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畢業生們找工作的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畢業大軍中,留學生群體的求職狀況格外受關注。隨著我國“海歸”人數驟增,“海歸”就業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0.3%的受訪者認為“海歸”的含金量降低了,67.5%的受訪者直言留學生比比皆是,不再算“突出人才”,63.6%的受訪者建議為留學生科學推薦水平內優質學校。
50.3%受訪者表示“海歸”含金量降低了
北京某高校碩士畢業生唐桑圓,在研二時參加了學校與丹麥奧爾堡大學的交換項目,如今回國開始找工作。談起出國交換的原因,她表示這個交換項目“性價比非常高”,“一年之后能拿到國內與國外兩個學位,學習費用家庭也可以接受”。
“不能把出國留學這件事看得太功利。我在丹麥時,一個人去了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全程都是獨自與陌生人交流,這是我留學生活的亮點。”唐桑圓說,在丹麥的一年她自學了丹麥語,也增強了獨立生活能力,除了爸媽為她提供住宿費生活費外,她自己用打工掙的錢游玩了歐洲的15個國家。
譚文娟是國內某家互聯網公司戰略項目組的負責人,在她曾面試過的人中,大概有1/4都有留學背景。“我不會特別青睞有過留學經歷的人,更注重留學的學校和個人作品”。
何靜(化名)曾在某科技新媒體公司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經常會遇到海歸求職者。“當時公司處于要發布融資信息的狀態,需要在通稿中強調公司的人員構成,如果能有國內外名校的畢業生資源,對公司形象也是一種提升,所以我們還是挺歡迎有過名校留學經歷的求職者的”。
民調顯示,50.3%的受訪者表示如今“海歸”含金量降低了,31.0%的受訪者認為沒什么變化,9.6%的受訪者則認為提高了,9.1%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
63.4%的受訪者表示周圍人出國留學是為了就業而鍍金。其他目的包括:科研能力高,去深造(45.1%),開闊視野,體會異國風情(44.9%)和跟風去海外學習(41.8%)等。
63.6%受訪者建議為留學生科學推薦水平內優質學校
“以前出國留學的人沒這么多,‘物以稀為貴’。現在有過類似經歷的人很多,也就沒什么優勢了。”唐桑圓說。
在譚文娟看來,海歸和國內畢業生并沒有多大的差別,“很多去香港、英國留學的也就待了一年多,沒有明顯的技能提升,所以我還是會看個人的性格和能力。但是藝術類專業學生有留學背景的會更活潑,作品也更國際化一點”。
在何靜看來,海歸留學生和國內高校畢業生相比還是有所不同的。“他們的視野更廣,要求也更高。比如有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女孩兒,來應聘時就要求做出鏡記者,非常自信。在簡歷方面,國內學生的簡歷一般比較中規中矩,而有些‘海歸’留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簡歷設計得很好”。
何靜表示,公司在招人時會考慮性價比,“有些‘海歸’的薪酬預期比較高,我們會根據他的產出進行權衡,一般來說讓我們滿意的留學生不是很多”。
如今留學生就業都面臨哪些問題?67.5%的受訪者坦言現在留學生比比皆是,不再算“突出人才”,56.9%的受訪者認為留學生工資水平與國內普通院校畢業生相差無幾,51.6%的受訪者指出留學學校水平參差不齊,26.4%的受訪者認為留學生應聘時競爭力不明顯。
對此,63.6%的受訪者建議為留學生科學推薦水平內優質學校;59.4%的受訪者建議加強留學資質審核,避免“野雞”大學;52.7%的受訪者建議完善各地留學人員服務中心;40.1%的受訪者期待研究完善留學人才的評價認定機制。
受訪者中,中學生占3.0%,國內大學生占65.5%,海歸占4.5%。00后占0.8%,90后占25.5%,80后占51.0%,70后占16.6%,60后占5.2%。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中國小留學生在加拿大頻陷騙局 制造受害人被綁架假象2017-11-13
- 杭州:海歸男把女同學拋下19樓 一審被判死刑2017-11-10
- 留學生的“漢語情緣”: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2017-11-03
- 1/4英國大學生后悔上大學 畢業后靠父母接濟2017-11-03
- 又一留美學生被殺事件后續 外交部回應:嫌犯已被抓獲2017-11-02
- 英醫療付費新政 留學生證明在居才可免費看病2017-11-01
- 海歸首份工作平均起薪10.8萬元 民企成吸納大戶2017-10-31
- 保護赴澳留學生權利 打工違規不再自動取消簽證2017-10-31
- 留學生在美國工作變難 工簽批準率創十年新低2017-10-26
- 新一輪海歸“大潮”襲來 應屆生平均薪酬7306元2017-10-25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