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9月8日通報新能源車“騙補”首批名單,之后在網上流傳一份號稱完整版的“騙補”車企名單。昨日,記者采訪福州車商獲悉,受“騙補”消息影響,今年的新能源車銷售可能呈兩極分化趨勢: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數量將有所增長,城市物流快遞車以及新能源客車銷量可能大幅減少。
私家車與商用車
銷售冷熱不均
“福州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應該說還是挺大的。”昨日,福州汽車銷售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早在2013年底,我市就被列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截至去年底,市財政共投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超過5億元,全市共完成新能源汽車推廣1831輛,領先省內其他城市。我市還引進參與充電設施建設的專業企業10多家,引進和建立以東南汽車為龍頭的比較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包括整車研發制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充電樁研制、車聯網等。
本月初傳來了新能源汽車企業“騙補”的消息。“我們認為,事件對新能源乘用車影響不大,該有的補貼基本上都有,不會因此減少。”昨日,一家有新能源車車款的4S店銷售負責人表示,目前,消費者購車后,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均直接從車價中扣除,補貼的費用再通過廠家事后補給4S店。因此,消費者在這一塊不受影響。
車商表示,不是所有新能源車型在福州都有銷售。據悉,有的車款因為售價較高,市場不接受;有的車款因為個別指標不符合相關要求,拿不到地方補貼,也沒有引入。從現在的情況看,賣得最好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和新能源乘用車相比,新能源商用車就沒那么幸運了。據悉,受“騙補”消息影響的主要是兩類車。
第一類是城市物流快遞車。2015年底,有關部門提高了進入新能源專用車、貨車推薦目錄的指標要求,很多主流電動物流車不達標,必須進行技術調整,否則無法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如果年底前這批車還不能進入目錄,今年的補貼基本就沒了。
第二類是新能源城市客車。受“騙補”事件影響,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進行調整,尤其是“騙補重災區”的客車領域,補貼力度和方式都會改變。補貼新政遲遲沒公布,導致很多客車車企不敢定價。在國家補貼政策沒出來的情況下,地方補貼也就沒辦法跟進,所以現在新能源客車的推廣量不大。
新能源車補貼新政
將提高準入門檻
業內人士透露,即將出臺的新能源汽車最新補貼政策,會提高補貼準入門檻,完善補貼標準和機制,建立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的監管體系,并改進補貼資金撥付方式。其中,純電動客車的補貼標準可能會有較大調整(純電動客車10米以上的補貼力度維持不變,10米以下的會有較大變化),屆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會更激烈。
不過,在福州汽車銷售人士看來,影響電動汽車銷量的主要原因,除了價格還有續航里程。一家新能源汽車4S店的市場經理表示,影響銷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補貼額度的多少,充電配套設施齊全與否,安裝充電樁是不是順利等。據了解,有些小區的物業公司不配合安裝充電樁,認為不安全,車商最后只能給無法充電的車主退車。
“總體看,福州的充電樁建設和分布還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用戶的日常充電需求,特別是一些大型商場、停車場、寫字樓和酒店,充電站(樁)的配套設施還是不夠完備。所以,很多客戶一聽說我們的純電動汽車只能跑100多公里,擔心去外地充電不方便就放棄了。所以,未來的重點是要增加高速公路沿線的充電樁以及周邊城市的充電設施配套。如果徹底解決‘里程焦慮’,相信新能源汽車的前景是不錯的。”一家4S店的銷售經理表示。
據了解,福州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快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在住宅小區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機場、景區及其他社會停車場等地建設充電設施。同時,福州正積極引進先進城市的經驗,采取措施引入分時租賃等模式,進一步增強市民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同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