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負債不越線,
莫陷入“拆東墻補西墻”的債務怪圈
為滿足自身的各種消費需求(如住房、汽車),個人或家庭在自身能夠負擔的范圍內主動尋求負債,是正常的經濟金融現象。負債(杠桿)是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提前滿足需求、提升生活品質,過度負債則容易陷入“拆東墻補西墻”的債務怪圈,甚至鋌而走險陷入非法的高利貸活動,最終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個人和家庭要學會跟蹤和評估自身的債務水平,養成防患未然的意識,手中留有應對重大外部沖擊(如失業、事故等)的高流動性資產。
金融消費者可以采用28/36的經驗法則為自己的負債劃定一個警戒線。28/36的經驗法則指個人或家庭的房產相關支出(包括房貸還款、物業管理費、房地產稅、房屋保險等)不超過同期收入的28%;總的負債(房產相關支出+車貸+信用卡負債+網絡小額貸款+其他負債)不超過同期收入的36%。將負債控制在這個水平以內,個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有明顯壓力。
例如李先生個人稅后年收入5萬,那么按照這項規則每年房產相關支出不超過1.4萬或每月不超過1167元;其他個人負債每年不超過4000元或每月不超過333元,這樣李先生不會有明顯的壓力。如果李先生能夠獲得30年期、每年固定利率5.5%的房貸條件,那么李先生的合意貸款總額在20萬左右。不同收入水平對應的貸款總額見下表:
注:表中所列貸款總額指特定利率和期限的貸款條件下,個人還貸壓力不大的情形,可作為參照標準。具體到個人還應納入其他因素綜合考慮,例如貸款條件變化、年齡、現有資產、儲蓄及消費習慣、就業穩定程度、職業前景等。
防范各種“看似無門檻”的貸款套路
借款成本要弄清
借款成本指的是包括利息和其他各種費用(如手續費等)在內的綜合資金成本,應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定。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金融消費者尤其要關注利率之外的一次性費用,明白自己實際承擔的成本。有的公司會收取手續費、服務費、中介費等各種名目的費用,借款人要將因貸款而產生的各項費用列入成本來計算自身的真實借貸成本。
在金融行業中,一般使用年利率作為參考。現實生活中也會遇到月息甚至日息的情形,月息和日息一般很難直觀判斷其利率高低,因此可以轉換成年化利率。大致可以用如下公式進行換算:
年化利率=月利率*12=周利率*52=日利率*365
換算后如果發現年化利率(加上其他因該貸款而產生的各項費用)超過36%,應予以拒絕,避免過度負債。
警惕陌生電話推銷貸款和非法網絡貸款
針對目前日益頻繁、觸手可及的電話推銷及頗具創意的網絡貸款推銷,金融消費者尤其是消費需求旺盛的年輕人在參與借貸前要逐一核對以下十條注意事項:
(1)任何機構開展資金放貸業務必須取得相應的資質,未經批準不得從事放貸業務;
(2)中介機構或信息平臺推薦的貸款業務,必須查清楚最終放貸機構名稱及是否具備真實的放貸資質;
(3)個人借貸前需要明確自身是否有需求及自身已有的負債水平,越過28/36警戒線后要謹慎行事;
(4)正確計算綜合借貸成本,仔細詢問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項費用;
(5)不少銀行業金融機構已有手機銀行,并推出個人信用貸款業務,個人借貸前請至少對比兩家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綜合成本;
(6)不存在免費或免息的貸款,莫因貪戀“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
(7)充分運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臺例如“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公司的經營范圍及經營異常情況;
(8)充分運用我國金融管理部門(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等)的官方網站查詢受監管的機構名單,受監管意味著該機構必須滿足一定的監管要求,但并不保證該機構會完全合規地開展業務;
(9)金融消費者要堅決遠離兩類不具有金融從業資格的機構:一是在國內不受金融管理部門監管的機構;二是自稱在境外接受金融監管的機構;
(10)金融專業性強,涉及各類風險的管理,普通金融消費者要正確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多咨詢身邊熟悉的專業人士,多學習相關金融知識,看不懂的業務不觸碰,沒有說清楚風險點或看不透風險的產品要遠離。
遠離非法貸款小廣告
機構放貸必須取得相應的資質,金融消費者要避免向非法的放貸機構尤其是沒有資質的網絡放貸公司借款應急。遇到有以下特征且主動找上門的所謂“放貸機構”或“信貸專員”要小心謹慎,多方確認后再行動:
(1)對機構的真實身份含糊其辭,不愿正面回應或自稱是正規銀行貸款(或自稱有合作);
(2)對年化利率的詢問避而不談,尤其是當實際借款利率超過36%時;
(3)以各種噱頭吸引客戶,尤其是用“免費”“免息”“零利率”等套路誤導普通金融消費者;
(4)以“信息科技公司”或“貸款咨詢”名義來放貸,實則是中介公司或違法放貸。
整體規劃資產和負債
應急資金要留足
每個家庭或個人都應有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并定期跟蹤(可參考下表),對影響家庭資產負債表擴張(收縮)或內部結構變化的重大事項(如購房、買車)要予以足夠的重視。通過與資產負債表相關的三個主要指標即流動性比率、負債收入比和資產負債率可以監測自身的財務健康狀況。
表二 家庭資產負債參考表
指標一
流動性比率
=流動資產/月支出
一般認為家庭流動性比率應在3-6之間。換句話說,可隨時變現應急的資產要至少能夠支撐3個月的家庭日常開支。對于個人或家庭而言,要提前規劃,樹立底線思維,防范對家庭有重大影響的風險事件,例如失業、重大疾病等。因此,建議家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儲備能夠支撐3-6個月日常開支的現金類資產。
指標二
負債收入比
=當月償債支出/當月收入*100%
一般認為家庭每月的負債收入比不宜超過40%。過高的債務收入比會影響家庭的財務健康狀況,在應對外部重大沖擊時會變得脆弱不堪。因此要將負債支出與收入的比例控制在警戒線范圍內。
指標三
資產負債率
=總負債/總資產*100%
家庭資產負債率反應綜合償債能力,不宜超過50%,超過就要深入查看各類負債的情況并進行相應調整,防止家庭財務危機的發生。為避免重大意外的沖擊,可考慮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保險來降低潛在損失,增強家庭的風險抵御能力。
金融消費者維權熱線:
中信銀行:95558
中信銀行信用卡專線:4008895558
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12315
責任編輯:許暉
- 助力本土知名小企業復工銷售 中信銀行福州分行精準施策2022-03-22
- 戰勝疫情 責任不缺席 ——中信銀行福州分行再貼現業務助力福建企業復工復產2022-03-22
- 僅用3小時,實現開辦企業“一站式”服務 中信銀行福州分行入駐臺江區行政服務中心 2022-03-22
- 最新金融要聞 頻道推薦
-
助力本土知名小企業復工銷售 中信銀行福州分2022-03-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