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5日,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 50大熱點城市賣地金額達2.72萬億元,同比上漲15.8%。
值得關注的是,大部分城市土地溢價率保持低位,熱點城市基本在10%左右,明顯低于2015年-2017年平均30%的溢價率。以一線城市為例,從2016年66.9%的平均溢價率降至如今的7.64%;二線城市已經成交的3175宗住宅土地溢價率只有15.65%,相比前兩年的31.66%和58.2%也出現了明顯下調的現象。同時,三、四線城市土地溢價率也出現下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8年大部分城市的住宅土地成交溢價率出現了明顯下調的現象。雖然全國多城市土地成交金額依然處于高位,但土地屬性越來越復雜,導致房地產企業拿地意愿不強烈。此外,房企資金鏈緊張,拿地投資額度明顯收縮。
克而瑞研究也表示,房企拿地態度日趨謹慎,多數龍頭房企明確表態控制拿地收支,放緩拿地節奏。據不完全統計,TOP10企業中半數以上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要放緩投資、謹慎拿地。其中也包含碧桂園、恒大、融創等龍頭企業。以融創為例,自2016年四季度調控以來,孫宏斌便一直秉持著“看空后市”的姿態,拿地投資也是慎之又慎。此前更是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的投資標準依舊是15%凈利率,50%IRR,同時控制自有資金支出來嚴控投資風險。
克而瑞進一步稱,目前市場的調整已經開始,成交“轉冷”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行業的周期波動在所難免。接下來,房企首先要做的是審慎投資,更多考慮現有土地、項目的快速去化,從而加快現金回籠,儲備好過冬的“糧草”。二是趁此契機,修煉內功,著力于自身產品力的提升,畢竟“閉著眼睛賣房”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能生存的企業勢必都是擁有“一技之長”。三是對于開發業務并不純熟的中小房企,也可密切關注政策的動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地產多元化的“藍海”領域尋求新的發展契機。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中國PPP基金投資寧夏文旅項目2019-03-29
- 學習落實外商投資法 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2019-03-29
- 吉林長春、長白山等機場將新增多條航線2019-03-29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銀行推400億“補血”計劃 城商行老大謀轉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