20億,小微企業業務連續多年實現“兩個不低于”和“三個不低于”。
未來,新常態將是經濟金融形勢演變的趨勢,也是商業銀行實現發展動力轉換、商業模式重構的過程。江蘇銀行將堅持“融創美好生活”的使命,在加快建設“特色化、智慧化、綜合化、國際化”的一流上市銀行進程中,牢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制造業的初衷,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再譜新篇。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江蘇銀行跨境電商個人外匯業務揚帆起航2016-12-30
- 若蘋果放回美國生產 已有中國廠商表態不跟隨2016-12-27
- 賺1塊交5毛? 制造業爭奪戰開啟中國是否會減稅?2016-12-22
- 董明珠怒斥野蠻人:用杠桿發財是對實體經濟犯罪2016-12-12
- 福建“十三五”期間將加快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2016-12-07
- 制造業與融資租賃業對接洽談會昨日在福州舉行2016-12-06
- 全省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工作現場會在沙縣召開2016-12-02
- 東莞制造業困境:15美元的鞋子賺不到1元人民幣2016-12-01
- 臺灣地區近5年來對外投資地區集中于大陸 制造業為主2016-08-26
- 制造業裁員樣本:六家電巨頭裁員超2.5萬人2016-05-09
- 最新銀行新聞 頻道推薦
-
人民幣中間價微貶28點 新規有效降低新年購匯2017-01-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