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年多的汽車業反壟斷在年底又掀波瀾。
繼奔馳、奧迪、克萊斯勒、東風日產等汽車廠商相繼收到國家發改委開出的反壟斷罰單后,“今年年底之前會再對一個企業作出處罰。”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于近期舉行的中國進口車高層論壇上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現在正在走處罰程序。”
不僅如此,據盧延純介紹,已于今年3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后期又進行了修改。“目前起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后續的上報工作正在進行中,并將盡快進入實施階段。”
一場席卷汽車整車、零配件、經銷商乃至二手車行業的反壟斷風波再度掀起,而這一次次反壟斷調查的初衷,是希望換來一個競爭更加充分、經營更加合規、市場更加開放的良好環境。
讓子彈再飛一會
盡管盧延純并未透露年底前即將開出的罰單具體指向誰家,不過卻明確表示:“我們重點關注汽車經銷和售后市場的縱向壟斷問題。”
在這一最新罰單出爐之前,發改委已經對多家汽車企業進行了相應處罰。最近的一次反壟斷處罰是去年9月向東風日產開出的罰單。根據彼時廣東省發改委對東風日產汽車壟斷案作出的行政處罰,東風日產汽車銷售公司被罰款1.233億元,其廣州地區17家經銷商被罰款1912萬元,兩方合計處罰1.4242億元。
東風日產之后,反壟斷風波似乎逐漸平息。“有人說反壟斷搞一下一陣風,處罰兩家就沒事了。我可以負責任肯定地講不是這樣。”盧延純直言,“我已經和企業講過,如果之前的企業出現這樣的問題被處罰,繼續出現這樣的問題若不被處罰,執法的公平性何在。”
在東風日產之前,由于違反壟斷法被處罰的整車企業還包括奧迪、克萊斯勒以及奔馳。其中,奔馳公司被江蘇省物價局認定價格壟斷,罰款3.5億元,并對部分經銷商罰款786.9萬元。而3.57億元的金額,也成為中國汽車反壟斷處罰史上單品牌最高罰單。此外,奧迪被罰2.4858億元,克萊斯勒被罰3168.20萬元。
除了整車企業,中國反壟斷部門去年還對日本12家零部件及軸承企業開出12.35億元的罰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汽車業反壟斷已經開出20多億的罰單。盧延純表示,“罰款并非執法目的,反壟斷局執法所追求的目標是讓市場競爭更加充分,令消費者利益得到更好保證,讓經營行為更加合規,促進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我們要促進反壟斷的常態化,存在問題的企業不要有任何僥幸。”顯然,汽車行業的反壟斷有助于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在盧延純看來,汽車行業反壟斷涉及到消費者的利益,保證汽車從生產、銷售、售后到二手車流通、汽車金融,對整個汽車產業鏈條的良性運轉都有重要意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