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 中新網9月26日電 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華通訊社指導,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華制智能主辦的2016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全球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中國和德國同為全球重要的制造業國家,兩國在建設生態型、智能型、開放型利益共同體方面具備廣泛的合作基礎。為搭建中德智能制造企業對話交流平臺,深入探討中德合作未來新路徑,本次年會以“智能制造體系構建和實施路徑”為主題,由24日的主論壇及25日的五個平行分論壇組成。特約中、德兩國政府、企業等多方代表,剖析新工業革命時代全球經濟大勢,解讀德國“工業4.0”現狀,洞悉中德合作新動向。通過分享中德最佳實踐經驗,解決中國制造最迫切需求,讓工業4.0不再是一場概念之爭,讓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切實落地,讓智能未來清晰可觸。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表示,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當下需要推進其融合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任務之中。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事實上經過相關數據分析發現,通過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具有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等特點。這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說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干勇在發言中表示,在“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生產是“智能制造工程”的主戰場,智能產品是“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的主戰場,產品模式變革是“制造業服務化行動計劃”的主戰場。整個智能制造工程的重點任務包括:網絡協同制造、智能車間、智能機器人等六大方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聯邦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協(BITKOM) 工業4.0主任Wolfgang Dorst看來,在當前全球制造業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的制造2025,核心的問題首先是如何數字化并如何通過數字驅動未來的工業運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還在發言中指出,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是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智能制造是先進制造技術發展趨勢,智能制造過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
中德聯動,兩天的專題演講中,中德雙方嘉賓輪番上陣,為在場的500多位參會者帶來了德國工業4.0最佳實踐、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最前沿資訊。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中國首席代表Mr.Welf Zoeller從弗勞恩霍夫研究促進協會的角度講述了數字化技術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制造業,圍繞數字化技術下的大數據和工業數據的基本服務兩大主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另一位德國嘉賓,德國工業4.0平臺成員機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工程信息學院管理院長Prof. Dr. Dr.-Ing. Dr. h.c. Jivka Ovtcharova女士隨后也圍繞工業4.0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見解。Prof. Dr. Dr.-Ing. Dr. h.c. Jivka Ovtcharova女士認為,工業4.0就是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工業4.0浪潮帶來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數字變革,未來需要高精度掃描的技術,來掃描現實的世界,形成一個準確的數據來反應到現實世界當中。
全球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硅谷)秘書長、華制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妍娜 對此,全球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硅谷)秘書長、華制智能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制智能)董事長夏妍娜表示,新工業革命的實質是互聯網和工業的深度融合,第二屆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全球年會將為中國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提供前沿趨勢和最佳實踐。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對制造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有著現實的意義和迫切的需求,而通過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討論和分享制造企業智能制造方面的技術、方案和成功案例,對推動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發展將起到巨大作用。
//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銀監會規范委托貸款 外資銀行或成重監對象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