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乎沒有誰不抱怨房價高,不抱怨貨幣投放多,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央行放水——催生高房價”的普遍共識。不過,筆者最近采訪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時,通過他講的故事,卻開始思考一個新問題,這些年什么沒有上漲?
周云杰說,對消費品特別是家電來說,近年來并沒有隨著房價的抬升而上漲,比如說冰箱、洗衣機、空調,和20年前相比,按購買力來說現在反而便宜了很多。“我1994年結婚時,買一個兩門的冰箱,225升的,花了4000多元;當時買空調,海爾空調1匹冷暖空調市場價約7000元,內部員工優惠價6700元;電視機我買的是25寸的日本索尼平面直角電視機,6800多元。”周云杰1994年已經是海爾集團下屬分廠的廠長,工資剛提到每月600多元,而這三件大家電,是他當時兩年多的工資。
把周云杰的小故事和2017年開年后家電行業刮起的漲價風聯系在一起比較,至少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首先,和20多年前比,我們的家電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其次,家電漲價可以看出什么風向呢?
家電便宜了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是人民幣的購買力。比如以周云杰當分廠廠長時的購買力,豬肉每斤約4元,現在約16-2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貶值了4-5倍,如果參考這個數值,一臺冰箱折算成今天的價格要花上近2萬元,是夠貴的!
進一步深究貨幣購買力的貶值問題。整個社會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現實中流通的現金加上各類存款的總和。1994年中國的M2余額是4.69萬億元,去年底是155萬億元,是當年的33倍。
如果簡單類推,你的工資在1994年是600元/月(海爾分廠長的收入),那么現在拿19800元/月,才能不跑輸M2增速。我們可以用這個數據來對比一下自己的收入,再想想自己現在愿意花多少錢買一個冰箱吧!
筆者搜索周云杰所述225升的兩門海爾冰箱,在天貓上均在2000元左右,比他當年買的便宜了一半;1匹的海爾空調冷暖型也只需2000多元,大約是當年價格的1/3;索尼電視已經沒有25寸的賣了,但在商城上,最小的32寸也不到2000元,不到當年價格的1/3。考慮到今天無論是冰箱、空調還是彩電,在技術上、設計上都比當年更美觀更先進,而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在不斷增加,我們完全可以下結論,今天的家電比20多年前便宜很多。
居民消費指數(CPI)上漲遠遠低于M2增速
從長時間來看,冰箱、空調、彩電等日用產品這些年的價格沒有怎么上漲,人們的工資上漲了,買到的家電產品和3C產品的性價比還在不斷提高,幸福感自然會上升。
那么M2不斷攀升,帶來的后果就不嚴重嗎?這要具體分析。一方面,M2的上升和GDP的上升速度是對應的,M2超過“GDP+CPI”的部分才可能產生超發問題,而這種“超發”并不嚴重,一般高于GDP兩三個百分點;第二,中國M2之所以高,和資本市場不發達、主要靠銀行間接融資有關,銀行在經濟中作用越大M2供應越大,所以貨幣供應主要是用于經濟發展;第三,中國超發的貨幣,很大程度上被土地給吸收了,不斷高攀的地價扮演著“消化池”和“散熱器”,消化著大量貨幣超發的泡沫,否則今天的CPI增幅肯定會大大升高。那么,這究竟利弊何在呢?當特朗普都在羨慕中國城市的基礎設施之先進時,這是需要投入的,這種投入的來源主要就是“土地財政”!房價貴,是因為地價貴;地價貴,是因為政府“賣地”時一次性把未來價值折現到現在征收,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是消費者先花未來錢,負債消費,中國是政府先花未來錢,搞土地財政!
不少地方的居民望高房價而生畏,對投機性市場怨聲載道,但就實際的日常生活來說,應該看到,CPI的漲幅是有限的,有些產品的價格不僅沒有通脹,反而是在通縮(特別是考慮到其性能提升),家電就是這樣!
家電行業集體漲價,漲價風開始蔓延
雖然今天的家電價格相較于20多年前便宜了,但是漲價風最近開始刮起來,我們還是敏銳地感受到了壓力。
2月28日,樂視發布超級電視部分機型價格調整公告:“在堅持成本定價和生態補貼硬件基礎上,對部分機型價格做出上調,2月28日零點起執行新價格。”這是樂視時隔3個月后又一次做出提價決定。
家電行業的漲價在2016年底就此起彼伏,2016年12月26日,美的空調發布漲價通知,一臺價格將上漲50-200元不等;隨后,格力、志高、日立等品牌先后宣布漲價。根據中怡康的統計數據,2017年前7周,空調、冰箱、洗衣機、油煙機、彩電五大品類的線下累計零售均價同比分別上漲4.3%、1.2%、5.6%、7.1%和6.6%。冰箱和油煙機的線上累計均價同比小幅下滑,而空調和電視的線上提價幅度超過線下。
從原因來看,這一輪漲價是受2016年下半年以來,大宗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物流費用上漲,以及人工成本不斷增加等因素影響。比如,空調漲價的原因是空調原材料的全線漲價,2016年下半年以來,銅從每噸38000元左右漲至目前的45000元;塑料原材料聚乙烯也從9月底的8600元上漲至10000多元,而這些均是生產家電的重要原材料。
不過,這恐怕還只是眼前看得見的原因。
看不見的原因
事實上,這一輪漲價潮中,家電不是唯一的,手機、輪胎、白酒、藥品、電動車,甚至榨菜都提價了。比如手機行業,華為、魅族、小米、樂視等手機品牌不止一款型號上調了零售價,漲價幅度從幾十元到小幾百元不等。白酒行業,從去年至今,五糧液已提價3次,據說現在還有漲價的勢頭。
如果說原材料的上漲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是家電等行業年后價格飆升的顯性原因,那至少你還得看到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國正在掀起新的基建浪潮,將助推原材料上漲、人工成本上升,隨后,家電等消費品自然價格上升。二是消費升級。簡單地說,就是隨著人們對消費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消費能力的提升,人們愿意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付更高的價格,前兩年熱炒的到日本買馬桶蓋事件即是端倪。
在第一輪漲價潮中,有不少通信專家表示,這是國產智能手機近幾年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首次漲價,這輪漲價“跟風”因素不強,主要是“提質”因素在起作用。以華為手機為例,華為高端機型價格直追蘋果,最新的P10高配版賣到了6000多元。家電領域,海爾、美的售價過萬的冰箱還賣得挺好。
得益于勞動生產率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規?;纳a優勢,還有很多當年需要高價引進的國外技術專利今天都已經能夠自主掌握,今天一臺家電的生產成本比20多年前肯定要低,與此同時,從當年供不應求到今天供過于求,則抑制了產品價格的提升??傊?,當年普通家庭難以企及的大家電如今都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俗話說,錢越來越不值錢,對于房子這話有道理,但生活中也有一些產品和服務,錢可能越來越值錢,在這方面你可以放心消費!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為什么當年一臺冰箱空調的價錢可以買上一平方米甚至幾平方米的房子,今天卻只能買上幾分之一?最重要的是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只要政府在供地環節“惜土如金”,地價就下不來,怎么指望房價下跌呢?!
責任編輯:金林舒
- 今年“金九銀十”成色不足 熱點樓市“遇冷”2017-11-03
- 北京今年前10個月僅成交2萬套新房 創10年新低!2017-11-01
- 為平抑房價 新西蘭候任總理杰辛達欲禁止外國人購現有住房2017-10-27
- 9月份非熱點省會城市房價上漲趨勢較為明顯2017-10-27
- 70大中城市房價退燒 一二線城市房價拐點出現2017-10-24
- 統計局:9月北京、上海、廣州房價環比均下跌2017-10-23
- 未來房價會降嗎?“擇校熱”如何化解?五部委給出答案2017-10-23
- 百余城發布150余次調控政策 熱點城市房價降溫2017-10-13
- 日本研究所:東京26年后房價均價5萬以上 日本人購房壓力大嗎?2017-10-08
- 出境游時請記?。哼@些才是我們游遍全球的底氣!2017-09-30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