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金融行業監管人員奔赴了市場機構。昨日有消息稱,國家外管局綜合司司長兼新聞發言人王允貴已于近日離職,赴任中植集團常務副總裁。截至記者發稿,外管局尚未回應采訪郵件,一家“中植系”金融機構人士表示“還沒聽說”。不過,近年來金融業高管“下海”頻繁,幾乎已成為一種常態。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僅一行三會就有近40名官員“下海”,且目前勢頭仍未減弱。本月初,曾有消息稱,央行金融所所長姚余棟即將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被任命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學而優則仕”從古至今一直是不少學子的就業選擇,但近年來身居要職的官員為何卻選擇逆向而行?一家曾挖腳過金融官員的機構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仕途在當今社會依然被視為香餑餑,市場機構則可以為人才提供更高的報酬,收入翻個十幾甚至幾十番都不鮮見。
以去年多家金融機構披露的高管薪酬來看,銀行業盡管受到“限薪令”的約束,高管收入滑坡甚至遭腰斬,但依然令很多人望塵莫及。如招商銀行2015年年報顯示,現任招行監事長的劉元,稅前薪酬為379.68萬元,此前曾任銀監會消費者保護局局長。
與銀行相比,券商高管的收入更加羨煞旁人。排在券商高管收入排名第20位的海通證券總經理助理,去年年薪達到462.9萬元,排名首位的國金證券總經理金鵬年薪更高達972.44萬元。除了更高的薪酬,新東家也會給“下海”的官員提供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監管層做事,離一線市場很遠,做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落地,而在企業任高管,能夠深入到一線市場,做出的決策能夠很快得以實施,有才能的個人更能夠施展抱負。
對企業而言,挖腳金融人才也有很大利好。以大成基金挖腳姚余棟為例,一位基金業人士表示,姚余棟赴大成基金后依然從事市場分析,和此前主要研究領域相符,并非擔任經營類的管理者,基金公司可以借此提高品牌知名度。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層出身的官員在監管實務、宏觀判斷方面受益于豐富的政府任職經歷,因此更為貼合金融實務機構的業務發展需要。具體而言,一方面,下海的官員熟悉金融監管的各種規定,而且具有一線的監管經驗,因此有助于金融機構提高業務的合規性,同時也降低了金融機構與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成本。另一方面,監管機構的官員對中國經濟、金融宏觀面的認識更為到位,對政策的把控力更強,這種宏觀的把握,對于金融機構開展微觀業務是極好的輔助。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網曝太原高新區某官員一分鐘連爆九句粗口!2016-12-30
- 官員否認自曝出軌 裸男照片哪來的?羅崇敏個人資料2016-12-15
- 河南魯山河務局官員與司機爭方向盤 造成1死3傷 2016-12-07
- 湖南邵陽唐定明劉軍王棟材嚴重違紀被通報 唐定明個人資料2016-12-07
- 官員摟抱女服務員被撤職2016-12-06
- 百度副總裁朱光:技術創新是實現普惠金融唯一途徑2016-11-18
- 估值近500億的京東金融遭出售,“東哥逐馬”的野心在A股上市?2016-11-16
- 韓媒曝樸槿惠意志消沉 曾在與官員會談時落淚2016-11-02
- 英官員:俄“侵略性”推進外交政策對英構成威脅2016-11-01
- 河南一官員被曝猛追有夫之婦 以跳樓逼其離婚 2016-11-01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發改委:2017年全國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不調2017-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