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根據黨中央部署和福建實際,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主動布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握總要求,走好特色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15次聚焦“三農”,其中12次提及郵政儲蓄、郵儲銀行。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大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對鄉村振興支持力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郵儲銀行相關負責人如是說。當前,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已經迅速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擎起鄉村振興的旗幟,整合各項資源,采取多種形式,為鄉村發展注入資金,以金融畫筆揮毫潑墨,繪就福建農村發展新畫卷。
潤澤農業產業激發鄉村振興內在動力
還沒走進三明永安市五一村連片的葡萄種植大棚,一股甜香已經撲鼻而來,散發出讓人垂涎欲滴的味道。大棚里,一串串晶瑩剔透、鮮嫩水靈的“珍珠瑪瑙”綴滿了枝頭。而幾年前,五一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景象:特大洪災來襲,村里農田被淹、莊稼無收,村民的泥瓦房經洪水淹泡都成了危房。
為了擺脫災后困境,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決定帶領村民在村內推行瓜果大棚種植。然而,資金短缺的村民們跑了一家又一家銀行籌集資金,都因“貸款條件不成熟,沒有抵押物”而被拒絕。
得知此事,郵儲銀行永安支行連夜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用“小額聯保貸款”來破解五一村無抵押物的難題。最終,全村140多戶村民都獲得了郵儲銀行的信貸幫扶,邁出了致富的第一步。得益于郵儲銀行金融活水,如今的五一村已成為十里八鄉爭相學習的鄉村振興新榜樣。
作為一家從成立之初就被賦予“三農”使命的銀行,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一直堅持扎根八閩,因地制宜,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的政策利好,持續發力,聚焦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領域,把農業龍頭企業、優質的農村建設項目作為重點目標,構建“鏈式化”“集群化”的金融服務模式,開拓特色農業金融服務的新局面。
支持優勢產業發展。圍繞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農業七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的意見》,該行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商圈、集中市場的綜合開發,提高服務的精準度;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持續增加涉農信貸總量;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力度,為農民的穩定增收、農村現代經濟建設和農業規?;l展提供持續穩定的金融支持和服務。截至2018年6月末,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涉農貸款余額達414.87億元,較2017年底增長15.54%。
支持特色農業建設。依托全省“山”(農林業)、“海”(海洋漁業)經濟特色,以服務“綠色經濟”“藍色經濟”為方向,主動對接“清新福建”品牌創建活動,加強支持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推進我省“三品一標”農產品和農業標準化標模生產基地發展,助力我省農業知名品牌擴大影響力。加大海洋漁業特色產業開發,著力提高海水養殖、漁獲捕撈、海產品加工、銷售、倉儲行業客戶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海洋漁業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該行綠色經濟產業貸款新增6.89億元,藍色經濟產業貸款新增5.36億元,打造了“藍·綠”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
支持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支持農產品加工和流通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全產業鏈發展;支持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和優質農產品倉儲流通企業,推進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模式,形成優勢農產品產業批量化、規?;l展格局。發揮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搭建合作平臺筑牢鄉村振興建設基礎
邵武市綠農食用菌有限公司正處于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購置智能化的竹蓀菌種生產線,建設標準化的竹蓀智能控溫培養室都需要一大筆資金。“錢從哪里來?”一度困擾著董事長鄭朋武。
郵儲銀行與福建省農業擔保公司的工作人員聯合走訪后,很快就給企業發放了195萬的農業擔保小額貸款授信支持。產業跑得快,要靠龍頭帶。在郵儲信貸資金的支持下,綠農食用菌公司竹蓀菌種生產線優化升級,帶動近2000農戶發展竹蓀種植,信貸支農的溢出效益顯著。
“農擔貸”是該行與省農擔公司合作創新開辦的信用類貸款業務,旨在為農業企業及農戶解決因有效擔保不足而導致的貸款難問題。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農擔貸”累計授信1.64億元,結余金額1.52億元。
好風憑借力。“農擔貸”是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借平臺之力,服務鄉村振興的舉措之一。該行還積極搭建金融精準扶貧平臺,主動對接各地政府及扶貧主管部門,爭取地方支持。截至6月末,全省75%以上的縣域支行與當地政府、扶貧部門簽訂合作協議,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結余1.22億元,獲取各級政府存入該行風險補償金1.37億元;探索林權抵押貸款,創新形成“林權抵押+林權收儲中心+資產處置公司”的平臺模式,有效激活林業金融市場。
金融搭臺,“三農”唱戲。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不僅在平臺搭建上下功夫,更是多措并舉,踐行普惠金融的服務宗旨,鞏固農村地區發展基礎。在支持改善基礎設施環境方面,該行緊盯各地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工程,支持農村安全飲水、電網改造、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在支持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著力支持農村光伏發電、污水處理、節水凈水等民生工程,主動對接鄉村旅游“百鎮千村”提質升級行動,推進旅游景區門票收入權質押、農家樂經營貸、農村旅游民宿貸等業務;在支持優化公眾服務環境方面,進一步加大“醫院貸”業務的貸款規模,試點推進“學校貸”業務,探索對“村官、村醫、村教”的金融服務方式,推進信用助學貸款業務等,提升鄉村醫療、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發展水平。
走遍“萬村千鄉”擴大鄉村振興惠民廣度
太姥山高綠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詩中描繪的是地處閩浙交界的東海之濱,福鼎市盛產的白茶。2006年,該市被國家林業部授予“中國白茶之鄉”的稱號。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白茶之鄉,茶農的種茶之路也并非一路坦途。
為擴大金融惠民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通過廣泛調研,充分汲取分支行優秀經驗,提出“立足萬村千鄉,做深做細農村市場”的發展思路,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三農”金融業務“萬村千鄉”大走訪工程。依托全省1.4萬個行政村,近千個鄉、鎮的廣闊市場,通過發動全行干部員工持續走訪和宣傳,在深入拓展農村市場以及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實現向空白行業、空白區域延伸,形成覆蓋多行業、多產業客戶領域的“三農”發展格局。
一步一個腳印!在對農村環境不斷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加大力度推進全省信用村建設,按照“整村授信”“批量開發”的推進要求,借助村委、煙草站等銀村合作平臺,集中完成材料收集及信貸業務受理工作,打破融資難的障礙,有的放矢將信貸資源投向廣大農村。截至6月末,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已創建信用村595個,累計信用戶達1.6萬戶。
同時穩步推廣信用村農戶信用貸款業務,對達到評定標準的信用村,給予了在擔保方式、貸款利率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不僅填補了農村信貸空白,還有力推進了信用村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我們村被評為信用村,我也被評為信用戶。辦理郵儲銀行信用貸款的時候,我就提供了基本材料,也不用擔保人,3到4天左右10萬貸款就到我手上了,非常方便。”郵儲銀行降下來的這場及時雨讓茶農王根志笑逐顏開。
基于“萬村千鄉”工程打下的良好基礎,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還啟動了銀政平臺建設行動,逐步建立起“縣-鄉-村”三個層級的走訪制度,主動對接各級政府部門、村兩委,共同搭建銀政、銀村合作平臺。
實踐證明,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所推行的“萬村千鄉”工程是卓有成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小額貸款業務已覆蓋全省1.04萬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72.8%,全行小額貸款結余達94.93億元,較上年末新增了11.85億元。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環境建設,該行持續鞏固和提升對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能力,有效滿足農村居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優化支付環境、建設電子渠道等方面不斷發力,通過加快推進營業網點布局優化,加大對助農取款服務點、自助設備的布點投放,加強鄉村網點“智能化”改造,不斷完善個人網銀、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功能等舉措,持續增強農村地區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客戶服務體驗,打通普惠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羅源縣“青春筑夢·創響羅川”鄉村振興創業創新大賽側記2019-03-21
- 三明大田:“硒望之田”助力鄉村振興2019-03-12
-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2019-03-04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銀行推400億“補血”計劃 城商行老大謀轉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