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有幸參加了阿里的新零售戰略發布會,百聯與阿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最大的電商企業與最大的實體零售企業“聯姻”了。
這是一件驚天大事,特別對實體零售圈。
我把消息第一時間發給聯商新零售顧問團的實體零售高管朋友,大多被震驚了,主要是幾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百聯集團為何會與阿里“聯姻”?百聯集團2015年7月就正式成立全渠道電子商務公司,而且在2016年5月發布“i百聯”全渠道電商平臺,準備大舉進攻線上業務的節奏,這是實體零售對抗阿里的行業標桿啊!
第二個沒想到,阿里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與百聯集團“聯姻”?因為百聯集團典型的大型國企,特別難改造與融合,談判周期會很長;按照正常節奏阿里應該是先與非國企零售企業合作,比如:大潤發、步步高等。
第三個沒想到,馬云為何如此重視?一個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沒有涉及資本層面,居然馬云也出席了?
三個沒想到,必有大原因,值得深度分析一下百聯與阿里 “聯姻”的成因。
一、百聯集團為何會與阿里“聯姻”?
據零售行業內部人士透露,阿里追求百聯在2015年就有端倪,屬于試探性接觸,當然沒有結果,據說百聯怕被阿里吞掉。百聯集團在2015年7月還正式成立二級公司“百聯全渠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是探索門店O2O改造和集團電商業務。2016年5月發布“i百聯”全渠道電商平臺,準備大舉進攻線上業務對抗阿里集團;我記得這個消息一出來,不少實體零售高管還非常有期待。
從歷史的現象看,百聯集團是發現了新零售的戰略機會,努力想成為抵抗電商巨頭的實體零售代表,而且做出了堅定的行動。
從事實的結果看,百聯集團與阿里“聯姻”了,雖然只是一個戰略框架,其實已經進入試婚期。
據馬云說,雙方密談了8個月,什么事情讓百聯有如此大的改變?百聯從戰略對抗變為戰略合作。
這個轉變,我的個人結論是:與阿里盒馬的進攻有很大關系。
線上與線上的兩強合作,從來沒那么容易,大多需要雙方交戰,打了以后才能談成合作。更為確切一點,百聯做全渠道O2O的實踐,進攻了一年多,也沒有摸索出一條路;而阿里做全渠道O2O的實踐,2016年由盒馬做出成功樣板,10個月開始在上海迅速擴張,這叫“兵臨城下”,因為盒馬模式的威懾力。
我(云陽子)曾撰文寫過盒馬O2O,阿里新零售的1號工程,盒馬=盒馬餐飲+盒馬鮮生+盒馬集市+盒馬便利店,對標餐飲店,生鮮綜超,大賣場,便利店,這些都是高頻消費,很明顯要搞的線下購物的超級入口。而上海地區,是盒馬模式的試驗地,沖擊最大的首先就是百聯集團的聯華超市股份公司。
我2016年也曾私下問過百聯集團負責全渠道的高管,能否抵擋盒馬的攻勢?為何不學盒馬模式?這位高管其實很懂業務,但是很無奈的回復:根本無法抵擋盒馬的攻勢,基因不同也無法快速學好盒馬模式的玩法。從盒馬的戰略演繹推算,我倆當時結論一致:百聯集團與阿里合作,對雙方都好。
聯商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教授,以前擔任過上海農工商集團的副總裁,對國有零售企業很熟悉。曾經也和我說過,上海國有零售企業的競爭力很差,大部分都應該退出市場,讓更有活力的企業來接管或合作經營。
僅從零售經營角度看,無論內因還是外因,百聯集團應該和阿里進行“聯姻”,勢比人強?。∪绻麖膰蠡旄牡慕嵌?,百聯集團“聯姻”電商平臺(阿里、京東)也是有必要的!
二、阿里為何這個時間點與百聯集團“聯姻”?
按照正常邏輯,阿里推動新零售對線下實體零售進行“聯姻”,京東也會跟進,據我所知京東正在秘密實施計劃。線上實體零售優質資源,2017年會面臨著被爭搶的境況,應該有2個顯著特征:其一是實體零售估值會被抬高,其二是“聯姻”速度加快。
前段時間還和零售投資圈朋友交流過,阿里喜歡哪些實體零售標的物?最開始是銀泰百貨,然后是蘇寧電器,之后又是寧波三江購物,大家總結一個規律:就是非國有零售企業優先。反之,與國有零售企業合作,非常麻煩,股權置換是重點(國有資產流失風險),還有員工管理、企業文化等等,也特別難改造與融合,“聯姻”速度會很慢。
我也堅定的認為,阿里2017年會先搶非國有零售企業。
沒曾想,剛剛過完年就被打臉,阿里與百聯集團“聯姻”了。關鍵還是一個沒有涉及股權的戰略框架協議,而且馬云也出席了,還穿著西裝,如此重視!
馬云,又稱之為“馬省長”,因為阿里的GMV相當于一個發達省。馬云對百聯集團如此重視,我們的思維角度就不能完全用商業經濟理論來演繹推論,而要用政治經濟學原理來揣測馬云。所謂政治經濟學,是政治在前,經濟在后。
馬云的意圖其實也很明顯,參與國企混改,非國有企業與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這條路,對民營企業而言,明顯是一條崎嶇險路,不好走。哪怕要參與百聯集團的混改,那也可以先談好股權問題,再召開戰略合作發布會,沒那么著急吧!
事實上,阿里和百聯集團似乎有點等不及了,股權問題先擱置,一定要把合作告知天下,對上海政府而言,這就是國企混改的樣板工程。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百度一下,你會發現2017年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之年(國家領導人下了決心),而一年之計在于春??!馬云在順勢幫助中國政府推動國企混改,號召民企踴躍參與,這是政治覺悟。
三、阿里與百聯集團“聯姻”有什么好處?
談完政治,再談經濟,國企混改對阿里有什么好處嗎?
僅僅談零售業,阿里與百聯集團的“聯姻”,可以從兩個緯度看,資本層面與業務層面。
資本層面。目前沒有涉及股權,但阿里99%的概率會入股百聯集團,這是上海政府的期待。阿里做為民營企業代表參與國企混改,這種樣板工程是不可能讓阿里在股份上吃虧的。
業務層面:百聯集團是真正的全業態,百貨、購物中心、大賣場、綜超、便利店,各種專業店(亨德利鐘表、茂昌眼鏡、金亞珠寶、上海第一醫藥等)。這給阿里新零售的O2O項目實施帶來最全的應用場景,然后把經營技術與IT系統輸出給全行業,順便讓大家都用支付寶,阿里的“水煤電”戰略可以全部落地。
除此以外,阿里CEO張勇在會議上還講了一個詞語:商業密度。百聯集團是一個商業密度很集中的區域零售商,主要根據地是上海。在阿里新零售的構想下,區域零售商,多業態+商業密度,能有效的發揮整體實力。百聯集團實際上是全國區域零售商的一個縮影,區域零售商很多是國企,比如:廣百、王府井、武漢中商等。
也就是說,阿里與百聯集團只要在業務層面,能夠順利開展好新零售,那零售業的國企混改,區域零售商基本都要和阿里合作。如果是這樣的話,京東會非常難受,戰略布局上至少落后幾步棋。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啊,確實高!
阿里與百聯的合作,從三個沒想到,到略有開悟,有兩點值得反思分享:
其一、高度不夠,看不見全貌。這是大部分高管都會犯的錯,包括我自己。我們只是站在半山腰看事物,總以為看到了全貌;站在山頂的人,把看到的事物說出來,大家反而覺得不可信。這一點,馬云是超出一般人類的,所以長得像外星人;當然馬云也不是神,但必須承認馬老師的眼界高人一等。
其二、越難的事情,越有價值。道理都懂,但做起來難。國企混改,這種超級難搞的事情,馬云偏向虎山行,這可能把做困難事情當作信仰。實踐新零售,就是一件高難度事情,做起來讓人感覺痛苦,但一定有很大價值。
新零售時代來臨,我們應改變自己,逃離舒適區!探索難度事情,做一點有價值的事。
責任編輯:金林舒
- 百聯“巴旦木”二氧化硫超標 福建曝光最新16批次不合格食品2017-06-22
- 馬云的新零售,并不新鮮?。?/a>2017-06-13
- 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原因是什么 沃爾瑪、大潤發為什么相繼關店2017-03-31
- 泉市民稱買到過期果凍 大潤發的回答你想不到2017-03-28
- 阿里牽手百聯:最大的輸家和最大的贏家分別是誰2017-02-23
- 阿里牽手百聯 馬云:我們是自由戀愛2017-02-20
- 阿里與百聯戰略合作:布局新零售,或不涉資本層面2017-02-20
- 奇!買20個雞蛋 連敲12個全是雙黃(圖)2017-02-19
- 打假人索賠被疑“假打” 律師:涉嫌敲詐2016-12-01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