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杭州峰會特別報道(1)
9月4日,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在杭州拉開帷幕。
G20最初是由美國等七個工業化國家的財政部部長于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于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G20峰會當時只是由各國財政部部長或各國中央銀行行長參加。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G20財長會議升級為領導人會晤,并于2008年11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首次峰會。從華盛頓峰會至今,G20舉行了10屆峰會,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及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縱觀這10屆峰會,2009年舉行的G20匹茲堡峰會可以看作是G20發展的轉折點,這次峰會確立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
根據G20的制度安排,輪值主席國在確定G20峰會和其他重要前期會議的議題時擁有很大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就近幾年G20峰會的舉辦情況來看,發達國家仍然主導著G20的議題設置,如2008年、2009年的G20峰會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的背景下召開的,主要議題就是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2010年的G20多倫多峰會議題是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最近幾年的峰會議題則不限于一域,開始關注能源、就業、貿易、投資等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發展中國家關注的問題也有所涉及。但從整體上看,前10屆峰會的中心議題和主要關切更多體現著發達國家的利益訴求及全球戰略考量,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雖有所涉及,但著墨不多,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
給予發展中國家“史上最多”的參會席位
此次G20杭州峰會以“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主題,并設置有“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四大議題板塊。
本屆峰會與往屆峰會的顯著不同是,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將在G20杭州峰會上得到充分體現,在議題設置上兼顧各方利益、保持議題平衡,推動現有國際規則進行漸進改革。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就國際經濟事務平等協商、平等決策,反映了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正如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所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作為平等伙伴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共同謀劃世界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大計,體現會議組成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根據中國外交部8月24日公布的與會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名單,除了巴西 (“領導人”出席)及沙特阿拉伯(王儲繼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國防大臣穆罕默德出席)外,其余G20成員國領袖都將與會。值得注意的是,老撾、乍得及塞內加爾將分別作為東盟、非盟及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輪值主席國參會,哈薩克斯坦和埃及將作為“特邀嘉賓”參會,中方還邀請了七十七國集團主席國泰國參會,G20杭州峰會成為歷史上最多發展中國家參與的峰會。
首次將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
中國一直把發展看作第一要務,中國近年來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立亞投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的最終目的無一不是促進發展。在這次G20杭州峰會上,作為輪值主席國的中國將在議題設置,尤其是在發展這個核心問題上發揮關鍵作用,留下“中國印記”,唱響“中國好聲音”。
在中國的推動下,G20杭州峰會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并將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本次峰會,中國將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提供新思路,為此提出了創新發展、聯動發展、包容發展等議題。著名學者姜躍春對此作了解讀。 創新發展,他認為,是因為中國看到了世界經濟之所以這么多年沒有活力,而每次金融危機的真正解決都需要靠新技術革命來推動。現在看來,新技術革命尚在醞釀之中,離真正到來還有一段距離。在沒有到來之前,如何解決世界經濟問題?中國提出創新發展,要在很多領域實行創新,這是一個重要理念。
聯動發展,他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要有一個良性的互動,形成一種互動的“命運共同體”。協調發展,這是近年來中國十分強調的一個發展理念。
包容性發展,他認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起點和發展過程是不同的,每個國家發展所處的階段也存在差別。各國之間不能使用一個標準來強制性要求彼此的經濟發展腳步,應該有一定的寬容度。當然,這并非是說發展中國家就可以丟掉綠色、環保、知識產權等理念和規則,而是應對欠發達國家達到世界共同標準有一定程度的寬容。
因此,本屆峰會綜合考慮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感受,照顧到了各方利益。可以說,G20杭州峰會把中國一直以來最關注的發展問題成功納入了峰會議題,針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尤其是發展這一根本問題提出中國的看法,為持續低迷的世界經濟開具“藥方”,為全球經濟帶來新活力,以期盡快恢復經濟增長。
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接受中文媒體聯合采訪時說:“作為秘書長,我非常感謝中國今年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成功引入G20峰會議程,這將是G20歷史上首次在峰會上同時討論與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
據了解,在去年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各國首腦正式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份包含169個具體目標的議程。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全體主權國家共同通過的可持續發展綱領性文件,被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
針對各項改革提供“中國方案”
除發展之外,本屆峰會還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分關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疲軟,各國從危機中復蘇的過程比預期的更漫長。在大多數G20成員內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基本已經用盡,進一步實施刺激政策的空間非常有限,且風險更高。近年來,G20對結構性改革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并作出了許多政策努力。但總體上,G20結構性改革進展仍落后于預期。可以說,這些問題與中國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所面臨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多數G20國家,同樣也需要對經濟結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此,可以預料,此次G20峰會將為各成員國提供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經驗。
與亞投行相呼應,本屆峰會對金融改革和治理同樣十分看重。在中國的努力下,“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成為G20杭州峰會的重點議題,并力爭在此方面取得新進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曾表示,在中國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一個工作小組起草了有關推動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建議,以便向低收入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易綱強調:“中國在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值得與其他國家分享。”
因此,G20杭州峰會有望繼續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改革,以賦予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體系中更大的話語權。
另外,本屆峰會還對前十屆峰會著墨不多的自由貿易加大了關注力度。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幾乎停滯,保護主義情緒盛行。在G20成員國中,貿易保護主義有不斷抬頭的趨勢,這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產生了不良影響。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甚至揚言當選后會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據統計,最近7年來,20國集團國家一共采取了多達1593個保護主義的措施,比20國集團成立之前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還多。
我國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們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保護主義情緒盛行的國際社會,作為主辦國,本屆峰會加大對自由貿易這一議題的關注也在意料之中,G20峰會將為中國提供反對“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契機。
2014年,中國是APEC峰會主辦國,在中國推動下,2014年APEC加大了反腐敗合作,通過了北京 “反腐敗宣言”,成立APEC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在亞太地區加大追逃、追贓合作,攜手打擊跨境腐敗行為。因此,不同于前十屆G20峰會,可以預料,反腐也將是此次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銀監會規范委托貸款 外資銀行或成重監對象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