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有言:“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投資也是一門需要學會看勢、取勢的學問。
正如一位資深基金經理所言,投資能力并不是針對某一個標的,而是對社會演化趨勢的理解、對產業的理解。
2016年A股的“上半場”——“大部分是海水,小部分是火焰”。在基金經理眼中,這是一個相當值得復盤的階段:1月份指數直線下跌,此后5個月,更是三起三落,板塊和個股表現差異極大。
不過,仍有少數基金經理在這個盈利極度困難的市場中表現優異,所謂“取勢、明道、優術”,他們在哪些方面更勝一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隨著A股波動加劇,有一批基金經理不僅會進攻,也開始注重防守,雖然擇時極度困難,但他們開始以絕對收益的理念進行投資。在經歷了幾度起伏、劇烈震蕩之后,投資者對于業績確定性的追求明顯高于以往任何時期,集體的“選美標準”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談及未來的“盈利之道”,基金經理認為,中國目前正走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諸如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需求已經開始展現其驚人的爆發力;諸如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在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具有世界領先的規模;一些去年還停留在概念階段的股票逐步進入兌現的過程。未來的機會將在“新消費”、“新科技”以及“新制度”這三個維度上層出不窮……
⊙記者 吳曉婧
擇時的魅力
面對擇時對于基金業績所造成的大差異,深圳一位基金經理感慨,做好“攻”和“守”的平衡,是最吸引我們的投資魅力
“中國股票市場波動極大,慢慢積累的收益可以在一兩周甚至幾天內消失殆盡。”睿策投資董事長黃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坦言,如果只研究基本面,不通過研究心理波動來做擇時風控,就像是一個球隊只懂進攻,不會防守。
仔細梳理2016年上半年偏股型的基金業績榜單,就會發現: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大批量在去年末股票倉位非常低,這意味著,只要躲過了年初的“熔斷”,今年的收益都不會太差。
上半年實現盈利的偏股型基金不到三成,天相投顧統計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上半年規模加權平均業績分別為-14.92%和-8.37%。而興業聚利靈活配置這只混合型基金上半年收益率高達21.93%,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基金去年末的股票倉位僅為2.1%,這只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7日。
掌管上述基金的基金經理臘博表示,股市經歷了年初的快速下跌,風險快速釋放,較多的具備成長價值的標的逐漸浮現,隨著市場對通脹預期的擔憂,受益于通脹回升的行業近期獲得較好的超額收益。此外,隨著無風險利率的進一步下行,他對下半年股市相對樂觀一些。據悉,該基金倉位已經提升至52.66%,且大手筆布局了醫藥股。
業績表現同樣優異的還有長盛新興成長混合以及嘉實環保低碳,今年上半年收益率分別為20.1%和19.4%。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只基金均于去年末成立,也即,當年初“熔斷”發生時,基本處于“零倉位”的狀態。事實上,多只去年底成立的基金,因為躲過了年初的“熔斷”,今年業績排名都遙遙領先。
與上述基金的“生逢其時”不同的是,一些基金經理在主動擇時方面的表現相當優異。
例如,國金國鑫發起基金上半年凈值上漲了7.6%,最近兩年收益率累計高達165%。該基金2015年一季度末股票倉位為69.48%,到了當年二季度,股票倉位已經大幅降至2.9%,躲過了第一輪股市大波動之后,一直到去年底,該基金的股票倉位也僅為9.81%,這意味著該基金基本上也規避掉了年初的“熔斷”。到了今年一季度,該基金股票倉位大幅提升至88.46%,二季度末倉位更是進一步上行至93.98%。
事實上,在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松綁”之后,多數基金已經將股票倉位擴展到0-95%。限制取消后,無疑會更加考驗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權益類基金業績也必然走向分化。
而另一批混合型基金,在擇時上則沒有那么幸運。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有8只基金凈值跌幅超過30%,雖然股票型基金有最低80%的倉位限制,在擇時上難以有較大的空間,但上述8只基金中,有6只為混合型基金。
另一組數據也很清晰地揭示了年初的極端行情對于基金業績的拖累。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7月末,有8只基金最近6個月業績漲幅超過30%,就短期而言,可謂是“華麗逆襲”,然而,只要將時間稍微拉長,回溯至今年年初,上述8只基金的業績在過去7個月卻是虧損的,其中1只基金即使最近6個月凈值上漲了31.6%,但今年以來凈值虧損依舊達到了8%以上。
面對擇時對于基金業績所造成的如此大的差異,深圳一位基金經理感慨,做好“攻”和“守”的平衡,是最吸引我們的投資魅力。
不過,由于公募基金以獲取相對收益為目的,即使倉位限制放開了,但基于考核壓力,有基金經理坦言,并不敢偏離平均倉位過多。
雖然正確的擇時看起來很美,但據一家基金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基金總體上擇時的收益為負。數據顯示,僅有很少數基金能通過擇時產生正收益。
修正“選美觀”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是過去兩三年資本市場上經常聽到的論調,如今,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談論價值投資,而研究員們則拋棄“市夢率”,回歸“市盈率”
凱恩斯的經典“選美理論”認為:投資如同選美,關鍵在于挑選出眾人心目中的冠軍而非自己所欣賞的美女。
在流動性持續寬松邊際下降,國內外宏觀經濟不穩定以及市場估值仍舊偏高的背景下,A股市場風險偏好顯著下行,投資者對于業績確定性的追求明顯高于以往時期,集體的“選美標準”已然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位基金經理如此感慨,此前研究員拋棄傳統估值方法,開口必談“市夢率”,如今終于回歸“市盈率”了。去年基金經理的選股邏輯是“唯新唯小唯空間”,上市公司只要提到“有訴求”,股價就會迅速躥升,而如今,基金經理開始更加看重內生性的增長。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是過去兩三年資本市場上經常聽到的論調,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開始談論價值投資。
嘉實低價策略基金經理坦言,他不認為在某個價位放杠桿做股權激勵或股權質押或增發是這家企業的安全邊際,企業的安全邊際在于資產和現金流,因此堅決不參與公司治理有問題的、沒有良好基本面而“講故事”的企業。作為基金經理,看中的是企業優質的資產質量、良好的現金流、好的公司治理下的底部反轉或業績能夠持續高成長的優質公司。
高毅資產董事長邱國鷺總結了“從0到1”的陷阱和“從1到N”的機會。他表示,A股是愿意相信奇跡存在的市場,對很多新鮮事物,不管它到底有沒有確定的未來,不管八字有沒有一撇,只要能提出新的概念、炫的創意,A股很容易給予幾十億的估值。但大部分企業很難實現“從0到1”的新故事、新概念,最后只留下一地雞毛。
實際上在A股市場,如果上市公司能符合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趨勢,其實“從1到N”的機會是無窮的,并且是長期價值投資者可以把握的。仔細看,A股還是有一批股票,估值基本上在15倍以下,在行業內遙遙領先,沒有人挑戰,還有很穩定的10%至30%的年增速,這種“從1到N”的機會,才會是長期投資的主線。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市場已經開始分化,不再是同漲同跌,真正的好股票開始表現了,這個時候就是“從1到N”的投資機會。而那些在過去3年,特別是在2013年和2015年上半年這兩個時間段,被炒作起來的“爛公司”,估值壓縮還沒有結束。
農銀消費主題基金經理付娟認為,伴隨著虛擬經濟跨界并購重組受限,資金開始“脫虛入實”尋找確定性景氣行業。
基金的行業配置是市場高度關注的微觀結構變量。早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的投資布局就已初現端倪,二季度的變化則更加明顯。
華泰證券研究顯示,二季度基金行業配置板塊內部分化愈發明顯:TMT中電子加倉顯著,而計算機和傳媒則遭遇連續減倉;消費板塊中食品飲料加倉顯著,而醫藥、農業等在二季度遭遇減倉,家電加倉比例也相對較小;周期板塊中有色加倉和超配最顯著,煤炭也有加倉跡象,鋼鐵則遭遇減倉。
今年以來績優基金在配置上也大體遵循上述脈絡,傾向于在高景氣行業里尋找豐富的結構性行情。
對此,申萬宏源表示,市場的回調使得投資者心態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一個有意思的觀察是,投資者心態趨于平和,更多地體現在對于價值股認同度的邊際提升,倉位的明顯下降并未出現。
偏愛“大消費”
未來三到五年里,在能夠滿足“有錢任性”的消費品里,大概率能出現一批中長期表現相當不錯的牛股
加倉消費股,歷來是熊市的標準動作,今年也不例外。在全球低利率、高不確定性的組合下,避險情緒升溫,確定性成為投資者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穩定增長、高分紅的必選消費成為市場配置重點。事實上,中國正在從人口的數量紅利過渡到人口質量紅利階段,品牌消費、文體娛樂、教育、健康、環保等消費行業成為需求確定增長的領域。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認為,在目前的新消費趨勢下,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品類,大概率能實現快速且持續的增長。以白酒為代表的強勢品牌消費品,在經歷了過去兩三年的調整之后,開始重新步入快速增長通道;以旅游、小家電、定制家具為代表的消費升級品種,以持續超預期的增長獲得價值重估的投資機會;一些新興的消費品種和消費方式,如社交電商、體育等,雖然估值比較高,但行業景氣度可觀。未來三到五年里,在能夠滿足“有錢任性”的消費品里,大概率能出現一批中長期表現相當不錯的牛股。
據華泰證券統計,從基金二季度持倉規模前20的標的所屬行業看,消費股共計10只,占比達50%。其中,伊利股份為基金持倉市值最大的個股,共計101只基金持有。其次,貴州茅臺為基金持倉市值第二大的個股,共計144只基金持有。此外,五糧液、索菲亞、美的集團以及格力電器均成為基金一致偏好的消費股。
就消費板塊的布局而言,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認為,應優先尋找大消費中預期見底、向上有復蘇、因消費升級帶來增速提升或業績超預期的個股,最好還能加上公司自身的強化因素,在行業里橫向擴張的標的更優。
在基金抱團“大消費”之后,廣發證券策略團隊的觀點值得思考,在其看來,如果市場呈現出“穩增長”和“調結構”是勢均力敵、相互拉鋸下的“慢熊”格局,那么消費股也很難持續加倉,屆時真正能讓大家“抱團取暖”的將是一些“新白馬”,個股特征將重于行業特征。
回顧2011年至2012年的“慢熊”,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消費股,而是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長城汽車、康得新這些所謂的“白馬股”。這些公司雖然處于不同的行業之中,但在當時被投資者“抱團取暖”,以極端倉位配置“白馬股”成了對抗“慢熊”的唯一手段——在頂峰時期,14只“白馬股”的自由流通市值合計只占到A股總體的2.2%,但主動偏股基金對他們的配置比例卻高達23.6%,這才是真正的“抱團取暖”。
事實上,A股仍是存量博弈市場,存量資金“抱團取暖”獲取了超額收益。雖然市場對熱點行業的配置邏輯認可,但普遍有倉位已高的疑慮,籌碼已過度集中,是否能繼續“抱團取暖”則存在疑慮。
黃金、資源股成大贏家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人民幣貶值、全球貨幣體系重新“錨定”的背景下,貴金屬(黃金、白銀)更被看好,黃金價格上漲趨勢仍將延續
2016年初的“熔斷”風波以及二季度的低成交量窄幅震蕩,市場讓基金經理們感覺到一絲冬天的寒意,但如果僅從某些細分子行業的角度看,這個市場似乎又像是2015年牛市的延續。
二季度乃至上半年,黃金、白銀等貴金屬為代表的部分有色金屬商品期貨價格不斷上漲,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反映了世界范圍內信用貨幣的貶值,這樣的背景推動了有色金屬成為二季度表現最突出的大行業板塊。
從偏股型基金的業績榜單來看,前海開源金銀珠寶以26.61%的漲幅排名首位,也成為上半年主動開放式偏股型基金中漲幅最大的一只基金。而從基金二季度的投資動向來看,在申萬二級行業中,黃金獲得偏股型基金的加倉幅度最大。
前海開源金銀珠寶成立于2015年7月,去年末該基金股票倉位僅為9.67%,一季度倉位大幅提升,基本到滿倉狀態,該基金不僅基本上躲過了年初的“熔斷”,而且在市場的低點大舉建倉了黃金股和資源股,二季末大手筆繼續布局贛鋒鋰業、天齊鋰業、山東黃金、中金黃金以及紫金礦業等個股。
此外,多只重倉資源股的基金在上半年逆勢取得了正收益。易方達資源行業和華寶資源優選基金在同類基金業績名列前茅,收益率分別為3.32%和5.7%。
展望未來,易方達黃金ETF及其聯接基金經理林偉斌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基礎比較脆弱,黃金價格容易受地緣政治、市場情緒和投資者風險偏好等因素擾動,中短期內的國際黃金價格走勢可能會比較反復。他認為,短期不宜盲目追高,如果之前沒有太多倉位的投資者,可以耐心等待下半年的回調機會。但是,從長期看,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已經開始,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之間的產業結構再平衡、貿易結構再平衡、全球資本流動再平衡仍然充滿變數。黃金價格長期的基本面因素并沒有改變,黃金作為保值和避險工具,仍將持續吸引投資者入場。
鵬華基金量化與衍生品投資部副總經理崔俊杰認為,黃金白銀或將延續漲勢。在需求不佳、逆全球化加深等影響下,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同時在人民幣貶值、全球貨幣體系重新“錨定”的背景下,貴金屬(黃金、白銀)更被看好,黃金作為最終的實物貨幣,保值、避險功能凸顯,黃金價格上漲趨勢仍將延續;貴金屬牛市中,白銀價格跟隨黃金價格上漲,甚至更具爆發性。
三維度的“新機會”
對于后市的投資機會,可關注三維度的“新”投資機會——“新消費”、“新科技”以及“新制度”
投資能力并不是針對某一個標的,而是對社會演化趨勢的理解、對產業的理解,如果能夠把握住這些,把握住投資標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對于后市的投資機會,中歐時代先鋒的基金經理周應波的觀點十分具有代表性。在他看來,應該關注三維度的“新”投資機會:第一維度是人口結構變化、技術升級帶來的“新消費”,包括IP消費、個性消費、休閑消費;第二維度是“新科技”,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藝帶來的機會;第三維度是“新制度”,核心是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部分周期性、產能過剩行業,可能在一輪較為徹底出清之后,迎來重生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軍民融合戰略作為這一輪轉型的核心戰略,發展的清晰化程度越來越高。在華商主題精選的基金經理梁永強看來,投資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資整個時代變化的特征。未來20至30年,中國再次崛起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變量,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秩序可能會有新的變化,而對整個中國而言,不管是“一帶一路”,還是對外力量的一種展示,硬實力都是基礎,因此,以軍工、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硬實力才是中國需要不斷強化的。2016年開年,作為這一輪轉型重中之重的國企改革和軍改都有了實質性開端,今年的機會也會在這些方面體現出來,尤其是軍工行業整體性從非市場化向市場化轉向的過程將爆發出巨大的彈性,這也將是基金重點配置的方向。
責任編輯:肖舒
- 市委常委倪超赴京拜訪絲路基金有限公司相關領導2017-07-14
- 保監會:保險業須加強自身風險管控2017-07-13
- 福州自貿區基金小鎮1年多來已落地51個項目2017-07-12
- 80億元福建技改基金完成簽約 綠色項目占比超四分之一2017-07-12
- 投資樂視項目 多家私募信托資金能否抽身成焦點2017-07-12
- 上半年QDII基金最高賺三成油氣類賺錢行情里哭瞎2017-07-11
- 福建自貿試驗廈門片區出臺促進基金基地發展辦法2017-07-10
- 馬尾基金小鎮年落地51個項目 注冊資本289.85億2017-07-10
- 福建省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超1800億元2017-07-06
- 全面屏之父夏普新機敲定:還有這樣的分辨率2017-06-26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超市“無人”的代價:少了售貨員,多了些什么2017-07-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