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
飲食習慣不同 讓我覺得很委屈
那時候的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北方人,風俗習慣與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原本我以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必能克服一切,誰知道剛在一起的日子就顯得那么難。老公家主要是吃面食,而我們南方人都是吃米飯的,起初我以為我能適應,結果吃不到兩餐面我就開始害怕了。
記得我和婆婆剛開始相處是從我坐月子開始,那時婆婆從陜西趕到廈門,她根本不知道廈門人坐月子都是在吃土雞、土鴨的,在來廈門之前,婆婆甚至沒有煮過一道廈門味道的魚湯。有一次,我媽媽拿了一些魚過來,說月子里喝魚湯奶水會多,于是我讓婆婆幫我煮魚湯。可最后婆婆端上來的魚湯竟然是加了醬油的,她誤以為魚湯就是醬油水,當時我的心里充滿委屈,可也不敢當面埋怨。
我和婆婆之間開始出現隔閡。漸漸地,我不想和她說話,甚至認為我的父母把我養這么大,嫁到別人家,別人應該對我好,不該讓我受委屈。
現在
學會換位思考 婆媳間歡笑多了
不過這種想法,在我的腦海里很快瓦解,當我的孩子病了、痛了,我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恨不得把一切病痛都攬到自己身上時,我方才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恩”。
我婆婆除了我老公之外,還有一個女兒。每當我與婆婆之間有不愉快,最為難的是老公,再來便是我的小姑子。每當我看到婆婆對我兒子,就像對待命根子一樣,我就很感動,又怎么忍心去傷害老公父母的心呢?起初,我也沒有這種切身體會,直到我自己成為了別人的小姑子,才讓我為過去的一些不當想法或行為感到內疚,每當想起這些總會激勵我更加盡力做好兒媳。
既然成為一家人,就應當真心相待,學會換位思考。慢慢的,我和婆婆之間的歡笑聲越來越多,有時沒有上班,我會帶著一家人出去玩,每逢父親節或者母親節,當我為我父母買下什么禮物時,我也不會忘記為公婆備上一份。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是婆婆常告訴我的,百善孝為先,不管是對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愛人的父母,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老去。
其實,作為婆媳的我們彼此都需要多一些耐心、愛心、包容心和換位思考的心,那么即使來自南北的婆媳都會相處得甜蜜蜜而又令人羨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