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中國經濟面臨外部沖擊、貿易順差縮小、經濟下行等諸多風險,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會變。
11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稱,受去產能、去泡沫、和清理債務等因素影響,資金供需萎縮制約投資回升,經濟增長仍有下行壓力;物價方面須防止去產能力度過大導致收入下降,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沖擊;房地產銷售已出現回落態勢,房地產投資回落的可能性加大。
該課題組負責人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原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擔任。課題組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五大風險點:
這包括外部沖擊風險。高培勇介紹,根據IMF《全球經濟展望(2016年10月)》的預測,2016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2017年增長3.4%。發達經濟體增速依然緩慢,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僅將溫和增長。
此外,全球經濟面臨的沖突日趨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復蘇并不穩固,與之相伴的是國內風險的加劇,尤其是繼續依賴信貸驅動經濟增長導致最終發生破壞性調整的風險增大。美國通脹預期推升利率和美元匯率。
“國際經濟環境決定我國出口難有大改觀,貿易順差縮小。”高培勇說,2016年1-11月累計,按美元計價出口下降7.9%,進口下降6.5%,貿易順差472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622億美元,出口累計同比負增長7%。
課題組分析,第二大風險點是2017年我國進出口仍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包括外需持續低迷、傳統競爭優勢減弱、部分主要市場國家的貨幣兌美元大幅度減值,導致我國出口增長放緩。盡管人民幣呈現緩慢貶值走勢,但是外需疲弱導致中國對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增速均有壓力,人民幣貶值的帶動效應減弱加上外需疲弱是一般貿易環比明顯下滑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進口方面,去產能措施壓縮大宗商品國內供應,大宗商價格從底部回升,導致鐵礦砂、鋼材、成品油等進口量累積同比增速從底部回升,上游企業的補庫行為可能帶動進口的環比和同比的進一步改善。大宗金屬礦產品進口量和價格雙雙上漲,原油價格上漲,都會帶動進口額同比上漲。
“實體經濟雖從底部回暖,經濟仍有下行壓力。”課題組說,這是第三大風險點。研究發現,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存在下行壓力,尚未出現固定資產投資周期性回升的苗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可能放緩繼續。后續基建投資繼續保持20%以上增速的可持續性存疑。
課題組舉例說,以遼寧為代表的局部地區的經濟增長崩塌未見好轉。1-11月遼寧工業增加值負增長15.7%,降幅比1-8月份擴大1.8個百分點;1-11月累計,遼寧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同比下降63.6%,降幅比1-2月份擴大41.9個百分點。
“第四個風險點是房地產市場超預期發展產生的潛在風險。”課題組稱,2016年房地產市場超預期發展對穩定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負面影響在2017年需要關注。
課題組說,2016年4月到8月,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每個月都高于新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到2016年6月份以后,年度累計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占中長期貸款的比重首次超過50%,這是有史以來的一個新現象。
數據顯示,房貸快速增長,居民債務率和杠桿率也快速攀升,居民部門債務率(居民部門存量債務/GDP)從2015年的17.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0%,存量房貸占GDP比重從2011年的1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4%。盡管杠桿率和債務率仍明顯低于2007年“次貸”危機前美國的水平,也低于上世紀90年代樓市頂峰時日本的水平,但在發展中國家中已處于中高水平。
新增居民戶中長期貸款主要流向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低利率貨幣政策形成的過多流動性追逐過少的優質資產,局部城市資產泡沫風險上升。
此外,房地產市場調控對投資和銀行盈利指標會產生負面影響。2016年3季度,隨著新的因城而異的調控政策出臺,房地產市場總體處于回落態勢。2016年10月份,部分城市采取了更嚴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商品房銷售面臨放緩,土地成交面積較低最終將拖累房屋新開工,房地產投資也可能會相應下行。2016年中國的銀行體系不良貸款有所上升,2016年6月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1.43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
課題組稱,雖然目前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只有1.75%,但是對于不良貸款規模和不良貸款比例雙雙升高的趨勢需要保持警惕。房地產調控導致的房價回落,房地產銷售趨冷對于銀行的盈利和不良資產均會產生不利影響。
課題組說,第五個風險是資本外流壓力和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上升。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大幅下降。去年1-11月份,外匯儲備累計減少2787.6億美元,11月末外匯儲備余額為3.05萬億美元。人民幣加入SDR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加速貶值,截止2016年12月29日,已突破6.95元/美元。IMF對人民幣匯率管制措施將進行更嚴格的評估,給目前的人民幣資本管制增加難度。
課題組預測,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略有回落,CPI基本平穩,PPI同比趨向正增長。預計2017年CPI上漲2.6%左右,PPI增長3%,經濟增長6.5%左右,消費品零售增幅為10.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幅8.0%左右;房地產投資增長4.4%,貨幣供應和信貸分別增長12.5%和12.8%左右。
總體上,2017年通過財政政策繼續加力增效,深化供給側改革,預期經濟繼續企穩,物價漲幅略微回升,消費品零售增速基本平穩、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供應的增幅也基本平穩,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略有下移。
責任編輯:莊婷婷
- 財險產品費率水平不得危及保險公司財務穩健2017-01-12
- 企業偷偷拿融資去炒房 債務量為何越滾越大2017-01-11
- 寧德市召開全市經濟工作會議 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務2017-01-11
- 發改委“劇透”2016經濟成績單:全年GDP或為6.7%2017-01-10
- 中國樓市開年遇冷 新年首周蘇杭成交面積均呈下降態勢2017-01-10
- 發改委: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70萬億人民幣2017-01-10
- 2016漂亮的收官之戰 漳州市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2017-01-10
- 金融監管格局謀變 業界稱需把握改革力度2017-01-10
- 僑鄉泉州“海絲”先行 經濟總量連續18年領跑福建2017-01-09
- 國家旅游局:2016年國內旅游總收入3.9萬億元2017-01-09
- 最新主管部門 頻道推薦
-
兩部委:重點推進“四通四連”高速公路建設2017-0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