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個爆款產品面市十年來,保持了持續的高速增長,到2016年,已實現全年超百億元的營業收入。
由于在營銷和傳播中積累的高端口碑,中國大部分消費者都已經接受了特侖蘇“高端、高價”的定位。除了買來自己喝之外,還形成了一定的禮品功能。在逢年過節、看望病人時,很多人都會拎上兩箱。
高昂的售價(250ml*12盒約70元),再加上良好的銷路,這款成功的產品給蒙牛帶來了高額利潤。
有人統計,特侖蘇大概占據了蒙牛公司全部利潤的70%~80%,按照其2015年年利潤23.67億元來算,這款單品的年凈利潤高達17億元左右。
在特侖蘇龐大利潤的驅動之下,中國乳業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產品體系:高端牛奶,伊利迅速推出了“金典”系列產品,三元推出了“極致”;光明則是“優加”,與此同時蒙牛系的現代牧業、圣牧高科也打著高端、有機等旗號迅速崛起。
“高端牛奶”這個特殊的產品品類,在中國市場蓬勃發展,供需兩旺。其中不僅有營銷成功的原因,也與人們對牛奶需求的變化密不可分。
高端牛奶:成功的營銷套路
說高端牛奶是種營銷“套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其無所不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和很多高利率的飲料、保健品、藥品、酒類頗為相似。
廣告轟炸,大規模的營銷投入,是很多高利潤率產品能夠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在飲料行業中,從可口可樂到王老吉、加多寶兩大涼茶品牌,還有曇花一現的RIO銳歐雞尾酒等等,都是如此。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每年都要準備大量的營銷預算,在世界范圍內簽下各類明星代言,并在已經有極高知名度的情況下,仍在堅持不懈的進行大規模廣告投放。
涼茶產品從廣東走紅全國之后,長期堅持在各大衛視不斷廣而告之,成為了綜藝節目最大的金主之一,銳歐雞尾酒也靠著在各類電視節目中不斷植入和硬性推廣,硬生生的制造出了一個全新的飲料品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中外各大飲料企業的經典營銷案例層出不窮,可以編寫出數百本營銷教科書?!鞍偈驴蓸?,新一代的選擇”、“怕上火喝王老吉”、“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每一個成功的營銷策劃,都是斥資巨大的大手筆,為這些產品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所有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基礎之上:產品的利潤率足夠高,才能支撐如此之大的營銷投入。而特侖蘇、金典等高端牛奶,也毫無疑問的屬于高毛利率產品,這些利潤足夠支撐其高昂的營銷投入。
在2014年,已經有媒體曝出特侖蘇牛奶的成本是每公斤4-5元,合每盒(250ml)1元出頭,但其終端售價基本在5-6元每盒。
相比原料成本,這個售價中包含了更多的營銷成本。陳道明、王菲等明星藝人助陣、各類黃金時間與重大賽事廣告,包括大量出現在機場、電影院等場景,甚至是電影《變形金剛》中生硬植入的“舒化milk”等等,這一系列高端奶制品廣告,無不是用真金白銀堆砌而成。
大量的廣告投入,也成功占據了消費者的心智,讓更多人接受了“高端牛奶”確實有存在的必要。但當消費者付出比傳統產品貴出接近一倍的價格之后,得到的究竟是什么?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成為了中國乳業發展的分水嶺。
在此之前,隨著中國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乳制品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08奶牛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消費量達到了11.92千克,但隨后出現的毒奶粉事件,令原本欣欣向榮的乳制品行業瞬間跌入谷底。
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奶企無不深陷其中,銷量下挫,但高端牛奶方面影響相對較小。在2009年添加劑“OMP”風波平息之后,特侖蘇的銷量從9月起,就開始持續創出歷史同期新高,成為蒙牛乳業的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經過三聚氰胺風波后,很多人對傳統包裝牛奶不放心,購買需求轉向了高端牛奶。
在消費者看來,之所以購買高端牛奶,不僅意味著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也意味著更高的營養成份。蒙牛也樂得在這方面進行大肆宣傳,以突出其高價的理所應當。
每百毫升蛋白含量3.3克(后來提升至3.6克)、120毫克“原生”高鈣,更加順滑的口感(脂肪含量更高),乃至于牧場所處的地理區位、土壤情況等等,都成為了特侖蘇所標榜“優質”的理由。
相比之下,特侖蘇的另外兩款重要的競品,伊利的金典系列牛奶、三元極致牛奶的乳蛋白比例為3.3%,相比特侖蘇稍低,但也超過了傳統的百利包和利樂磚、利樂枕產品。
這些平價牛奶中每百毫升蛋白質含量基本在3.0%-3.2%之間,鈣質含量則在100毫克左右,與高端牛奶產品相比,差距并非十分巨大。
如果將其對比范圍進一步擴大至進口產品,那么高端牛奶在營養數據上微弱的領先優勢,就立刻化為烏有了。
德國產“歐德堡”蛋白質含量為3.5%,法國產品“荷蘭乳?!钡鞍踪|含量同樣是3.5%,另外鈣質也達到了每百毫升120毫克;另一款德國產品“好沃得”蛋白質含量為3.4%,鈣含量則同樣為每百毫升120毫克。
這些在電商平臺上大量銷售的進口奶,小包裝產品(200ml-250ml)在價格上已經與特侖蘇、金典持平甚至更低,大包裝產品按同等毫升數換算,則全線大幅低于國產高端產品。
高端牛奶依賴癥:中國乳企的最大問題
單單從產品性價比的角度來說,國產高端牛奶面對進口牛奶和國內常規產品,都并沒有很充分的優勢,但在密集而強大的營銷攻勢之下,其銷售和利潤一直在節節攀升。
甚至很多時候,高端牛奶被消費者當做高端補品送禮饋贈,蠶食了保健品行業的一些市場份額。
在高端牛奶成功的帶動下,乳企還在酸奶產品上如法炮制,采用進口乳酸菌的方式,創立出了諸如“莫斯利安”、“開菲爾”、“冰島酸奶”等高檔酸奶品牌,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厚了乳企的利潤。
中國的乳制品行業,也由此進入到一個非常微妙的狀態:走量的低端、中端產品利潤相對較低甚至虧損,而高端奶制品則在營銷因素、消費升級和食品安全擔憂等因素的合力推動下持續增長。
對于高端牛奶昂貴的售價,蒙牛高管曾經解釋,檢測費、進店費、物流費都是形成高昂售價的重要原因。但這些費用對于任何級別的牛奶來說,都是必須的。實際上,為了打造高端產品,蒙牛、伊利等乳企付出了高額的營銷費用,是其高昂售價最關鍵的成本因素之一。
然而這些高端產品在營養數據上,與來自歐洲的進口產品不分伯仲,價格卻更加昂貴。為了喝到與歐、美、澳市場同等質量的牛奶,國內消費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價。
可以說,高端牛奶的存在,滿足了一部分具備更高消費能力消費者的需求。但從產業發展的趨勢來看,這更像是一種“過渡產品”,在行業真正發展成熟之前,先為部分有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產品。
對于更多的消費者來說,想要喝到品質更佳、價格更低的國產牛奶,可能仍然需要很長時間。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數量越來越多的進口牛奶,將很有可能依托于歐洲、澳洲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提供更多優質低價的產品,從而給國產品牌帶來巨大的沖擊。
如何能夠在進口牛奶的沖擊之下,早日擺脫“高端牛奶”依賴癥,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這可能是蒙牛、伊利們在今后一段時間,需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責任編輯:海凡
- 蒙牛蟬聯“乳品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第一2017-11-07
- 神鋼丑聞讓日本制造“失神” 東窗事發還公然抵賴2017-10-29
- 福州游客熱衷赴華東華北賞秋 將迎老人出游高峰2017-10-23
- 島內多款肉松制品未驗出動物油 業者澄清送第三方驗證2017-10-12
- 蒙牛走上金雞百花紅毯2017-09-18
- 美國驚現乳白色牛奶河 疑為1.1噸牛奶泄漏導致2017-09-18
- 移動網絡時代 旅游企業應如何升級創新營銷?2017-09-15
- 大蝦有蟲?榴蓮配牛奶有毒? 網上這些傳言不靠譜2017-08-23
- 福建檢驗檢疫局促出口金磚國家產品簽發原產地證增長2017-08-14
- 投資超千億 我國“旅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2017-08-14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