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今年32歲,和男友鋒從大學開始戀愛到現在已經10年了。盡管早在四五年前,鋒就吵著要和她結婚,可她總能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打消男友的這種念頭。但這一次卻例外,男友不管怎么都聽不進她的解釋,并且決定今年一定要結婚,要不就和她分手。
芩說男友一直對她很好,十年來不管她怎么生氣發脾氣,男友都會寵著她。并且從她的訴說中我也可以感覺到芩是非常愛她男友的。但為什么如此相愛的兩個人卻遲遲沒有走進婚姻的殿堂呢?這是我在看完芩給我的郵件后產生的第一個疑問,同時它也再次引發了我對現代人恐婚問題的思索。
大多數情況下,我都認為婚姻應該是愛情理所應當的必然。也就是說,從人的本性和情感心理出發,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久了和穩定了,便會自然想到結婚生子終生廝守,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和傳統觀念吻合,否則大家都會去問個為什么。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并不在于少數,甚至多年來它們都處于遞增的狀態。我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大齡男女徘徊于婚姻之外,而惟恐靠近半步。其實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有著結婚愿望的,但關鍵時候總會有一些現實的理由、心理作用和思考阻擋他們婚姻前行的腳步,讓他們找不到足夠的結婚勇氣。那么,究竟是什么動搖了他們結婚的勇氣呢?在這里,我們不妨以芩為實例進行一個初步的分析。
芩告訴我她其實很想結婚,早在六七年前就想著結婚。想和許多新娘子一樣穿上潔白的婚紗,然后攜手心愛的人走上紅地毯,在上帝面前共同見證他們堅貞的愛情。但每每她會退卻,因為她始終都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她害怕結婚后老公再也不會象以前那樣事事都讓著她,不敢面對他們所必須要面對的雙方家庭和父母問題,同時還有節節攀升的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房價和越來越大的工作壓力都在無時不刻地動搖著她結婚的勇氣。
然而,十年來沒有婚姻的他們卻可以過得很好,早在八年前她和男友就開始了同居,她不但可以得到她所愿意廝守的愛情,還可以擁有和婚姻沒有太大區別的性愛和溫存,最主要的是她可以無需理會世俗觀念對于婚姻的種種約束,和無需承擔彼此家庭對于婚姻太多的寄托。兩個人醒來便可以相愛,不愛了或者是愛得累了便可以暫時地分開。這種有愛相伴的輕松和愜意是她最想一輩子擁有的,而又恰恰是婚姻所不能給予的。
由此看來,她一方面害怕結婚可能帶來的壓力和風險,另一方面她又可以在婚姻之外享受到愛情所能帶來的幸福和樂趣,綜上兩點就不難從心理上解釋她的這種“恐婚”心理了,前面有太多的危險,后面是退路,為何丟著現有的幸福不要去冒那個風險呢?但事實上她的這種想法是極為錯誤的,有太多的事實告訴我們愛情沒有婚姻的保證是極為脆弱的,這種脆弱遠遠超過婚姻的脆弱,而且時間長了它極有可能形成一種情感的疲乏和麻木,久而久之不但讓我們得不到愛情而且會讓幸福沒有任何延展性,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失敗和危機。
如果大家細心的話,我們總會在身邊找到這樣的實例,他們年輕的時候太過追求完美的愛情而回避婚姻,關鍵時候沒有做好由愛情到婚姻的過渡,到年紀大了便會感到痛惜,甚至是連尋求愛情以外婚姻的勇氣都沒有,我想這樣的人是注定一輩子要和幸福擦肩而過的。
芩還說若不是考慮到男友的感受和自己年齡大了想要個孩子,她是決不會結婚的。這是她在郵件中的一句原話。盡管我很能體會她的這種感受,但我覺的我們還是要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婚姻問題。我建議與芩有著類似想法和觀念的人,多去接觸一些幸福的家庭,感受下他們對于婚姻美滿的詮釋。畢竟我們誰都不能保證一輩子婚姻不出問題,只是我們要善于在問題出現之前發現問題,在問題出現時解決好問題,而不是用一種兔死狐悲的心情永遠站在婚姻的圍墻之外望著它,因噎廢食一味拒絕婚姻的做法是極不理智的。所以最后我想給恐婚族們提幾點小小的建議:
首先,對婚姻和未來的生活得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盡可能不要把它盲目地放大,要客觀就事論事地去分析一些現實的社會問題。
其次,不要因為怕鞋不合腳就固執地決定一輩子就不穿鞋了。應該明白鞋子在更多的時候卻是用來保護腳的。
還有,人都是有潛意識的,盡量不要和一些婚姻不幸福的人長期呆在一起和交流,這樣他們會影響你們對婚姻的正確認識,多接觸一些積極樂觀的幸福家庭和朋友,這樣有助于從他們身上找回結婚的勇氣。
最后,我建議恐懼心理特別嚴重的朋友,有必要的話可以去找一些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他們的心理按摩會有助于你重新找回婚姻的信心?;蛟S你們心中長期的困擾只是由一個小小的錯誤認識所引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