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東風本田第三工廠建設項目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啟動。繼2010年開動第二工廠建設后,東風本田在銷量增長推動下再次擴產。
東本第三工廠項目計劃一次整體規劃、分兩期實施,一期項目預計將于2019年建成投產,屆時東風本田將新增產能12萬臺,并將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
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東風本田汽車董事長程道然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東風本田產能不足,基于未來東風本田全新的產品規劃及目前的發展形勢,我們啟動了第三工廠,同時,希望東風本田在銷量上能實現百萬輛的目標。”
本田今年在中國的整體銷量增速明顯。截至目前,1-11月本田在中國累計銷量111.48萬輛,同比增長28.3%。在中國,本田比豐田銷量多出約1.48萬輛,并且已經實現了連續9個月的兩位數增幅。今年,本田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可能首次超越豐田。
擺脫CR-V依賴癥
今年本田銷量可謂是全面提升,尤其是東風本田,增速明顯。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東風本田累計銷量50.67萬輛,同比增長43.2%,增長幅度是11月中國車企銷量排行前15位中,合資品牌累計銷量增長最大的,僅次于自主品牌吉利汽車。
產品力的增強促使東風本田銷量的提升,過去東風本田銷量主要增長源為SUV車型,而今年轎車開始發力,單月破萬車型增加到3款,如11月CR-V銷量為1.64萬輛,XR-V銷量為1.75萬輛,思域銷量為1.18萬輛。
對此,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陳斌波表示:“思域是東風本田導入的第二款車型,繼CR-V、XR-V兩款車市場表現取得成功之后,思域會成為我們第三個支點。思域的突破,預示東風本田的增長不再依賴SUV領域,轎車領域也會有突破。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針對思域這款車型,東風本田會按照一個月1.5萬臺的銷量目標去跟進,調配整個資源,增加供應量。”
在思域成為東風本田新銷量主力之后,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產能不足的問題。目前東風本田建有兩座工廠,均位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計年產能為51.2萬臺。但是,伴隨銷量提升,今年東風本田先后兩次調整全年銷量目標,從原來制定的年銷量目標45萬輛,后來調整為50萬輛,再后來調整到56萬輛。
雖然第三工廠已經開工,但是距離工廠正式投產還有兩年時間,因此,東風本田在未來兩年增長將受限于產能。“提升產能是東風本田比較大的一個課題,到2017年,基于現在整個產能局限,東風本田只能夠采取一些生產組織上的調整,來更好的滿足2017年的發展要求,但是,明年肯定會跨越60萬輛銷量目標。”陳斌波說。
本田中國首超豐田
自本田進入中國以來,一直試圖趕超豐田,但是無論從產品還是營銷方式,本田與豐田始終存在差距。然而,今年形勢卻發生了轉變,本田不僅僅在前11月銷量趕超豐田,而且很可能實現全年銷量的超越。
對于豐田,今年的車型主要集中在現款車型的更新換代,而且伴隨轎車與SUV增長乏力,豐田的增速漸漸放緩。尤其在SUV領域,在近兩年持續走俏的小型和緊湊型SUV市場,豐田僅布局了RAV4一款,漢蘭達雖然在中大型SUV領域早早發力,但也被后來的銳界、昂科威、自由光等車型反超。
豐田之所以能夠一直制衡本田,主要在于豐田較為全面的產品線布局,但是這種優勢在逐漸喪失。本田加快了新品投放速度以及產品力的提升,除了凌派、繽智、XR-V等爆款車型外,還相繼推出了杰德、哥瑞、競瑞、冠道等全新車型,其中東風本田車型占據一半以上,極大地豐富了產品矩陣。但是,由于1.6L以下排量車輛免購置稅等利好政策退坡,明年東風本田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仍有疑問。
面對未來中國車市,程道然稱:“汽車增長速度放緩是肯定的,不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都處于一種更替階段,三線城市四線城市乃至西部地區存在一個導入的階段,而第三工廠的投產建設,是跟我們的事業計劃相吻合的,我們也已經充分考慮了包括產品導入、競品的分析。”
然而,從豐田增速放緩可以看出,一旦主銷車型市場表現受挫,那么對企業整體影響是比較大的。東風本田銷量取得突破,但是通過價格體系調整,收獲一定的銷量增長,同時其品牌力也受到了影響。
在中高端細分市場,本田產品的空缺為品牌競爭力埋下隱患,例如在中大型商務車型、大型SUV等細分領域,本田至今仍有空缺,而旗下的豪華品牌謳歌在華的潛力還未得到釋放。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