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國家級創新型保險要素平臺、11家航運保險營運中心、43家保險法人機構、9項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文件……外加系列改革舉措被復制推廣,這樣的成績單可謂亮麗,但這絕非檢驗五年來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開放成效的唯一標尺。
“保險強國”的序曲,在上海自貿區這方試驗田里奏響。在自貿區改革“下一季”,上海又將如何譜寫嶄新樂章?在上海自貿區建設五周年之際,圍繞熱點話題,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
上述負責人透露稱,在新時期將繼續加大制度創新力度,推動更多制度新紅利。“解決‘有沒有’問題成效已顯,接下來要解決‘好不好’問題。下一步將積極推進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建設的各項任務,將上海自貿區打造成為保險業改革建設標桿,取得更多可復制推廣經驗,服務全國自貿區改革建設大局。”
三輪驅動: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五年前的今天,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志。原中國保監會以實際行動力挺,相繼推出“八項意見”和“三項舉措”。上海市落實保險“新國十條”實施意見隨后出臺,更是成為自貿區保險改革又一重大契機。
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頂層設計圖躍然紙上,更關鍵的是落地施工圖。在航運保險、再保險、保險資金運用這三大重點業務的驅動下,上海保險業始終秉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信念,緊緊抓住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自貿區為“試驗田”,推動保險監管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不斷拓寬上海國際保險中心格局。
五年,恰是亮出階段性成果的關鍵時點。檢驗收獲,改革創新全面開花,數十項保險制度創新相繼落地,上海自貿區保險市場體系、創新體系基本形成。典型的有:保險市場準入備案改革、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等自貿區保險制度創新涌現,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醫保個人賬戶余額購買商業保險、全國首款海事訴訟保全責任保險、糧食作物收入保險、保單質押貸款資產證券化項目等創新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已有18項保險創新案例入選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案例,在業內外引起廣泛反響,起到了示范引領的效果。
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創新成果何以能如此豐碩?在上述負責人看來,最大突破是通過簡政放權實現了監管方式的轉變。據上述負責人透露,五年來,原中國保監會與上海保監局已累計印發9項關于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的文件,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的制度框架日益完備。
簡政放權,激活市場創新一池春水。“過去,在自貿區內設立保險分支機構,審批流程要20個工作日;改為備案制后,審批材料大幅減少,流程時限縮短為3個工作日,還實現了由事前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的轉變。”上述負責人舉例說,實施市場準入簡政放權改革以來,保險機構提交材料大幅精簡,企業獲得感顯著提高,并且這項簡政放權已被推廣至上海全市,并復制到全國其他自貿區。
改革亮點同樣來自保險要素市場建設。2個國家級、創新型保險要素平臺相繼落地上海自貿區,填補了國內保險要素市場空白。其中,上海保險交易所通過搭建國際再保險、國際航運保險、大宗保險項目招投標及特種風險分散等業務平臺,逐步建設成為“立足上海、輻射全國、銜接全球”的綜合性保險交易平臺。
同時,上海保險業也在不斷探索適應經濟更加開放的新做法與新經驗。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快事快辦原則,在上海自貿區率先落實了保險業進一步擴大開放承諾,先后為韋萊、怡和兩家外資保險經紀機構換發業務許可證,擴大經營范圍;協調銀保監會相關部門支持工銀安盛、交銀康聯兩家合資保險公司籌建資產管理子公司。
改革下一季:推動更多制度新紅利
在日前審議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中,將“要在深化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上有新作為,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等作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點任務之一。
誠然,建設自貿區保險“試驗田”,亦只是上海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的起點。保險“新國十條”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國家戰略已為上海保險業發展指明方向: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輻射世界。
上海正成為國際保險市場備受矚目、冉冉升起的東方保險明珠。不過,進入新時代,上海自貿區深化改革建設對保險業有更高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要求上海保險業有新作為和新貢獻。
“不可否認,隨著上海自貿區全面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困擾上海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也日益突出,在解決‘好不好’問題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上述負責人坦言,如果不能有效解決,那么將成為阻礙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建設再上臺階的瓶頸。
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監管政策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強化、行業發展基礎設施相對較弱、再保險市場發展短板比較突出、營商環境尚缺乏國際競爭優勢等方面。比如,目前沒有專門的離岸保險業務稅制安排,保險業務不區分離岸與在岸、均適用25%的企業所得稅率,而新加坡對離岸保險業務則征收10%的所得稅。
“下一步推進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的思路是:以建設國際保險中心為目標,推動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上能級;以深化制度創新為主線,推動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有新紅利;以‘三個支撐’為抓手,推動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有新水平;以新領域探索為著力點,推動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有新突破。”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說。
上海自貿區的最大優勢是先行先試,打造具有國際高水準的制度創新高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因此,上海自貿區保險業在新時期將繼續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上述負責人介紹說,一是建立國際化的準入管理模式,按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原則,深化自貿區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二是降低業務創新準入門檻,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規范審批過程,在回歸風險保障的前提下,為保險機構的自主創新提供更寬松的空間;三是深化已有制度改革的成果,爭取以政策法規形式,固化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市場準入備案制、保險中介股權管理方式改革成果,形成適用范圍更廣的制度安排。
“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對上海自貿區保險業改革建設給予更大支持。”上述負責人表示,近階段需要支持的主要事項包括:建議允許航運保險營運中心擴大險種經營范圍,提高服務航運實體企業的能力;建議發布《上海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建設總體規劃》,為上海再保險市場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建議采取針對性措施支持上海發展跨境離岸保險,更好地發揮上海在國際保險領域的窗口功能等。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平潭自貿片區召開改革創新工作部署會2019-02-27
- 廈門成立福建首家自貿區法學研究會2019-02-18
- 廈門成立福建首家自貿區法學研究會2019-02-12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銀行推400億“補血”計劃 城商行老大謀轉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