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 Cooper博士(謝耳朵)吉姆·帕森斯,在30歲之前,一直都是個萬年龍套。
他曾在休斯敦的一個實驗戲劇劇團打雜,每日的工作使他勉強維持生計。在取得了圣迭戈大學古典戲劇方向的碩士學位后,他拍過廣告,跑過龍套,參加過無數輪試鏡。
“每個月為15到30部電視節目試鏡都是小兒科。很多情況下,我一出現,這個節目就找不到電視臺想要購買了。”
某次他參加馬丁·麥克多納( 編注:英國導演) 的試鏡時,帕森斯不小心碰到電源開關,導致片場全體斷電。尷尬,他也曾覺得自己就是個惹人厭的災難。“對于試鏡,我一向懷著或者說努力懷著的唯一念想是:試鏡可能是由我來演這個角色的唯一機會。”帕森斯說。
直到2007年,34歲的帕森斯參演了《生活大爆炸》。后來,他在2011年、2012年和2014年3次獲得艾美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2016年,他是全美收入最高的男演員。2017年也就是前不久,他與交往了14年的完美男友結婚。
馬云,阿里巴巴的創始人
馬云的30歲,他創辦的海博翻譯社還沒開始盈利。
1982年,馬云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應聘服務生,結果表弟被錄用,自己慘遭拒絕,老板給出的理由是馬云又瘦又矮,長相不好。后來馬云做過秘書、搬運工人。
第二年再次高考,數學考了19分。1984年,第三次高考,數學考了89分,但因英語優異破格升入外語本科專業。畢業后做了英語老師,又因為很多人來請他做翻譯,成立了海博翻譯社。
一直到1994年,馬云30歲,他的海博翻譯社才開始收支平衡,但還沒賺錢。
30歲之前,馬云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甚至沒用過計算機,英語和翻譯似乎是他的全世界。為了翻譯社的生存,他甚至背著大麻袋去賣塑料花。31歲那年,他去西雅圖參觀了第一家ISP公司VBN,之后才發現互聯網的商機,決定辭職創業。
王健林 萬達集團董事長
30歲的王健林,還在軍隊里當兵。
“賺1億”對他來說,可能連做夢都沒想到過。從15歲成了“娃娃兵”。到32歲轉業,王健林的生活里只有一件事,學習。學偵察技術,學經濟管理,軍隊的生活規整穩定,他也一步步做到排長、參謀,28歲當上正團級干部。
1985年,國內喊響了兩個口號,“追求萬元戶”,和“裁軍一百萬”,31歲的王健林坐不住了,他決定響應號召,主動申請轉業,到大連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擔任總經理,從此之后踏上了地產大亨的崛起之路。
J.K 羅琳,《哈利波特》作者
羅琳在30歲那年和第一任丈夫離婚,成為了單身母親。
失業,沒有收入來源,她認為自己是個徹底的失敗者。那段時間,羅琳正在創作《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前后寫了5年,多次投稿均遭到拒絕。她患上了抑郁癥,甚至想要自殺。
羅琳把那段時間的失敗描述為一種“解放”,讓她能夠心無雜念地專注于寫作。攝魂怪的形象就是以她當時的低落狀態為原型。
1997年, Bloomsbury出版社終于同意出版羅琳的第一本書,這本原名為《哲人石/賢者之石/點金石》的小說,一舉斬獲英國國家圖書獎兒童小說獎和斯馬蒂圖書金獎章獎。
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爺爺
肯德基爺爺的30歲,和炸雞一點關系也沒有。
他開了一家渡輪公司,在俄亥俄河的兩岸擺渡,后來他賣了在渡輪公司的股份,又轉行去制作乙炔燈,但很快失敗了。隨后他到米其林公司做銷售,卻因為公司業務調整被裁員,這是他的第4次失業。
30歲之前,他還經歷過三次失業。他當過消防員,因為和同事打架,被辭退。他利用晚上學習函授課程,得到了法學學位,在當律師期間,因為當庭和客戶爭吵,又失業了。第三次失業,是因為他在信誠人壽保險公司做保險銷售員的時候,忤逆上司,被開除。
事實上,直到40歲,他才依靠自己的力量開了一家可賓加油站,正是在加油站的小廚房里,他做出了后來聞名于世的肯德基炸雞。
蘇洵,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的父親
“三蘇”之一的蘇洵,在27歲以前,是一個游手好閑、天天吃喝玩樂的人。
因為父親健在,他不用掙錢養家,有揮霍青春的資本。他老爸見他這樣,也早就絕望了,懶得管。本以為結婚之后可能會成熟起來,可他連女兒夭折了也不是很在意,仍只知道玩樂。
但一次科舉考試的失敗,給了蘇洵沉痛一擊。這次失敗,使他痛定思痛,搬出幾百篇自己的舊作細讀,不禁嘆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他憤然將這批舊稿一把火燒盡,決心重讀《論語》、《孟子》,研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他每日端坐在書齋里,苦讀不休六、七年,并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
此時,蘇洵已經二十七歲。史書上記載:“洵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30歲后,蘇洵才學業漸成。17年后,攜兒子蘇軾“共客長安”,轟動京師。
德萊克·馬斯特斯,紅牛創始人
馬斯特斯,30歲時的時候剛剛開始找工作——因為他大學讀了10年,28歲才勉強畢業。
他在采訪中說,大學時他沒什么時間學習,記者問他為什么,他回答道:“Life!”。年輕時的他熱衷于運動、參加聚會和追逐漂亮女孩,夏天兼職做導游,冬天做滑雪教練。這或許也是他把紅牛定位成“能量和活力”的原因。
創建紅牛之前,他在聯合利華、德國的Jacobs咖啡、Blendax牙膏做市場推廣、做營銷、做銷售。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斯特斯發現了一款使人恢復活力的飲料 Krating Daeng(泰語:紅牛),也非常湊巧,Blendax 公司在泰國的一個名叫Chaleo Yoovidhya的代理商擁有這樣一家飲料生產公司,馬斯特斯便產生了把它引入西方的念頭。最后他和代理商 Yoovidhya一起,創立了紅牛飲料公司。
霍華德•舒爾茨,星巴克CEO
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說過,“每一段經歷都為你的下一步做了鋪墊,只是你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
舒爾茨出生于在一個墻壁上有著彈孔的貧困家庭,父親是一個卡車司機,運送衣服和尿布。
中學時,舒爾茨沉迷橄欖球,“基本上不做功課”,作為體育特長生上了大學。畢業后,懵懵懂懂地去了一家溜冰場工作,沒有導師、沒有榜樣,一切都靠自己摸索。
因為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一年后,他跳槽到施樂公司做推銷員,每天打50個推銷電話,在曼哈頓城從第42街跑到第48街,從東河跑到第50大道,登上每幢寫字樓,敲開每間辦公室的門。上街陌生拜訪,并憑借這份工作還清了大學學費的貸款。
直到星巴克公司已經成立,他在銷售星巴克咖啡機時發現了星巴克的與眾不同,于是積極和創始人聯系,成為其中一員。后來的后來,他成為把星巴克打造成了今日的帝國。
“我必須找到一個能夠讓我做回自己的地方。在這個問題上,我絕對不會妥協。”
宗慶后,娃哈哈創始人
30歲的時候,宗慶后在浙江紹興農場任調度員。
家庭的貧困,迫使宗慶后初中畢業就出門工作補貼家用,先在舟山,后在紹興的農場打工。
1978年,宗慶后母親退休,33歲的宗慶后回到杭州,頂替母親進入工農校辦紙箱廠做推銷員。之后的10年間,他先后在儀表廠、工農校辦廠、城區校辦企業做最業務員、銷售經理。
1987年,宗慶后靠借來的14萬元承包連年虧損的杭州上海校辦企業經銷部,并開始蹬三輪賣冰棍。
就是在蹬三輪送貨的過程中,宗慶后發現了兒童營養液的市場,開始創業。
1989年,44歲的宗慶后成立了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開發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產品一炮打響,走紅全國。
齊白石,繪畫大師
30歲的時候還沒確定繪畫是自己的事業。
他14歲起作木匠,學習雕花木工。后來兼習繪畫,25歲時拜名師學習,并以賣畫為生。32歲時又對刻印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向名家學習刻印。
1903年,齊白石39歲,第一次到北京。40歲,齊白石開始周游天下,賣畫換錢支撐他的”自由行“。
42歲,齊白石終于確定了自己的寫畫風格,由工筆畫轉為寫意畫。1917年在北京賣畫刻印期間結識了陳寅格之兄陳師曾,陳師曾這么推薦齊白石的作品:“思想新奇,不是一般畫家能畫得出來的……我們應該特別幫助這位鄉下老農,為他的繪畫宣傳”。
從那之后,53歲的”鄉下老農“齊白石終于走上了畫家的人生軌道。
大衛·邱,德州撲克世界冠軍
30歲之前,大衛·邱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德撲之王。
18歲的老邱在父親朋友的幫助下來到美國,在養老院打工、割草、喂牛、擠奶、修理、做飯、清潔、照顧老人,學英語,勤勤懇懇。老邱是個很善于找到工作的樂趣的人,他在自傳中說,“擠奶是我最喜歡干的活”,“每天早晨去撿雞蛋,也總有一種收獲的樂趣”。
一年后,他到社區大學讀語言預科,半工半讀,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但他卻覺得,“越累越幸福,越苦越快樂”。
27歲,他辭職開了一家中餐館,繼續開足馬力奮斗,每年只休息半天。
直到30歲之前的一天,他給一家撲克俱樂部送中餐外賣,第一次接觸到了即將成為他終生事業的德州撲克。
簡·庫姆,WhatsApp的創始人
庫姆出生在烏克蘭,16歲時跟隨母親來到美國,領過政府發放的食物券、做過公寓門房。
21歲,庫姆遇到后來的合伙人阿克頓,從大學輟學加入雅虎,成為一名基礎架構工程師。
2007年9月,庫姆31歲,他和阿克頓決定離開雅虎,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減壓旅行,他們周游南美洲,玩極限飛盤(ultimate frisbee)。
旅行結束后,他們一同申請Facebook公司,雙雙被拒。
當時,庫姆常去的健身房禁止使用手機打電話。為了避免漏接電話,他和阿克頓嘗試設計一款社交通訊類App。兩年后,二人共同創建了WhatsApp,2014年,WhatsApp 被 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凌克,金地集團CEO
凌克30歲的時候,連金地集團還沒有成立。
大學畢業后,凌克被分配到了一家軍工企業做助理工程師。他當時覺得自己可以做到總工程師、廠長,很有希望。
但工作了幾年,到80年代末,他又感到“無望”了,因為當時改革浪潮正盛,而軍工企業無法融入市場經濟,他認為沒有前途。
所以他決定辭掉“鐵飯碗”,到深圳找工作。經領導和朋友介紹,他加入了后來成為金地集團的“深圳市上步區工業村建設服務公司”。
從一個工程師轉變成一個小文員,雖然落差很大,但他覺得自己從此擺脫了無望的狀態,重新朝希望走去。
那年凌克33歲,7年后,40歲的他才當上金地集團的CEO。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作者
塞萬提斯30歲的時候在勒班陀戰役中受傷,左手失去了行動能力,隨后又在回國途中被叛徒俘虜,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囚禁生涯。
被解救回國后,直到寫出《堂吉柯德》之前,他一直過著流浪漢般的生活,不止一次睡在酒吧的后門。
三十歲至四十歲期間,他擔任了海軍代表官和收稅員,期間因為會計違規和管理不善兩次遭監禁。
塞萬提斯沒有上過大學,20歲才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40歲才開始大規模創作,直到快60歲,才寫出《堂•吉訶德》。
拉里·艾莉森,甲骨文創始人
30歲的拉里·埃里森不停地換著地方做兼職,幾乎掙不到錢,連交房租都感到吃力。
年少時,埃里森讀過三所大學,但都沒有獲得過文憑,30歲之前他換了十幾份工作,甚至在機械廠做過工人。
但他卻追求奢華的生活,想方設法地借錢買了一輛上千美元的山地自行車;常常有人看到他在昂貴的餐廳吃飯,他甚至還跑到比佛利山(好萊塢明星的聚居地)去隆鼻。
30歲那年,他的妻子決定跟他離婚。此后他頓悟般地告別了腐化的生活方式,進入Ampex公司,隨后跳槽到精密儀器(Precision Instrument Company,簡稱 PIC)做系統開發。
當時PIC需要一套軟件,但預算高達200萬美元,埃里森看到了商機,找到在Ampex認識的兩名程序員共同開發,最終以40萬美元競標成功。
這是埃里森的第一桶金,也是甲骨文得以誕生的第一筆研發經費。
責任編輯:金林舒
- 留學生在美國工作變難 工簽批準率創十年新低2017-10-26
- 美媒:2018年全球大學排行榜公布,中國上榜136所 位居第二2017-10-26
- 福建三所大學重要人事變動2017-10-18
- 福州全面部署第20號臺風“卡努”防御工作2017-10-14
- 留學生在美國怎么找工作?面試有什么技巧?2017-10-13
- 美國一大學首設大麻種植學位 學生爭相選報2017-10-12
- 談陳水扁病情 柯文哲:他一開始是裝的2017-09-30
- 臺一男子因太晚讀Line被開除 法院判公司賠65萬2017-09-30
- 閩物聯網產業瞄準新高地 去年市場規模約800億元2017-09-25
- 10歲小女孩上大學引熱議 人生慎按“加速鍵”2017-09-21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