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0日電(記者李志浩、顧煜)在有著“戈壁明珠”美譽、氣候干燥少雨的新疆石河子,一片200畝的旱田里齊腰高的水稻郁郁蔥蔥,田間卻無壟無畦也無水,初看讓人誤以為是麥田。低著頭的飽滿稻穗,提醒著人們即將到來的高產。這片稻田就是由新疆天業節水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膜下滴灌水稻示范基地。
隱藏在稻稈根部的是一塊塊地膜,每塊地膜下都鋪著3根輸水軟管,有若毛細血管,覆蓋12行的水稻。這一膜的阻隔,將蒸汽留在土里,水肥則滴灌到根。
“在我們研發出這套技術之前,石河子從來都沒有種植過水稻,氣候根本不適合。”地處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年降雨量僅180-27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000-1500毫米,干旱是田間的常態。“但現在我們的水稻平均畝產能夠達到600公斤,高產段可達830公斤,均高于全國平均畝產。”新疆天業農業研究所的陳伊峰說。膜下滴灌水稻技術的應用使當地擺脫了氣候的限制,“無中生有”地種上了水稻。
這項于2011年獲得國家專利的“膜下滴灌水稻機械化直播栽培方法”,可謂徹底改變了水稻種植的“水作”傳統,全生育期無水層、不起壟,灌溉用水從2000方/畝降到600—700方/畝,節水60%以上。尤其是直播技術的應用,讓農戶免去育苗和插秧之苦,開動膜下滴灌播種機,播種、鋪膜、鋪滴灌帶一次完成,生產成本每畝降低178元,土地利用率提升了10%。
此外,在新疆著名的“一白一紅”經濟作物——棉花與番茄種植灌溉技術中,石河子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種植與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有效提高了產量,還減少了蟲害。
“番茄采用滴灌丸粒化直播種植技術后,產量為8—9噸,比起常規種植,每畝收益提高50%左右。”項目負責人銀永安介紹。“水肥一體化施肥裝備系統”則可將肥料如同油料一樣運送到農戶地里,確保加肥的精準和均勻,實現資源共享。
“在我們石河子,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一片田地不用膜下滴灌技術的,我們的水肥一體化也做得很好。”天業節水的陳林介紹。上周日,代表著國內微灌領域最高學術水準的全國微灌大會剛剛在石河子落幕,如今起源于這個城市的膜下滴灌技術,已經應用在全國多地,大面積應用于40余種作物種植。根據新疆天業集團測算,膜下滴灌技術幫助主要大田作物平均增產30%以上。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新疆主場牛哄哄 主持人罵人遭CBA官方處罰被停工作!2017-11-03
- 日本首次在野外試驗田收獲轉基因水稻 收獲的水稻只用于研究 2017-11-02
- 曝新疆將簽約周琦夏聯隊友 布拉徹因傷暫被替代2017-10-10
- 正本清源!關于新疆的很多重要問題都講清楚了2017-09-14
- 游戲產業擁抱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2017-09-08
- 福州截至今年7月底建成145個種植標準化示范區2017-09-08
- 從科技到“玉山計劃” 為什么都像老鼠會?2017-08-24
- 四川新疆地震動力源相同 未來幾個月地震或增加2017-08-11
- 專家:四川新疆強震不在同一地震帶 但動力源相近2017-08-09
- 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附近發生6.6級左右地震2017-08-09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阿里速度!天貓雙11銷售額又創新紀錄!華爾街2017-11-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