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國集團(G20)經濟熱點分析報告(2016-2017)》(簡稱《報告》)25日在北京發布。
《報告》指出,2015-2016年,G20經濟運行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G20經濟表現分化明顯;二是新興經濟體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全球經濟格局重構加速;三是G20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深化結構性改革已成為共識;四是自由貿易仍然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愛基,凈值,資訊),但國際貿易環境嚴峻;五是投資和建設基礎設施是驅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六是科技創新是推進各國經濟復蘇增長的重要動力源(行情600405,買入)。
《報告》分析稱,2015-2016年,G20各成員間的經濟增長表現出較大的分化,增長動力仍較疲軟。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盡管G20各成員都采取了一定的經濟擴張政策,實行了貨幣寬松政策、加大財政刺激,但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同時還帶來了債務高企、結構失衡和產能過剩等問題,全球經濟下行風險持續存在,并突出表現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許多經濟體出現低通脹等;
二是國際貿易增長緩慢。國際貿易大環境日趨嚴峻,全球范圍內的產業轉移放緩、投資和貿易不振、匯率震蕩扭曲貿易成本、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致使國際貿易增速大幅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在2011-2015年已連續四年低于3%。雖然2016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測2016年的全球貨物貿易增速將達到4%,但前景仍不容樂觀;
三是貨幣政策持續寬松。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世界各國紛紛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當前,G20各成員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仍在于繼續支持經濟增長和保持價格穩定,并沒有大幅改變貨幣政策態勢的意圖。而且,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增長疲軟、貿易形勢嚴峻的背景下,G20進一步擴大貨幣寬松的可能性還會進一步提高;
四是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G20各成員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這對維持經濟增長或實現經濟復蘇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持久。《報告》稱,很多國家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依然未得到有效解決,結構性改革進展依然緩慢。
《報告》同時建議,G20各國今后應加快結構改革和轉型,加大科技創新,突出“包容性”和“非對抗性”的特征,擴大和深化務實合作,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抑制貿易保護主義思潮,持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效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發改委:2017年全國煤電標桿上網電價不調2017-0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