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黃興 張璇)撕開筆記本電腦大小的紙箱,劃開封口膠帶,取出填充物……最后取出區區一小盒化妝品。一方面快遞行業井噴式發展,另一方面,“包粽子”式的包裝帶來海量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傷害更不容小覷。快遞包裝如何“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亟待解決的問題。
“過度包裝”帶來百萬噸廢棄物 回收率不足10%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快速發展,快遞業呈現爆炸式增長。《2016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快遞服務企業2016年業務量達312億件,連續6年年均增長超50%。
快遞行業飛速發展,不可避免地消耗天量的包裝材料。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行業消耗99億個包裝箱、169億米膠帶……同比增長幾乎都超過四成。這些包裝垃圾可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膠帶總長可繞赤道425圈。
雖然快遞業務總量提升是包裝垃圾數量增加的直接原因,但“過度包裝”現象不容忽視。我們留意到,很多快遞包裝都是“里三層外三層”。但商家亦有苦衷。一位網店商家曾吐露心聲,雖然費錢費力,但為了商品的運輸安全,在包裝上不敢怠慢,還得“寧多勿少”。尤其是對生鮮、家具等易碎易壞物品,商家更是加倍包裝,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
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楊駿說,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而這些包裝垃圾以紙張、塑料等形式為主,其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等。根據相關專家測算,生產1噸紙需砍伐17棵十年生大樹,生產1噸塑料袋需消耗3噸以上石油。
此外“過度包裝”更伴隨著高污染。以廣泛使用的透明膠帶為例,其主要材質是聚氯乙烯,需耗時百年才能降解。2015年全國累計使用膠帶169億米,其產生的污染可想而知。
由于目前尚無有效的垃圾分類與回收利用制度,包裝垃圾主要采用填埋處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研究員曾現來表示,膠帶和塑料袋等較難降解,在大氣和水體中長時間留存會帶來污染,對其進行焚燒更會產生有毒有害的氣態污染物。
快遞包裝“綠色化”難題在哪?
快遞過度包裝帶來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是顯而易見的。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綠色包裝成本較高,快遞包裝生產和使用缺乏標準,環保意識有待提升等都間接導致快遞包裝垃圾“泛濫”。這些因素也是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繞不過去的攔路虎。
成本較高是制約綠色包裝材料推廣使用的一大掣肘。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一只不可降解塑料袋是8分錢,可降解塑料袋價格是它的4至5倍。誰來為環保材料買單?”
另外,行業強制性標準付之闕如,亦是助推“過度包裝”的重要因素。楊駿分析稱,快遞業和快遞包裝行業的標準大多數為非強制性標準,實際上對行業的整體約束力不夠,標準的執行力度與現實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包裝回收率低也是快遞包裝“綠色化”存在的難點。曾現來說,據業內測算目前快遞包裝回收率尚不足10%。目前膠帶、包裝箱、編織袋等七大類包裝物的回收與再利用情況并不理想。除對快遞運單的保管、存放與回收(銷毀)有明確規定外,針對快遞包裝的其他部分均無統一規定要求,任企業或消費者自行處理。
“我每天在豐巢、‘E郵柜’旁都能看到不少丟棄的塑料袋、膠帶”,在杭州某小區的保潔吳大姐看來,這種自行處理就是隨意丟棄。記者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院外看到,多家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在忙著派件。一名快遞員說,每天派件量超百件,包裝由顧客自行處理。
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并無包裝回收舉措。重慶市一家廢品收購站經營者說,一些快遞包裹體積小,且膠帶和塑料、填充物等混合,分揀費勁,往往難以回收。
楊駿、曾現來等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過度包裝”與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不符,與“綠色”發展理念相悖,亟需改變。考慮到中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這一問題或將愈演愈烈。業界人士呼吁“快遞包裝革命勢在必行!”
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發力
快遞“過度包裝”問題涉及包裝材料供應商、電商平臺和商家、消費者、快遞企業等多個主體。業內人士表示,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需多方共同努力。
多家快遞公司和電商平臺已意識到快遞垃圾的危害,并已開展行動。2016年6月,物流平臺菜鳥網絡宣布,聯合32家中國及全球合作伙伴啟動菜鳥綠色聯盟,實施“綠動計劃”,承諾到2020年替換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
推廣使用綠色包裝袋的工作也正進行。一些快遞企業已采用可降解紙箱和可循環塑料箱,并在中轉時使用可循環使用帆布袋。大型電商平臺如京東、唯品會等也已改良快遞包裝。
春播網主營包括新鮮水果、有機蔬菜在內的綠色食品。這家電商平臺歷時2年研制出一種綠色環保提籃,可冷藏和冷凍,由快遞員在顧客收貨后取回。一舉解決了過度包裝問題,更可確保食品在送達途中的新鮮度。這一綠色環保提籃,受到消費者青睞。
童文紅表示,快遞包裝產業鏈各主體應聯動合作實現產業鏈整體“綠化”,對增加的成本,國家政策扶持一部分,商家和物流也要給予一定補貼和支持,消費者也要承擔一部分。
“作為快遞大國,須加快向綠色快遞轉型。”楊駿表示,綠色包裝這條產業鏈,既涵蓋快遞企業、電商平臺等,也關系著廣大消費者,每個人都應參與到“綠色包裝”的行列中。
而從快遞企業和電商商家實際操作看,曾現來等專家表示,應從源頭強化快遞包裝的管控,盡量避免過度包裝。據記者了解,有一家賣母嬰產品的網店為獲買家“包裝嚴密”的好評,每個月使用近萬米的膠帶包裝。這凸顯出從商家方面管控包裝的必要性。
此外,應探索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的機制。目前已出現“快遞箱回收積分返利”的新舉措,消費者可預約快遞員回收廢棄紙箱等,積分獲得返利。業內人士建議,可由電商企業發放抵用券等方式鼓勵消費者積極參與,回收后統一消毒清潔后再利用。(參與采寫:尚升、侯文坤、孟含琪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金林舒
- 龜速快遞、暴力分揀、快遞損毀 雙11后遺癥來襲2017-11-14
- 雙11快遞都收到了么?網曝快遞在小區保安室被偷2017-11-14
- 日送快件數量漲7倍 快遞員找媳婦幫忙送2017-11-14
- 每天1億件,占全球四成!有一種自豪叫中國快遞2017-11-12
- “雙十一”期間北京郵、快件處理量將達1.41億件2017-11-11
- “復興號”快遞首重70元 “雙11”當天正式上線2017-11-10
- 快遞公司備戰“雙十一”出新招:拼運量拼服務拼速度2017-11-08
- 網購代收當心餡餅變陷阱!明顯忽略簽收環節2017-11-08
- 快遞“隱私面單”半隱半露:號碼雖隱藏 姓名地址仍“裸奔”2017-11-02
- 你的快遞包裹可能有一個重要變化,發現了嗎?2017-11-01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