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誕生后的很長時間內,各大廠商都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汽車外觀上。雖說汽車的外形設計固然重要,但汽車內飾卻是駕駛者接觸最多的部分,內飾設計雖然看起來不如外形那般光彩奪目,卻承擔著滿足駕駛者功能性需求的重任。那為什么有的內飾摸起來軟很有質感,有的摸起來硬邦邦的呢?通過本文希望你可以找到答案。
長久以來,大部分車主在判斷一部車內飾是否高級的標準便是摸起來是否軟,甚至會將內飾柔軟部位多少以及觸感如何變成標準進行評判。那么,營造柔軟效果的功臣是誰呢?
中控臺制造工藝上主要分為注塑和搪塑兩種。采用硬塑料的中控臺表面紋理反光感更強,給人很硬的突兀感。而采用軟塑料搪塑工藝制造的中控臺一般表面都不會是光滑的,光照上去會產生漫反射,視覺上讓人感覺更和諧。
注塑生產出來的中控臺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硬塑料中控臺,用力按壓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形,這種材料成本相對較低,低端車基本采用這用注塑工藝的中控臺。
搪塑生產出來的中控臺就是我們常見的那種軟塑料中控臺。這種材料用力按壓會產生變形,感覺是軟的。陽光照在其表面會產生漫反射,視覺上讓人感覺更和諧,但產品材料較貴。
在一些豪華車上還會在上面兩種生產工藝生產出來的中控臺或門板之上覆蓋皮革等高檔材質,來提升內飾的豪華感。而隨著PVC以及PU人造革材質技術的發展及環保的需要,使用人造革作為內飾包裹材料來取代真皮是大勢所趨。近年來,IMG陰膜真空成型技術被應用在汽車內飾上,加強內飾表面的觸摸柔軟感及增強紋理表現,使得十多萬的車具有與中高檔車相似的內飾高檔感。
比這個更低端的車型上,在搪塑或注塑制造出中控臺零件不進行任何處理直接安裝到車上。當然這種中控臺表面還是會有一定仿皮革的紋理的,但是你要真上手去摸,那與前面提到高端工藝的手感還是相差甚遠。
看似只受造型美觀度、觸感等因素左右的內飾材料,其實同樣要經過安全性的論證。比如軟質儀表臺雖然能夠滿足感受上的需求,不過由于副駕駛安全氣囊需要在危機時彈出,因此相關區域需要進行弱化處理,以此保證彈出效果。同時需要保證弱化處理區域不會出現凹陷、變形等缺陷。
除了碰撞安全外,還有一部分安全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好多剛買車的朋友,總抱怨新車異味大,其罪魁禍首就包括內飾材料和粘合劑。為了減少此類現象的發生,有些廠商開始嘗試使用麻作為內飾部分的原材料,它除了異味小以外,還具備輕量化的特性,比以往的材料可減輕20%。
1. 洗車時使用強烈高效還原劑噴涂在內飾上,特別是表面有皮革的地方,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
2. 使用電吹風或者有條件可以使用哄搶烘烤皮革,使膠水重新激活,并使殘留刺激性物質揮發。
3. 最后一條還是多多通風,因為異味也不可能長久存在,總有一天會消失殆盡,多開窗多通風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方法。
總結:通常情況下價格越高的汽車,其內飾用料越豪華,制造工藝也越考究。但作為一個消費者,我們應該掌握汽車內飾檔次的鑒別方法,這對我們在相同價格區間內選車有很大的幫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