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公布了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斤1.12元,比上年下調0.03元。這是小麥最低收購價繼2018年調整后的第二次調價。盡管兩次小麥最低收購價調低的幅度都只有0.03元,但其釋放的深化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的信號卻十分明顯。
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與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迫切要求。從近幾年實踐看,國家在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中,始終遵循原則,保持正確方向。一是堅持底線思維,確??诩Z絕對安全。稻谷和小麥作為口糧品種,自給率要求高,要把“保供給”作為完善政策的基本底線。二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促進糧食價格由市場形成、有效反映市場供求,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提質增效,保護好糧農基本利益不受損、提質能增收。三是堅持價補分離,增強政策彈性。按照價補分離原則,逐步退出政策的增收功能,完善實施機制,增強政策的靈活性和彈性。四是堅持穩中有進。保持政策框架基本穩定,穩妥推進改革,加強政策協同。
隨著最低收購價政策的調整完善,明確釋放了政策改革信號,改變了價格水平只升不降的市場預期,農民根據市場價格信號擴大優質糧生產;有效激發了貿易商、加工企業等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產業上下游的協調發展;托市收購量大幅減少,政策的托市機制已趨于回歸托底功能,突出兜底線、穩預期的政策定位。這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產品收儲制度與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糧農來說,今后不再單純追求產量,而是更加追求品質的提升。
近幾年,國家逐步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注重系統謀劃、頂層設計,積極穩妥、穩中有進,較好地把握了政策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既堅持市場導向,又注重發揮政府支持和調控作用;既促進了農業調結構、減庫存、提質量、增效益,又保障了糧食生產能力,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副會長、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程國強)
責任編輯:唐秀敏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今年福州力爭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50萬畝2019-03-29
- 福建15個產糧(油)大縣獲中央財政獎勵2018-11-12
- 中國糧食供給由總量不足轉為結構性矛盾2018-10-22
- 最新財經新聞 頻道推薦
-
北京銀行推400億“補血”計劃 城商行老大謀轉2019-03-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