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不是暴利行業?隨著汽車市場增速放緩以及汽車單車利潤攤薄,不難看出汽車行業已離“暴利”越來越遠。不過對于那些在汽車行業里擁有產業的個人而言,汽車圈的造富神話卻從未終止。
在知名富豪調研機構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6胡潤百富榜》當中,中國汽車行業財富總額在20億元以上的富豪人數多達75人。如今,不僅僅在總榜單里中國富豪數量超過了美國,汽車行業更是如此,并且領先幅度更大。在胡潤總榜單中,57位財富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中,來自大中華區域的汽車富豪達到16人,幾乎接近30%占比。相形之下,來自美國和德國的汽車富豪卻均為9人。
不過,這75人很大一部分是“老面孔”,比如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長城汽車(行情601633,買入)董事長魏建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比亞迪(行情002594,買入)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等人,他們常年因其個人擁有的財富出現在公眾視野。但新的變化也在產生——目前在汽車生產、制造、銷售和服務等各個領域,都有身價不菲的富豪身影,而且他們的財富基本處于逐年增長狀態。
除了上述幾位“老牌富豪”,汽車圈近來涌現出一批“富豪新貴”,他們來自一些新的領域。比如小康股份(行情601127,買入)今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后,接連12個漲停,催生出包括其實際控制人張興海在內的一批富豪。2016年,張興海夫婦資產暴增450%至110億元,在胡潤中國汽車富豪中排名第13位。
汽車圈的新富們還存在于創新型企業之中。包括神州專車董事長陸正耀、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等也榜上有名,這兩位分別從事的是汽車服務和全新的互聯網造車,另有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汽車銷售企業的老總全新上榜。如果我們稍微把門檻放低一點,將財富總額放低到億元,在媒體、電商、車聯網等諸多領域,近兩年也產生了一大批新富。
新富的產生,以及這些富豪的財富變動情況,并不是一個簡單八卦,從他們財富的變化中,可以一窺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與企業管理者個人財富之間的關系。
新富豪“制造機”
汽車圈新近出現的與汽車制造直接相關的新富豪莫過于小康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張興海。公開資料顯示,小康股份共發行1.425億股,發行價為5.81元/股,募資8.2792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資凈額7.3845億元,這些資金將用于汽車零部件生產線項目、年產35萬套的發動機零部件項目。
52歲的張興海現任小康股份董事長兼總裁,據小康股份“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書”顯示,張興海間接持有小康股份2.992554億股,持有的股份數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為33.53%。以上市首日小康股份報收價8.37元計算,張興海間接持股部分的身家超過25億元。與此同時,張興海的兩位兄弟張興明和張興禮通過間接持股,身家也合計超過了25億元。此外,小康股份還有四位高管的間接持股身家均超過了1000萬元。
而在《2016胡潤百富榜》中,張興海身價達110億元,其兄弟張興明和張興禮的身價也在50億元,他們均通過小康控股(小康股份的控股方)晉身汽車圈新富豪行列,并且形成超級富豪家族。
而另一位因擁有上市公司股份而身價暴漲的是興民智通(行情002355,買入)的90后董事王志成。據記者了解,興民智通由原“興民鋼圈”更名而來,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目前正在向車聯網行業轉型。據其10月14日發布的公告,興民智通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1.65億元,用于拓展車載終端T-BOX自動化生產及數據運營服務、車載電子產品等業務,加碼車聯網產業,而近日又認購北京九五智駕公司58.23%的股權,成為后者的控股股東。
王志成是前興民智通創始人王嘉民的兒子,在父親離世后繼承了33.84%的公司股權,從而成為汽車行業最年輕的富豪,其財富總額達34億元。
神州專車的陸正耀是又一位新上榜的富豪,他在辭去神州租車總裁后專注于神州專車發展,擔任神州優車董事長,該公司在今年內經過三輪融資獲得60億元投資,此后又在新三板掛牌,公司估值為369億元,而陸正耀本人因持有公司11.90%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手中的股票價值43.9億元。
除了以上幾位富豪,汽車銷售行業同樣有幾家公司的控制人身價暴漲,如長久汽車的控制人薄世久、李桂屏夫婦,兩人擁有的財富多達180億元,不過兩者財富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旗下物流產業的業績上升。資料顯示,兩者分別持有北京長久物流(行情603569,買入)股份有限公司63.24%、13.36%的股份。而亞夏汽車(行情002607,買入)董事長周夏耘持股公司25.19%股權,個人財富25億元。
在所有領域,富豪數目最多的是汽車零部件行業,比如重慶藍黛動力的朱堂福家族,德爾股份(行情300473,買入)的李毅,德宏股份(行情603701,買入)的張宏寶、張元囡夫婦,他們均因企業業績增長實現個人財富升值,成為新晉的汽車業富豪。
財富增減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富豪們財富變動背后,存在一些不同的因素。零部件企業雙林股份(行情300100,買入)的控制人鄔建斌今年財富增加94%,到達70億元,在所有富豪當中財富增長速度僅次于張興海。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此前雙林股份公布了將大力發展汽車智能駕駛的戰略,從而帶動了股票的大幅度上漲。
汽車銷售行業也自有邏輯。寶信汽車掌門人楊愛華今年財富增長48%達68億元,中升汽車集團董事長黃毅財富增長50%至45億元,兩人均因旗下汽車銷售業務增長而獲利,然而龐大集團(行情601258,買入)的龐慶華財富卻跌去41%至42億元,其原因一方面是經銷商的整體壓力過大,另外龐大近年來實施戰略擴張轉型,在投資建店、試水電商等方面花費了較多的資金。
上述神州優車、興民智通、雙林股份等幾家企業的管理者財富增長,或受益于汽車共享服務、或受益于車聯網、或受益于智能駕駛,均與時下汽車行業的熱點趨勢有所關聯。
小康股份亦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該公司在10月17日發布了一份資產收購公告,提到小康股份和全資二級子公司SFMotors與MPI、AIL、香港億馬簽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擬收購MPI和AIL及其他小股東持有的ACP公司100%股權、香港億馬100%股權及億馬先鋒100%股權。接連收購相關新能源公司,顯示出小康股份布局新能源汽車(愛基,凈值,資訊)的魄力。業內更有觀點認為,小康股份已經在申請純電動車生產資質。
事實上,不僅是這些新富豪,汽車行中的老牌富豪們也在紛紛追逐行業熱點趨勢。為人熟知的萬向集團魯冠球,其今年個人財富為550億元,仍穩居行業第一,其近年來頻頻發力新能源,此前收購美國電池設備商A123系統公司和美國豪華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科并推出karma電動車,成為其由零部件企業邁進新能源車生產商的標志性舉動。不過目前魯冠球的新能源產業處于投資階段,其財富的增加事實上來自于房地產業務。
另一位汽車行業的大富豪長城汽車的掌舵者魏建軍,今年財富為395億元,和去年持平。長城旗下的哈弗SUV系列車型的暢銷為長城貢獻了大多數利潤,而新能源也逐漸成為長城的下一個發展目標,此前長城公布了定增120億元發力新能源車的計劃。
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早已在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其財富也來源于新能源事業,然而比亞迪的野心不止于新能源車,而是拋出“云軌計劃”瞄向軌道交通,挺進數以萬億計的新藍海,王傳福志在“再造一個比亞迪”。而目前全國已有20個左右的城市已與比亞迪達成初步協議。
比起以上幾位,吉利控股的李書福可謂獲利頗多,近兩年吉利汽車銷量不斷強勁增長,近日又推出全新中高端品牌LYNK&;CO以及“遠程”商用車品牌,大動作頻頻。在胡潤富豪榜當中,李書福、李星星父子財富較去年增加30%至305億元,排名第五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