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講個真實的故事
大概6-7年前,我服務于一家財富500強外企。故事的主角不是我,是我的上司,市場總監,在那一年他沒得到續約合同。
我個人挺喜歡這個上司,他擅長演講,擅長寫作,擅長經營人脈;在團隊管理方面,他扮演的更像是一位導師:鼓勵我們,給我們授權,讓我們收獲頗豐。盡管如此,在39歲這一年,他失去了捧了十多年的外企金飯碗。
父母年事已高,孩子還在讀書,卻在已近不惑之年時,被生活狠狠得砸了一棍。
來自Intel的數據顯示,美國2016年裁掉的員工中有近八成超過40歲,超過40歲被裁掉的幾率是40歲以下員工的2.5倍。
40歲,倘若沒有身居要職,那么他的經驗通常可以被30歲的人取代,但相比之下,其薪水更高、執行力更差,生活牽絆卻更多。
企業不是做慈善,老板始終會考慮成本收益先于情分。
對大多數人來說,40歲無疑是一道坎,尤其科技公司和新興互聯網公司,“中年危機”來得就更早了。
--------------- 悲傷的分隔線 --------------
如今,我也勉強混到了總監,和剛畢業的年輕人聊天時,經常聽到不少青年才俊,目標都直指“40歲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從概率上來說,一個很可怕的事實是:40歲失業比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高多了。
2017年1月出爐的胡潤報告顯示,中國的財富自由門檻繼續爬升,比去年上漲50%,其中一線城市高達2.9億,二線城市達到 1.7億。
事實上,隨著年齡的增大,我這樣開始奔四的職場人已經在思考,年過四十失業怎么辦?
企業的金字塔架構,決定了職場的游戲規則,有點像年會時常出現的搶椅子游戲。椅子越來越少,搶椅子越來越難,搶不到的人只能出局。職場亦如此,越往上越難,越往上人越少,有些時候出局并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可能僅僅是運氣不好。
即使你安于現狀,不嫉妒身邊的同齡人年輕人的晉升,而對于與你同齡比你年輕的上司來說,一個經驗豐富閱歷勝過自己的下屬,不但難以說服和管理,也可能成為自己崗位的威脅和隱患。
在過往,職場人并不擔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不少行業已經失去繼續做大的機會——沒有做大的市場蛋糕,也就不可能有更多好的高管崗位——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未來的每一年都可能是最艱難的一年;而成本控制變得尤為重要:高管我養得起嗎?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財務自由是遙遙無期的海市蜃樓,換個方向追求另外三種自由,或許更能保障下半生沒有后顧之憂。
01
時間自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人們往往認為,只有實現財務自由,才能實現時間自由。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才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實恰恰相反。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只有實現一定程度上的時間自由,你才有機會利用這段時間思考個人發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或許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職場地位的提升,收入肯定是越來越多的,然而時間卻越來越少了。除了工作,還需要抽出部分時間給年長的父母,維系配偶的感情,留著陪伴孩子成長等等。
如果有限的私人時間無法充分利用,工作時間你是否也能利用起來?
比 如:▼
公司是否實現彈性工作制度,讓你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學習和自我提升?
公司是否鼓勵你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并愿意為你提供幫助?
在公司,你是否擁有足夠的資源/是否能夠充分手頭資源(團隊、預算等),從而讓你擺脫瑣碎繁多卻又價值不高的事務性工作,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戰略性思考?
公司是否足夠開放,愿意讓你在工作外,拓展視野學習更多技能?
當然,公司的資源需要我們自己努力去爭取,領導需要我們自己去說服。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思考,什么的企業和領導,愿意在我們的職業發展歷程上助我們一臂之力——舉個例子,搞996常態化加班制度,恨不得多侵占你私人時間的企業,完全不允許你在工作之外有其他空間的企業,是沒興趣給你時間自由。
這種公司,工資再高,也別久待。
02
身份自由——化身斜杠青年
有了時間,我們可以思考未來扮演什么角色。
我們在職場上的角色,不應該只是某500強公司市場經理Amy、某互聯網巨頭財務經理Billy,更關鍵的是沒有了公司的光環,我們還有什么身份?
如果這類身份越多,我們越不用擔心職場危機和失業。
我認識一位人力資源總監@ 小紅拖拉機 ,心理學碩士,除了在互聯網科技公司擔任人力資源總監職位外,他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碼出了不少高水平的文章。
如今他同時是知乎大V,《清華管理評論》、《商界評論》人力資源專欄作家,天津衛視《非你莫屬》HR 專家,馬東新欄目《小學問》創意合伙人。他在不同角色之間跨界,自我價值也得以延伸。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小紅這樣的機緣,但實現角色自由并非難事:
參與一場峰會聽聽意見領袖的分享,上前加個微信討教一二,角色即轉變成了學生;
返回母校,分享一下自己的職場心得,角色即轉變成了導師;
學習一門喜歡的藝術,時不時參加一些社團演出,角色即轉變成了演員。
不一定每個角色都可以讓你變現,然而你喜歡的每個角色,都延展了你生命的寬度。
西諺有云:Time you enjoy wasting was not wasted (要是享受浪費時間的話,那時間就不是浪費了)。
如今的社會十分功利,經常強調“有效社交”。我們往往以為有效的社交是找能夠幫助自己的人。不幸的是,你無法提供對等的價值,別人為什么要幫你?
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幫助你能幫助的人,未來說不定他們也能幫你一把。更重要的是,幫助別人,不也是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形式嗎?
03
思想自由——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想自由是最難的。
國內人氣偶像組合TFBOYS成員王源,不久前在聯合國發布英文演講。我看到不少負面的評價:一個小孩憑什么上聯合國?聯合國是多么莊重嚴肅的場合,英文口語那么別捏,也就是他腦殘粉絲多……
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對于年近40的職場人來說,最為可怕,也最為常見——他們太習慣于根據過往經驗和定式思維,給別人貼標簽。
用性感博上位的女星,被扔水池估計也很爽;
90后這幫腦殘,一言不合就辭職;
用QQ郵箱/大寶/小米,真是不到low爆了;
不信教,就是毫無信仰;
年過30不結婚,心理肯定有問題。
大部分被淘汰的職場人,都有這毛病,無法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被束縛在自己的刻板印象中還洋洋自得。
就拿90后來說,相比年過30的我們,如今的畢業生完全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當時的我們混個學生會社團干部,就以為走上人生巔峰了;而如今的年輕一代,出國留學、虛擬聯合國、JA、運營社交媒體平臺、海報畫得跟大片似的,PPT做得猶如動畫一般,視頻拍得像明星MV產品設計;實習過的地方,或是知名外企,或是互聯網巨頭,或是新銳獨角獸,無論是視野,還是行動力都遠勝過當年的我們。
在互聯網經濟浪潮撲面而來的今天,很多市場規則都被互聯網打破,不向生于互聯網長于互聯網的新生代學習,我們就一定會被他們拍死在沙灘上。
我1個月前聽強生電商業務的副總裁郭女士的演講,分享她帶90后團隊的經驗。有人問她,你們設計了這么多內容放在互聯網上,你有時間審核嗎?
她這樣回答:
“我不審核。我只需要讓團隊知道不能觸碰的紅線在哪里。紅線以外的部分,我給團隊最大的自由。
我不能每天去評判這個內容是不是合適,這張圖是不是合規,因為我沒這么多時間。就算有時間,我也不能這么做。
最懂互聯網的是90后啊,他們應該對內容的轉化率負責,而不是對我負責。
對我負責,他們最終能摸清楚我喜歡什么內容,這沒用!他們應該了解摸索的是消費者喜歡什么樣的內容。”
04
【 寫 在 最 后 】
最后,我想說說文章開頭那位總監的故事。
在即將年滿40的時候,他丟掉了工作,在我們眼中最糟糕的事情,對他卻是最好的禮物——相比之前,大部分時間被束縛在辦公室里,他獲得了時間自由。
他沒有花時間去抱怨或哀嘆,接著爭取實現角色自由。
如今的他,在一家民營咨詢公司做合伙人,同時他也是交大MBA同學會理事長、8家初創公司的投資人、以及3家民營企業的獨立董事。
另外他還是一家人力資源雜志的專欄作家,堅持每個月為專欄寫一篇文章,如今這些文章馬上要被編撰成書。
去年年底,我們老同事聚會,他坐在我身邊,向我請教知乎怎么使用。
我不禁感嘆:年近40,生活狠狠地砸了一棍,沒砸到他,卻為他砸開了一片新的天地。
【 備 注 說 明 】
個人坐標上海,長期混跡于比較規范的外企,對于民企和國企的理解并不算非常深刻。我的分享自然受到我個人思維的局限,并不能代表整個中國職場的現狀。 如果有幫助,希望能獲得你的贊,如果有你認為不恰當的內容,也歡迎回復指出。
責任編輯:金林舒
- 混齡共處成職場新常態 代際差異引發“年齡危機”2017-11-10
- 近三成職場人為脫單逃離北上廣 程序員單身率最高2017-11-08
- 臺一男子因太晚讀Line被開除 法院判公司賠65萬2017-09-30
- 閩物聯網產業瞄準新高地 去年市場規模約800億元2017-09-25
- 科普:每天活動半小時 死亡風險真能遠離你2017-09-25
- DNF南部溪谷副本怎么過 DNF南部溪谷賺錢最新攻略2017-09-20
- 《王者榮耀》新英雄一般什么時候出 新英雄的上線規則2017-09-10
- 游戲產業擁抱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2017-09-08
- 首創股份:中標近18億元PPP項目2017-08-16
- 客戶租的共享汽車成了順風車 運營商急了2017-08-16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