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財經頻道>財經新聞
      分享

      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馬云說自己要感謝四個人——孫正義、楊致遠、金庸和蔡崇信,而其中他最感謝的是蔡崇信,因為阿里是蔡崇信和他從零做起來的。

      一見鐘情

      蔡崇信結識馬云源于一次偶然機緣,他們原本不會有交集,雙方背景差異太大,但蔡崇信卻對馬云一見鐘情,非要與其共同創業。

      蔡崇信是臺灣人,出生于1964年,與馬云同齡,來自一個法律世家,父親蔡中曾和祖父蔡六乘都是法律界名人,家族開辦的律師事務主營經濟類業務,有許多跨國公司客戶,在臺灣地位顯耀。受家庭影響,蔡崇信從13歲赴美國讀書,就讀于耶魯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和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后,他先在紐約做了三年稅務法律師,后跳槽到瑞典Investor AB風投部門,做亞洲區總裁,年薪70萬美元。1996年他還成了家,妻子是臺南幫大老、南紡創辦人吳三連的孫女吳明華。

      和馬云“一見鐘情”  阿里巴巴有他一半的功勞

      1999年吳明華懷孕,蔡崇信即將當爹,就在這時,一位臺灣做IT的朋友找到蔡崇信,請他幫忙把自己的公司賣給馬云。

      彼時馬云剛結束北漂回到杭州,進行第四次創業。此前他有過三次創業經歷,第一次是創辦海博翻譯社,第二次是創辦中國黃頁,第三次則是赴北京幫外經貿部做中國商品網上交易市場,這三次創業都算不上成功,也沒有賺到什么錢,但馬云不灰心,也不死心,他決定帶領死黨回家鄉進行第四次創業,做一家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網站,取名“阿里巴巴”。

      蔡崇信第一次見馬云時就被其獨特的人格魅力迷住了,后來他再次約見馬云,并參觀了馬云的湖畔花園公司。當時馬云還沒有注冊公司,只有一個20多人的團隊,以及一個在建的Alibaba.com,這群人擁擠在一個像“黑網吧”一樣的公寓,每天又喊又笑,像著了魔一樣。

      這一次蔡崇信是帶妻子來的,從湖畔花園出來后,他們與馬云一起西湖泛舟,其間,他突然對馬云說,“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資,我懂財務及法律,可以加入公司幫你做。”馬云聽后嚇了一大跳,差點把船弄翻了,他趕緊回復蔡崇信,“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這里一個月只開500塊。”蔡崇信則嚴肅地說,“我已經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創業型的公司,跟一批人一起共事。”他的妻子也對馬云說,“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輩子都不會原諒我的。”

      不久蔡崇信便離開Investor AB,加入阿里巴巴,擔任CFO(首席財務官),從此他和馬云的命運都改變了。

      “馬云背后的男人”

      加入阿里后,蔡崇信首先幫馬云干了兩件大事,而這兩件大事都是關于錢的問題。華商韜略將其總結如下:

      第一件大事是在阿里確立了一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架構。在蔡崇信加入以前,阿里尚未進行工商注冊,員工則都是馬云的朋友和學生,人們基于對馬云的崇拜和信任共事。蔡崇信加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終結這種狀態,去建立一種現代企業架構。

      具體來說,蔡崇信參考當時互聯網三巨頭新浪、搜狐和網易的企業架構,建立了一種由境外母公司控股中國子公司的企業結構,其中母公司在開曼群島注冊,子公司則在杭州和香港注冊。股份分配方面,蔡崇信則按照馬云的意愿,將包括他和馬云在內的“十八羅漢”都列為創始股東,配以相應股份。

      此外,蔡崇信還把相關理念帶到阿里,炎炎夏夜,他向十幾位“創始股東”解釋“股份”、“股東權益”等概念,并教大家看根據國際慣例擬定的英文合同。經過這番教育,阿里內部從一開始就在激勵、進入、退出等問題上達成共識,也就不會因此產生矛盾。

      這番建制之后,阿里也具備了對外融資的基礎,這也是蔡崇信幫馬云干的第二件大事。

      在蔡崇信加入之前,馬云曾進行過37次融資嘗試,但無一例外地都失敗了,外界不相信他的夢想,甚至可以說不相信他本人。這是必然的,很難想象哪家風投會投資一家尚未進行工商注冊、創始人沒有成功創業歷史、講話還特像忽悠的公司。

      到蔡崇信加入前,馬云早期籌集的50萬元已幾乎耗盡,就連500元的最低工資都要開不出來了,公司尚未誕生就已陷入絕境。

      1999年8月,蔡崇信為絕境中的阿里帶來了希望,他的一位臺灣好友是高盛香港地區投資經理,正要對中國互聯網行業進行一次嘗試性投資,蔡崇信則說服這位好友投資阿里巴巴。該投資案于10月份敲定,高盛領銜一眾機構向阿里投資500萬美元,這其中就包括蔡崇信的老東家Investor AB。

      這次融資對于阿里巴巴意義重大,它既使其獲得了發展資金,也使其獲得了投行巨頭高盛的信用背書。這之后,日本軟銀的孫正義開始關注阿里巴巴,并約見了馬云。孫正義非常欣賞馬云,決定對阿里進行戰略投資,2000年1月,他決定投資3000萬美元,換取40%的股份。

      然而,蔡崇信卻在這時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覺得阿里已經不缺錢,引入新的投資還會稀釋第一輪投資者的股份,引發高盛等股東的不滿。不過鑒于馬云堅持引入這筆投資,蔡崇信最后做了一個妥協方案——接受軟銀的投資,但限制其投資金額、持股比例和對董事會的控制權。

      蔡崇信與馬云一起完成了與孫正義的談判,報價環節,他對孫正義連說了兩個“NO”,最終將合作條件敲定為2000萬美元、30%的股份,但董事會由阿里合伙人主導。

      這是一筆關鍵的投資,因為互聯網泡沫不久就破滅了,納斯達克指數斷崖式暴跌,導致大量互聯網企業倒下,阿里則在這筆融資的支持下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并開發出盈利項目——“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依靠自我造血成長起來。

      2004年,蔡崇信又為阿里完成了一筆金額高達8200萬美元的關鍵融資,用于支持于前一年成立的淘寶的發展。當時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漸趨成熟,淘寶和美國同行eBay正在進行市場爭奪戰,憑借這筆投資,以及本土化競爭策略,淘寶打敗了eBay,而這為阿里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上是阿里最關鍵的三筆融資,這之后,阿里就成了一塊金字招牌,被各大風投競相追逐,當然每次融資的操盤人仍是蔡崇信。

      私募融資之外,蔡崇信還幫阿里完成了兩次上市,一次是B2B項目于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一次是阿里集團于2014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這兩次上市讓阿里在治理上更加規范,對外也更具影響力。

      美國上市后,阿里巴巴成為一家全球矚目的互聯網巨頭,馬云也榮登“中國首富”寶座,而蔡崇信則被媒體譽為“馬云背后的男人”。

      阿里永久合伙人

      在2013年以前,蔡崇信一直擔任阿里集團CFO,這也是外界對他最熟悉的身份,有媒體將他比喻為“馬云的張良”,一些創業者則說,一定要像馬云一樣找一個“蔡崇信式”的CFO。

      然而這樣的看法并不準確,蔡崇信最本質的身份不是阿里的CFO,不是一個謀臣或者宰相,而是和馬云一樣都是阿里的主公。根據阿里2014年上市文件顯示,馬云持股8.9%,蔡崇信則持股3.6%,他倆是最大的兩個自然人股東,同時,他倆也是阿里僅有的兩位“永久合伙人”。

      對于馬云而言,蔡崇信是創業戰友而非高級下屬,那些試圖找一個CFO的創業者,是注定找不到“蔡崇信”的。而讓蔡崇信成為馬云創業戰友的則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

      蔡崇信第一次感受合伙人制度是在注冊公司時,他原以為創始人只會是馬云一人,而馬云卻給了他一個名單,上面寫著包括他和馬云在內的18個人。那一刻他被震撼了,“一般創始人沒有這樣的胸懷,這件事讓我感覺到,他是一個不一樣的人。”

      這之后,蔡崇信便以創始人的心態在CFO的崗位上開展工作,短短幾個月就為阿里引進了500萬美元融資。后來,他仍以這樣的心態處理軟銀入股一事,限制了對方的股份及控制權,而這一原則又在2005年雅虎大舉入股阿里(10億美元)時得到繼承,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顯示,此后五年,阿里董事會由孫正義、楊致遠、馬云和蔡崇信四位董事組成,投資人和管理團隊2對2。

      合伙人制度還使蔡崇信和馬云在面對重大危機時保持團結。最明顯的例子發生于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當時阿里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裁員,把海外分支都砍了,在國內則把總部從上海遷回杭州,蔡崇信和馬云等高管還主動把自己的薪水消減一半(獲得融資后薪水已經正常化,不再是月薪500元),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不過并不是所有高管都像他倆一樣堅定,主管媒體關系的副總裁波特·埃里斯曼就選擇退出觀望,而且在離職時選擇了三個月薪資,而不是阿里的期權——他不是創始合伙人,那點期權對他無足輕重。可以說,是合伙人制度將蔡崇信和馬云這兩個最重要的創始人,緊緊凝聚在一起。

      合伙人制度是阿里穩定和發展的法寶,它確保了內部人對阿里的控制,避免外部風投的隨意干涉。然而,這一制度卻不符合一般的“同股同權”理論,因而在阿里集團上市時遭遇巨大挑戰。

      馬云和蔡崇信原打算讓阿里集團在香港上市,B2B項目以前就是在香港上市的,可是港交所不接受合伙人制度,強調為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必須“一股一票”、“同股同權”。此后,雙方就此進行了長時間輿論戰,阿里方面則由蔡崇信出頭。可惜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為捍衛合伙人制度,馬云和蔡崇信只好轉赴接受合伙人制度的美國紐交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就在阿里上市籌備期間,蔡崇信的父親蔡中曾過世,蔡崇信回臺灣奔喪,但不久就重新上班,為上市事宜奔走。

      假如沒有合伙人制度,很難想象蔡崇信會和馬云風風雨雨走過17年,而且貢獻了自己所有的專業能力和外部資源。而馬云最讓人欽佩的也不是他的演講才華,而是他的胸懷和智慧。

      人格魅力即財富

      蔡崇信和馬云是彼此的貴人。如果沒有馬云,蔡崇信可能一直是某家跨國公司的高管,領著百萬年薪,過著中產日子;而如果沒有蔡崇信,馬云可能還會經歷若干挫折,阿里的融資會被大大推遲,規模也不會很大,甚至可能尚未獲得融資,就在互聯網泡沫破滅的過程中倒下。是蔡崇信的主動加入,成就了這段創業佳話。

      那么,蔡崇信當初看上了馬云什么呢?華商韜略總結如下:

      蔡崇信首先被馬云的氣質打動,馬云是那么的與眾不同、長于思辨和富有感染力。但蔡崇信并不推崇馬云當時的想法,“我不認為這是驚天動地的創意,他只是把所有公司放上網而已。”蔡崇信看重的也不只是馬云本人,還包括當時的阿里團隊,那是一群著了魔的人,他們堅定地追隨著馬云,眼中閃爍著光芒,雖然只領500元月薪,卻干勁十足。蔡崇信是做風險投資的,他見過太多創業團隊,但沒見過這樣的。他感慨,“哇,這個家伙真能把人擰成一股繩。他是了不起的領袖。他一定能干出一番事業。”

      而此后,當馬云決意用合伙人制度創建阿里巴巴時,蔡崇信更是愛上了馬云,并將阿里視為自己的事業。

      從這個意義上講,蔡崇信加入阿里看的首先是人而不是項目,這也是如今主流的投資理論。

      當然,蔡崇信堅持加入阿里還有其自身原因。他出身于一個名門望族,從小按照家族的意愿成長,一路順風順水,他的婚姻也是在家族主持下進行的。對于他而言,創業成了一種獲取自由和證明自己的途徑,更何況他馬上要當爹了。并且,他也不害怕創業失敗,“我學法律出身,不成功就再回去做律師。”

      在內外因素的推動下,蔡崇信堅定地走上了與馬云共同創業的道路,而且一走就是十七年。

      如果說蔡崇信加入阿里是因為馬云具有人格魅力的話,那么他跟馬云合作十七年則是因為他自己具有人格魅力——他能與馬云和其他高管融洽合作。

      蔡崇信與馬云并不在一起辦公,他常駐香港,馬云則常駐杭州,兩人每天都會通電話,通話時他們彼此稱呼對方的英文名,在阿里,蔡崇信是唯一稱呼馬云“Jack”的人。

      分工方面,蔡崇信全面負責阿里的財務和投資,用他的話講就是“管錢”和“花錢”,馬云則尊重他的權限,不干涉財務工作,有投融資想法時,也是先把想法告訴蔡崇信,然后讓蔡崇信去跟投資人或者投資對象溝通;馬云則負責阿里的其他事務,尤其是對外事務,蔡崇信則尊重馬云的權威,他極少對外發聲或者接受采訪,阿里總部的員工也對他沒有什么了解,甚至很少見到他,稱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蔡崇信說自己和馬云長久合作的關鍵是“能夠彼此分享的坦承態度”。“我可以批評他,他可以批評我,當然我們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這點至關重要。我有時會與他在電話中據理力爭,激烈爭吵甚至掛他電話。他對我也是一樣。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么做是出于保護公司的利益。”

      除了馬云之外,蔡崇信還能妥善處理與其他高管的關系,比如處理與陸兆禧的關系。陸兆禧(點擊閱讀:他在阿里打拼17年,曾是馬云最信任的人,最終卻黯然退休)在蔡崇信之后加入阿里,是阿里早期的重要功臣,后來還擔任過阿里集團CEO,但他不是公司創始人,這讓他在面對“十八羅漢”時稍顯自卑。支付寶獨立之后,馬云讓陸兆禧擔任CEO,讓蔡崇信做董事長,從旁監督。為避免陸兆禧畏手畏腳,蔡崇信主動找陸兆禧溝通,強調陸兆禧在該項目上的權威,并稱他們的合作是“一起討論事情”。此外,他每次去杭州時都單獨約陸兆禧共進晚餐,拉近彼此的關系。

      蔡崇信始終秉持謙和、低調的姿態,以致讓外界感覺不到他的存在,而這是他期待的效果。他極少單獨接受采訪,在僅有的幾次采訪中,他也反復要求媒體,“不要太強調我個人。”

      蔡崇信雖然不希望媒體強調他,但他的光芒卻越來越難以掩飾,因為他的財富已經到了很高的量級。

      蔡崇信常居香港,國籍則為加拿大,根據《福布斯2015香港富豪榜》顯示,其凈資產為68.5億美元,是香港第九大富豪,而根據加拿大商業雜志公布的2016年富豪榜顯示,其凈資產則為73億加元,是加拿大第六大富豪。

      此外,蔡崇信還因一筆大額捐款受到媒體矚目。2016年3月,他向自己和父親(蔡中曾)的母校耶魯法學院捐贈3000萬美元,用于支持耶魯法學院中國中心的持續發展,而該中心也被命名為“蔡中曾中國中心”。

      蔡崇信在演講時說,“在過去二十年,我非常有幸能夠參與到中國經濟和高科技行業的巨大成長中。這些經歷塑造了我,時至今日,我常常希望回饋一家能融匯體現我個人經歷的機構,耶魯法學院中國中心是最好的選擇。”

      蔡崇信的故事是阿里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少了對這部分故事的了解,便會對阿里和馬云的成功產生誤讀,以為一個沒有讀過名校,沒有精深專業知識,也沒有什么人脈與資源的人,單憑一個夢想、一腔熱情和一往無前,就可以創建一個商業帝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屌絲逆襲”,而事實不是這個樣子的。

      許多人都想成為下一個馬云,而能否如愿,首先取決于人們如何理解馬云的成功。

      責任編輯:金林舒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的视频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看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HE|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国产亚洲综合视频|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欧美亚洲国产SUV|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