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門近日發布的兩份文件,同時指向民間投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促進投資增長、改善金融服務、落實完善相關財稅政策、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提出了26條具體措施。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大力推廣PPP模式,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政策措施。
同一天,財政部發布了《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繼續堅持推廣PPP模式“促改革、惠民生、穩增長”的定位,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從政府供給向合作供給、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從短期平衡向中長期平衡轉變。
在民間投資有所下滑的背景下,推動兩年有余的PPP模式被業界寄予厚望。要充分發揮PPP項目帶動有效投資、激活民間投資潛力、推動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作用,關鍵是要給民間資本良好預期,這包括市場化、法治化環境的營造,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處理等。
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看,PPP模式被認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比如通過PPP模式向社會資本開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可以拓寬城鎮化建設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投入機制;有利于整合社會資源,盤活社會存量資本,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有利于簡政放權,更好地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正因此,PPP模式甫一提出,就頗受期待。
特別是在當前民間投資低迷的環境下,能否通過PPP模式的推廣,帶動和激發民間投資重回新的增長軌道,被認為是短期穩增長、長期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徑。進入新常態后的中國經濟,在推進供給側改革過程中,依然要發揮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民間投資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幾年前,國務院就發布多個文件,意在打破掣肘民間投資的各種“彈簧門”、“玻璃門”的層層障礙。但從目前情形看,民間投資的活力與潛力尚未有效激活。而從長遠看,民間資本創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更是深化改革題中應有之義。
因此,近日相關部門對PPP的進一步推動頗受關注。發改委在上述發布的促進民間投資舉措中提出,研究出臺相關行業和領域的PPP實施細則,切實解決民企與國企公平競爭問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領域。加快推動相關立法工作,明確適用范圍、條件和程序,去除不合理門檻,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
而財政部則在近日發布的《通知》中,提出探索開展兩個“強制”試點,在公共服務領域力推PPP。《通知》要求,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項目一般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PPP模式運用較為廣泛,操作相對成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中央財政將逐步減少并取消專項建設資金補助。在其他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對于有現金流、具備運營條件的項目,要“強制”實施PPP模式識別論證,鼓勵嘗試運用PPP模式,注重項目運營,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可以說,上述舉措有利于擴大民資市場準入,確保民企和國企同等競爭和合作等。對此,有分析認為,未來在PPP項目競爭中,民營企業的競爭地位將獲得政策保護。在過去的實踐過程中,較大比例的PPP項目由國企獲得或牽頭獲得,國企拿單能力較強,但執行力卻有不能盡如人意之處,對民企的保護和政策傾斜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當然,上述舉措在推動PPP模式、激活民間投資潛力上,能否發揮出立竿見影的效果,關鍵是要給民間資本良好的預期,讓他們既想投、又能投、更敢投。引導好民間投資的預期,既需要從市場準入、公平競爭入手,也要從財稅、金融、法律等方面著眼,為民間資本營造穩定的投資環境。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銀監會規范委托貸款 外資銀行或成重監對象2017-01-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